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學語文教學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沒有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沒有很好地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造成了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進而導致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應當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近年來,我對“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也作了一些嘗試。下面談一下我的認識:

  一、樹立語文課堂是弘揚傳統文化主陣地的觀念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語文是工具。語文教學不管是語文基礎知識還是基本能力都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所要傳授的內容和知識,都是前人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因此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傳授傳統文化。不管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在教材的編排上,都把“古典傳統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了突出的地位。編者的意圖就是要讓我們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這些年來,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除了按教材內容在程式和步驟上進行課堂教學外,還特別注意分類歸納“傳統文化內容”,然後有目的地重點講解。這樣處理,有助於解決在傳授傳統文化時容量不足的問題,也能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二、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學好傳統文化,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在課堂上,對於古詩文的講解和鑑賞,我不僅非常重視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還非常重視學生對於意境的理解。高中生對於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對於作品的背景和思想內容往往不太瞭解。比如學習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學生對於作者“長恨”又“歌”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不太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對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的時代背景***安史之亂前後***及作者感嘆“愛情悲劇”、諷嘲“重色誤國”的思想感情作了重點講解。通過這樣引導就可大大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對課本中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更加關注外,也促進了他們對課外相關內容的學習。

  三、提高傳統文化的課堂效率

  要發揮語文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就必須努力提高傳統文化的課堂效率,營造課堂文化氛圍,使學生領略民族文化風采,接受人文薰陶。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精心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1***教室情景。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教室黑板報上專門開闢“傳統文化宣傳專欄”等,以此營造一種濃厚的課堂文化氛圍。

  ***2***導語情景。創設教學語言情境,鋪墊蓄勢匯入新課,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音像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播放,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湛與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