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是怎麼形成的

  肝硬化腹水俗稱肝腹水。正常人腹腔內有少量的遊離腹水,一般為50毫升左右,起著維持臟器間潤滑作用,當腹腔內出現過多遊離液體時,稱為腹水。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肝腹水的相關知識。

  :

  腹水最常見的病因是肝硬化,特別是酒精性肝硬化。其他肝原性病因包括慢性肝炎,尚無肝硬化的重型酒精性肝炎和肝靜脈阻塞***Budd-Chiari綜合徵*** 門靜脈血栓形成時除非同時存在肝功能損害,否則也不會發生腹水,腹水的非肝源性病因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衰、腎病綜合症、嚴重低白蛋白血癥及縮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全身體液瀦留和腹腔內疾病***如癌變和結核性腹膜炎*** 甲狀性功能減退偶爾引起明顯腹水、胰腺炎則罕見引起大量腹水***胰源性腹水*** 腎衰病人,特別是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偶爾發生無法解釋的腹水******性腹水***。

  1、門靜脈高壓:肝門靜脈和下腔靜脈又稱門腔靜脈,它是肝臟與其他部位血液迴圈的聯結處。也是肝動脈和肝靜脈出入的必經之路。在正常情況下其動靜脈血管床的容量基本相等,輸入血流和輸出血流的量處於平衡狀態。

  肝硬化時,由於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致肝內血管床受壓、扭曲、變形、狹窄,阻塞了血管,使肝竇淤血,血流量大大降低,輸入量明顯大於輸出量,使門腔靜脈壓力升高。同時,毛細血管靜脈壓力也升高,久而久之,胃腸道、腸繫膜、腹膜等血液迴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中的血漿成分外漏,形成了腹水。

  2、低蛋白血癥:是由於肝臟不能將胃腸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合成白蛋白的緣故。由於血清白蛋白的降低,血管內膠體滲透壓下降,血漿成分外滲而形成腹水。

  3、內分泌失調:活動性肝硬化時,因肝臟對抗利尿激素的滅活作用大大減退,其含量升高,而使排尿減少,也可引起浮腫和腹水。

  4、淋巴迴流障礙:人體的淋巴迴圈又稱第三迴圈,指位於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以外的一個迴圈系統。正常人無處沒有淋巴迴圈,特別是肝竇和肝細胞之間,有著豐富的淋巴液。由於病變,肝臟不但使門腔靜脈壓力升高,也使淋巴自壓力升高,管腔擴張,淋巴迴流障礙,使淋巴液外溢,形成腹水。

  x首先,肝硬化腹水俗稱肝腹水。在正常情況下,腹腔內約有50ml的液體,對腸蠕動起潤滑作用。若腹腔液體量超過200ml時稱為腹水,一般肝炎病人不會出現腹水,只有在重型肝炎、肝硬化時才會出事腹水,它是肝硬化患者最突出的表現之一,但是極個別重病慢性肝炎患者也會出現少量腹水。出事腹水時首先感到腹脹,尿量減少。

  下面從病理學上分析,肝臟嚴重損害及肝硬化時形成肝腹水的原因是:

  ①廣泛肝細胞壞死、增生,影響門靜脈迴圈,引起門脈高壓。若有纖維化,門脈壓力更高。血漿成分被迫滲入腹腔。

  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訓,有利於液體漏出。

  ③血漿白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利於血管內液體向血管外轉移。

  ④體內醛固酮水平增高,抗利尿激素滅活減少,引起體內鈉、水瀦留。

  ⑤肝臟淋巴液形成增多,促進腹水形成。

  ⑥併發肝腎綜合症,出現水、電解質紊亂,使腹水加重。

  ⑦其它:如緩激肽的減少、心鈉素的增加、腎小動脈的痙攣、前列腺素e的改變等。

  肝腹水的病因分類:

  心血管疾病

  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

  心包炎:如滲出性心包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瘦型克山病

  肝臟疾病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臟腫瘤

  肝臟血管疾病

  肝靜脈阻塞綜合徵

  門靜脈血栓形成

  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徵

  腹膜疾病

  腹膜炎:如滲出性結核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併發腹膜炎、肺吸蟲性腹膜炎、播散性紅斑狼瘡性腹炎、膽固醇性腹膜炎、肉芽腫性腹炎

  腎臟疾病

  慢性腎炎腎病型

  腎病綜合徵

  營養障礙性腹水

  低蛋白血癥

  乳糜性腹水

  甲狀腺功能減退

  梅格斯***Meigs***綜合徵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導致

  肝腹水的症狀:

  腹水傾向於以長期***慢性***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短期***急性***發作,最經常發生於肝硬化,特別是酒精性肝硬化。

  非肝臟疾病如癌症、心衰、腎衰竭和結核病也可引起腹水。肝病患者,液體由肝、小腸表面漏出,往往由多種原因聯合作用而致,包括門靜脈高壓,血管保留水分能力降低,管理體液的激素和化學物質變化等。

  小量腹水通常不引起症狀,但大量腹水可引起腹部膨隆和不適,出現呼吸短促,醫生叩診時腹部呈濁音。大量腹水致腹部緊張或突出。某些腹水病人,關節因水分過多而腫脹***水腫***。

  肝硬化腹水發展的四個階段

  1、肝硬化腹水前期此時肝硬化患者無腹水,也未出現體迴圈動脈的擴張和充盈不足,但過量攝人鈉鹽則會引起水鈉儲留,即此時腎臟對鈉的處理已經發生障礙。這是由於肝功能不全和門脈壓力增加通過神經反射直接影響了腎臟對鈉鹽的處理所致,但這種水鈉滯留是自限性的。

  2、反應性肝硬化腹水期此期腎臟鈉水滯留明顯增加而使總血容量擴張,繼而外周動脈擴張以減少血管阻力。外周動脈的擴張是由於內臟組織釋放大量各種舒血管物質,從而引起內臟迴圈和體迴圈依次擴張。繼之,依外周動脈假說而形成腹水。

  3、頑固性肝硬化腹水期此期患者肝病嚴重,明顯鈉水瀦留,對利尿劑治療不敏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亢進,外周血管對血管活性物質反應性降低。但腎臟血管對血管收縮劑非常敏感,且腎臟對鈉重吸收進一步增加而排泌減少,抵抗利尿劑和利鈉因子的作用。

  4、肝腎綜合徵期此期多發生在有頑固性腹水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由於進一步的外周動脈擴張而出現低血壓,機作為維持有效迴圈容量,致使血管收縮物質合成增加,尤其是血漿內皮素水平增加。由於此時腎臟血管對收縮物質的高度敏感性,從而導致選擇性腎臟低灌注、嚴重鈉水滯留和腎功能衰竭。

  不同階段的肝腹水症狀:

  1.肝硬化腹水前期:此時肝硬化患者無腹水,也未出現體迴圈動脈的擴張和充盈不足,但過量攝人鈉鹽則會引起水鈉儲留,即此時腎臟對鈉的處理已經發生障礙。

  2.反應性肝硬化腹水期:此期腎臟鈉水滯留明顯增加而使總血容量擴張,繼而外周動脈擴張以減少血管阻力。

  3.頑固性肝硬化腹水期:此期患者肝病嚴重,明顯鈉水瀦留,對利尿劑治療不敏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4.肝腎綜合徵期:此期多發生在有頑固性腹水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由於此時腎臟血管對收縮物質的高度敏感性,從而導致選擇性腎臟低灌注、嚴重鈉水滯留和腎功能衰竭。

  肝腹水如何治療:

  原發病的治療

  腹水的治療方案應依原發病而定。如結核性腹膜炎時應給予抗結核治療;對腹腔臟器穿孔引起的化膿性腹膜炎應予外科治療;對腫瘤性腹水則應根據病情給予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或介入治療。

  基礎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和飲食治療。腹水預示疾病的嚴重性。不論何種病因所致的腹水,都不能忽視基礎治療。

  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對心、肝、腎功能的恢復都極為重要,有利於腹水的消退。臥床休息一方面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謝負荷,促進腹水經隔膜的淋巴間隙重吸收;另一方面,能使腎血流量增加,改善腎灌注,消除水鈉瀦留。

  飲食治療

  豐富的營養、足夠的熱卡對疾病的恢復是必要的。補給內容應因病而異,如低蛋白血癥時應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而對於嚴重腎功能和肝功能衰竭者,蛋白質則應有所限制,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對於肝性腹水,應有足夠熱卡,每日保證熱量在2000Kcal以上,以補充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每天1~1.2g/kg,肝性腦病時蛋白應限制在每日0.5g/kg左右。

  應補充適量脂肪。為了減少分解代謝,肝硬化病人應提倡兩餐之間再進食。高歌等報道對28例頑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治療基礎上,短期靜脈給予20%脂肪乳250ml,隔日一次,5~6次為一療程。結果顯示病人精神、食慾均顯著改善,16例腹水消退,10例腹水減少,認為20% 脂肪乳劑配合治療有助於改善肝硬化頑固性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