甲肝是怎麼形成的

  甲肝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症狀感染者常見,導致甲肝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甲肝的成因

  1、傳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為傳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僅從糞便中排出病原體,血液中HAV主要出現在黃疸發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傳染性,有報道通過輸血傳播,但黃疸發生後患者血液通常無傳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後1周從糞便中排出HAV的數量最多,此時傳染性最強。但至起病後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從糞便中排出HAV。

  2、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以糞口途徑為主要傳播途徑,糞口傳播的方式是多樣的,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因此在集體單位如托幼機構,學校和部隊中甲型肝炎發病率高。水和食物的傳播,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

  3、易感性與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對HAV普遍易感,患過甲型肝炎或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肝的治療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療以一般及支援治療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強調早期臥床休息,至症狀明顯減退,可逐步增加活動,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

  急性黃疸型肝炎宜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期***起病後3周***滿,臨床症狀消失,血清總膽紅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時可以出院,但出院後仍應休息1~3月,恢復工作後應定期複查半年-1年。

  甲肝的預防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住“病從口入”關。食品要高溫加熱,一般情況下,加熱100℃一分鐘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醃製後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

  3、接種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預防甲肝的發生和暴發流行。

  4、對密切接觸者,包括當傳染源已明確***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學校、醫院、家庭或其他單位中的成員,可及時給予丙種球蛋白注射。注射時間越早越好,最遲不宜超過接觸感染後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維持35天。對密切接觸者應進行醫學觀察45天。

  5、食源性感染應檢查廚師的抗HAV-IgM,確診後應隔離治療。

  6、發現甲肝病人應及時報告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採取有效措施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病的流行,早期報告對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甲肝的鑑別診斷

  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均可出現急性肝炎的臨床表現,鑑別診斷主要依據特異性血清學檢查,特別是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極相似,更需要特異性血清學檢查進行鑑別。

  2、中毒性肝炎

  各種全身性感染均有可能出現肝腫大、黃疽、肝功能異常等。但均有原發疾病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證據,且隨原發病痊癒而恢復,血清抗-HAV、IgM陰性等特點可鑑別。

治療甲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