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命教育淺析論文

  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是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我國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現象,應採取多種措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 要: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是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我國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現象,應採取如下措施:加強對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增強教師的生命意識;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生命教育網路;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3-0117-02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德國著名思想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並啟迪其自由天性”[1]。他認為,教育不應僅傳授知識,還應體現生命的內涵。

  我國的很多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生命教育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學者吳蘭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使受教育者學習並掌握生存的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人文關懷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引導受教育者啟用與生成對自身、對他人和對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與熱愛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價值,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2]。學者王平認為,“生命教育不僅要教育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人認識生命的本質,創造生命的價值,理解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不僅是對自我生命的關注,還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不僅是對人類生命的關注,還是對一切自然生命的惠澤;不僅是對今日生命的享用與重視,還是對明日生命的發展與期望”[3]。學者張娜認為,“生命教育追求的是生命觀變革下的整體教育觀的變革,它以生命為基點,圍繞人的三重生命***自然領域的自然生命、社會領域的社會生命和文化領域的精神生命***,開展相應的關愛生命存在教育、生命的豐富社會屬性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4]。

  筆者認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意義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大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把生命看成是最具活力和存在意義的根本,任何心理因素和困難都不能阻礙或中止生命的存活;二是教育大學生要正確認識死亡,當生命受到來自不可抗拒力或疾病的威脅時,要樹立健康理性的死亡態度,要設法自救和配合治療,不要失去存活的信心;三是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應認識到生命的存在就是生命價值的體現,只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旨在幫助和引導大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價值和意義,從而使大學生能夠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並且熱愛和尊重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命,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生命教育在取得顯著的成績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應詳細分析我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尋找合適的解決對策。

  1.對生命教育認識不夠充分,重視程度不高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看,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成績往往是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比較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代大學生具有人格發展不完善、抗壓能力差、心理脆弱等共性特點,對於學業、就業、經濟、愛情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不能採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方式,面對挫折和困難容易怨天尤人,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甚至出現漠視自身生命、輕視他人生命的情況。大學生中存在的生命意識淡薄、漠視生命以及對生命缺乏應有的尊重等現象,與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生命教育應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2.缺乏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教師的生命教育意識薄弱

  由於受傳統文化思想及現實教育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高校尚缺乏專門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機構和教師,其他的任課教師又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識和有關工作經驗。而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生命教育意識會直接影響著生命教育的效果。為此應設立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提高教師的生命教育意識,這也是開展生命教育應採取的重要措施。

  3.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缺乏溝通

  生命教育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都會影響到生命教育的效果。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系統的生命教育理論知識,回到家中,父母、親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而社會教育則能讓他們把在學校和家庭中學到的關於生命教育的知識進行整合。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在家庭小範圍內接受的生命教育只是區域性的,是不完整的,只有到社會這一廣闊的天地中,才能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更生動,才能夠接受到更全面的生命教育”[5]。學校、家庭應與社會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及時進行資訊反饋,以彌補生命教育的不足,使生命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對策

  1.加強對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應轉變思想認識。只有思想觀念轉變了,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學校不應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還應樹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尊重和關愛學生,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

  其次,教師、家長和社會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性的指導;家長應利用各種日常生活事件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學生應在社會中對生命教育的知識進行整合。

  再次,推進生命教育的理論研究。應從大學生身心發展特殊性的角度出發,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力度,並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瞭解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確保生命教育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2.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增強教師的生命意識

  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事件相結合、與相關學科相結合,充分闡述生命的內涵,使大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抗壓能力,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使學生系統地瞭解生命教育的理論知識,防止學生產生不健康心理。

  在高校開設生命教育課程需要有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教師需要擁有深厚的生命教育理論知識,並能運用生命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高素質教師能較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能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並能將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中。

  因此,應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生命教育意識和能力。只有教師本身具備積極健康的生命意識,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關懷生命和珍惜生命的人。

  3.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生命教育網路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充分發揮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從幼兒階段開始,就應在家庭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從小就懂得珍愛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長不僅要做珍愛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瞭解和認識生命現象,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使孩子學會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在這裡每個人都同時扮演著教師和學生兩個角色,學生能夠從社會中學到很多知識,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關注生命的價值。因此,社會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因此,應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充分發揮三方面的合力作用,使生命教育更具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讓生命教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4.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

  經驗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在他看來,“所謂教育,就是連續地改造和構建經驗。教育是通過經驗謀求經驗的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因此,經驗是教育的目的,同時是教育的方法”[6]。應該說,經驗來源於實踐。同樣,生命教育也離不開實踐,在實踐中學生更能切身體會生命的意義。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真正的生命教育,應是觸及心靈、感染靈魂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實踐中,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如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孤兒院慰問,觀摩防火、防災演習,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園,觀看具有生命教育價值的紀錄片,等等。應開展多種形式的生命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 什麼是教育[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 社, 1991:3.

  [2]吳蘭. 高校生命教育途徑之探析[J].科教文匯, 2008***11***:11.

  [3]王平. 生命教育的內涵、實踐現狀及其應然之路[J]. 教育科學 論壇,2008***1***:11-13.

  [4]張娜.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蘊[J].當代教育科學,2006***19***:8-11.

  [5]羅伽祿. 中小學生命教育現狀及其思考[J]. 江西師範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6-20.

  [6]鍾啟泉. 現代課程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6.

  作者簡介:韓文根***1956-***男,河南新縣人,教授,碩導,從事教育基本理論與德育研究;馬慧媛***1990-***女,鄭州人,本科在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