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德育教育的論文

  德育教育是學生在學校所受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在人生之路上剛剛起步的小學生來說更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小學生德育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環境日漸開放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興盛,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深受侵染,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尤其是小學階段,應下大力氣進行德育,而應重視學校這個德育的主陣地,利用課堂滲透德育。

  關鍵詞:課堂;德育;主陣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子女的關愛程度越來越高,有時甚至達到溺愛的地步,加之社會環境日漸開放、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興盛、社會活動增加等諸多因素,使現在的小學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這給小學階段的教育以嚴峻的考驗。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呢?

  一、加強對德育的認識

  黨的報告中對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樣就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的任務和目的,有助於一線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觀察黨的教育方針。小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乎國家前途、民族未來命運。因此,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對於德育這個問題,部分教師和領導在認識上有一定的誤區。有的教師認為,德育是一種活動,完全在於個別問題上的指導。事實上,學校德育建設不是一兩個教師和學校領導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一種長期的堅持。同時小學階段是世界觀形成的啟蒙期,如果在此階段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習慣,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那必將為學生以後的道德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一個具備良好德育素養的人,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德育的教育。

  二、樹立全員德育觀念,潛移默化的滲透德育

  既然學校德育建設不是一兩個教師和學校領導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一種長期的堅持,所以認為學校組織的有很強政治性的活動才是德育活動,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去人們總是採取灌輸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輸一種什麼道德,被灌輸者就要有一種什麼樣的道德。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被教育者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素養,但對方甚至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對於小學生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的年齡根本無法接受灌輸,而只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養就自身的道德素養。因此我們應該動員全體教師樹立德育思想,形成時時顯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無縫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師和學生接觸的時間,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動。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僅要很好地利用週會和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德育,還要多與任課教師交流,幫助任課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讓學生喜歡和尊重任課教師,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班主任要經常向任課教師介紹班級和學生的情況,還要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任課教師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時,還要積極爭取任課教師參與班級活動,密切師生關係,增強師生感情。班主任要積極與任課教師統一思想,統一教學要求,使任課教師為班級工作。如果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能夠同心攜手,從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認真貫徹德育理念,那麼就會改變班主任唱德育獨角戲的局面,形成教書育人、齊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圍,就一定能夠把學生的德育素養提上去,這樣就不僅解決了學校管理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家庭和社會中的很多難以處理的問題。

  三、以課堂為陣地,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

  教師在充分認識到小學德育重要性和全員參與的必要性的前提下,還要在根本上尋找小學教育中德育實施的方略。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在課程中滲透德育,並在每一門學科的課程標準中都有關於“情感和態度”的目標。要加強課程意識,把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使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如果把課堂時間利用起來進行德育,那對德育工作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同時,小學課堂教育也應是豐富多彩的,正是在這種豐富多彩的課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從德育工作的規律來看,有效的德育必須具有經常性、穩定性和長效性。在學校教育中,要保證教育的經常性、穩定性和長效性,必須通過重視和發揮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功能來實現。學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時間都在課堂上,主要精力都傾注在學科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那麼就抓住了學校德育的關鍵環節,學校德育的落實就有了途徑、有了載體、有了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育的組織者――教師,是德育的具體實施者,教師以教材內容作為德育的切入點,將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鑑別能力,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每門課都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機:數學課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語文課可以培育學生各種各樣的品質;自然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地球的環保意識……所有這些都是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課教師之間進行協調,切實將德育與各門學科進行滲透。

  培育小學生的德育素養,關鍵需要教師的一種意識,這種意識就是一種主動的精神,並且還需要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貫徹一種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課堂行為的一致性,否則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師與課堂活動中的差距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懷疑,這樣就會影響德育教育的貫徹和落實。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視,其次要全員參與,同時要有效利用課堂教學,實施課堂德育。做到這些,德育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向葵.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M].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6.

  2.陳洪慶.杜宇.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2.

  3.喬建中.班級德育理論與操作[M].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