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怎麼形成的

  被譽為生命之源的水,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是一直都有的嗎?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很多疑問,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水是形成的原因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

  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些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矽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當我們開啟世界地圖時,或者當我們面對地球儀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大部分面積都是鮮豔的藍色。從太空中看地球,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很圓的,因為地球的赤道半徑僅比兩極半徑長0.33%。地球是極為秀麗的蔚藍色球體。水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天然物質,它覆蓋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球。

  觀點

  自生說

  1.地球從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後,由於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於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後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此後,由於存在地球內部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因此地球內部的物質也開始熔化,高熔點的物質下沉,易熔化的物質上升,從中分離出易揮發的物質: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氣,試驗證明當1 m3花崗岩熔化時,可以釋放出26 L的水和許多完全可揮發的化合物;

  3.地下深處的岩漿中含有豐富的水,實驗證明,壓力為15 kPa,溫度為1,0000℃的岩漿,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處的岩漿平均含水6%,有的可達12%,而且越往地球深處含水量越高。據此,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岩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岩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水。從現代火山活動情況看,幾乎每次火山噴發都有約75%以上的水汽會噴出。1906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純水蒸氣柱高達13,000米,一直噴發了20個h。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區的萬煙谷,有成千上萬個天然水蒸氣噴出孔,平均每秒種可噴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熱水約23,000m3。據此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全部歷史中,火山丟擲來的固體物質總量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噴出的水也可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內部礦物脫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高溫下與氫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氫化合物燃燒也可以生成水,在堅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體。

  外生說

  1.人們在研究球粒隕石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高達10%以上,而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佔所有隕石總數的86%。一般認為,球粒隕石是原始太陽最早期的凝結物,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這些球粒隕石凝聚而成的;

  2.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後,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3.科學家在"深度撞擊號"在2005年1月13日撞擊了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後在濺起的物質中發現了冰,兩-三億年前,由於木星與土星兩顆氣態巨行星在它們的兩星連珠時產生了巨大引力,奧爾特雲中的彗星被拉進了內太陽系中,地球也受到了彗星的撞擊,研究表明,大部分彗星是由宇宙塵埃、氣體、冰組成的,穀神星這一顆彗星中含有的水分比地球上所有的水還要多,彗星穿過大氣層時會融化為水,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上。

  水的分類

  地下水與地表水

  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汙染較少,而離子則溶解較多,通常硬度較高,蒸餾燒水時易結水垢;有時錳氟離子超標,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較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汙染較多,如果該地屬石灰岩地區,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地區。

  原水與淨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處理裝置的進水,如常用的城市自來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總固體含量***檢測其水質,中國城市自來水TDS值通常為100~400ppm。

  淨水——原水經過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即稱之為淨水。

  純淨水與蒸餾水

  純淨水——原水經過反滲透和殺菌裝置等成套水處理設施後,除去了原水中絕大部分無機鹽離子、微生物和有機物雜質,可以直接生飲的純水。

  蒸餾水——以蒸餾方式製備的純水,通常不用於飲用。

  純化水和注射用水

  純化水——醫藥行業用純水,電導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純化水經多效蒸餾、超濾法再次提純去除熱原後可以配製注射劑的水。

  自由水和結合水

  自由水——又稱體相水,滯留水。指在生物體內或細胞內可以自由流動的水,是良好的溶劑和運輸工具。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與束縛水***結合水***兩種狀態存在,由於存在狀態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自由水佔總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質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膠狀態,代謝也愈旺盛。

  結合水——是水在生物體和細胞內的存在狀態之一,是吸附和結合在有機固體物質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氫鍵與蛋白質的極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結合形成的水膠體。

  水的取用方法

  地下取水

  尋找地下水源的首選之地就是地表早已乾枯的溪流與河流的河床地區。雖然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無水,但是在它們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豐富的地下水。

  日光蒸餾水

  日光蒸餾取水法特別適用於沙漠地區,在地面挖一個長寬約90釐米、深45釐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壺,在坑上放一塊塑料薄膜,用石頭或沙土將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後在塑料膜的

  日光蒸餾法

  中央部分吊一石塊確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順利滑至中央底部並落入收集器中。

  太陽的照射使坑內潮溼土壤和空氣的溫度升高,蒸發產生水汽。水汽逐漸飽和,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水壺中,這種方法在一天之內能收集大約半升水。

  植物中取水

  通過凝結植物的水汽來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壯枝葉濃密的樹木嫩枝上套一個塑料袋,放袋子的時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這樣便於接收葉面蒸騰作用產生的凝結水。因為蒸騰作用產生的水汽上升與薄膜接觸時遇冷後就會凝結成水滴。應讓凝結的水珠沿著薄膜內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