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安全論文範文

  保障校園安全穩定是高校建設、管理和發展的首要任務。建立科學、完備的校園危機管理制度對於我國高校的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校園安全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高校校園安全建設謅議

  高校作為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機構,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不僅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在學校這樣的大家庭裡能夠健康平安地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實際上,學校為學生的安全問題一直努力著,比如說,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規範學生的行為,不定期的舉行相應的思想教育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覺悟和道德修養水平,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卻還是沒能杜絕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我認為,外因固然要解決,但內因才是真正的源頭,只有學生不斷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出發,學會理智地分析問題,很多悲劇才不會再發生。本文試著以此為主線展開論述,找尋校園安全建設的可行之路。

  一前言

  安全是一個群體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團體,大到國家甚至整個世界,任何一個環境都需要和諧,只有社會安全穩定了,人們才能有足夠的保障進行社交、工作和學習等。校園穩定作為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呈現,影響校園安全的因素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某些影響人身安全的因素超出了人們的意料之外。從不斷更新的新聞、網路等媒體瞭解到,近幾年高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家長和孩子都把希望寄託在了大學校園,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他們學有所成。可誰都不曾想到,一個活生生的人卻因為一些讓人費解的的變故離他們而去,這對父母是多麼沉重的打擊,所有的期許和希望瞬間破滅,他們心裡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痛苦,對於獨生家庭來說也讓他們老無所依,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走出失去孩子的陰影。因此,如何加強高校校園安全保障成了學校和家長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文擬從因素和對策兩個方面對高校校園安全建設進行分析探討。

  二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因素

  1、社會不正之風的侵襲。社會不正之風侵襲校園是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內因,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90後,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個性突出,特立獨行,也會有虛榮心和攀比心,凡事都由著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在某些事情上觀察不夠清晰透徹,欠缺考慮,容易受金錢的誘惑,這就讓一些人有機可乘,對大學生下手,如被全國警方高度重視的傳銷案,有很多都涉及到在校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面臨自己社會角色的轉變,找工作競爭壓力比較大,自己期望又挺高,高不成低不就,應聘過程中不免屢屢碰壁,因此彷徨、苦惱,總盼望能找到掙錢多又不費力的工作,可現實是殘酷的,畢竟學校和工作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地用到工作中需要時間來提煉和對接。但有些人就是想求快,一步登天,這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幾乎是異想天開,痴人做夢,有些人偏偏如此,夢著天上掉餡餅,有這種想法的學生恰恰被傳銷團伙鑽了空子而陷入無底的深,洗腦後僅有的一點理智也會土崩瓦解,執迷不悟,走上傳銷的道路,置學業和安全於不顧,對父母造成傷害。2、學生思想畸形和心理素質薄弱。如今校園的主力軍大多是90後、00後,在家裡被父母過分的寵愛,什麼事都是父母幫忙解決,獨自面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而且心裡素質較差,面對困難和打擊時難以承受,就會自我消沉和毀滅,甚至自殘。因為獨享父母的愛,造成有些孩子不懂得分享,佔有慾和控制慾很強,當不能得到和擁有時,便會對別人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影響到他人的人身安全。新聞報道中的某些學生失戀後的一些極端想法和行為,讓人看的寒心甚至有些憤怒,從犯罪嫌疑人的口述中,會有這樣的答案,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如此看來,是多麼的自私,多麼的需要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3、學生自我安全意識淡薄。有些學生安全意識淡薄,不懂得保護自己。比如說,有些學生冬天忍受不了寒冷,瞞著宿管員使用電熱毯,還有的同學私自在寢室使用大功率電器做飯,雖嘴上說一定注意安全,但還是有時候因為某些事情忘記關掉插座開關,引起火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殃及他人等等。諸多事情都反映出學生安全方面的意識淡薄,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夠重視。

  三加強高校校園安全的建議

  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對家庭和學校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為了確保每一個在校的孩子安全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學校不僅要同心協力做好安全保護措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清醒地領悟到問題所在,提高自身的整體素養,這才是最根本的。1、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以正壓邪。從大的環境上講,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積極地傳遞正能量,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公德意識。2、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做到面對困難和挫折臨危不懼從容應對,懂得分享和成全的道理,面對某些問題能夠釋懷,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3、通過觀看教育片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在一些事情上分清孰重孰輕,通過努力讓安全意識時刻印記於腦海中,以此來約束他們的行為。

  總之,高校校園安全需重視,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營造良好的、和諧的、融洽的校園環境。為了學生的安全,呼籲大家參與進來,為創作良好的學習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二:高校校園安全文化論文

  一、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外來人員、車輛不斷增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層出不窮,網路安全隱患日新月異。高校校園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極其關注的話題,其不安全因素自身具有複雜性、多樣性,高校群體存在衝動性和易塑性,各種利益矛盾明顯,單純依靠原有的事後處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經不能處理高校校園內的教育體制改革帶來的各類安全事件。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就要突破傳統的制度約束人的體制,從對高校影響較深的文化層面上進行解決,構建高校校園安全文化才能確保師生在教學、科研、學習、生活過程中的一系列安全。提升高校綜合實力的核心競爭力文化作為軟實力,已然成為高校的競爭名片,而面對複雜的校園安全環境,校園安全文化必然成為高校綜合實力的核心競爭力。近些年在“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等口號的引領下,一些高校的安全管理部門開始關注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管理層的視角也從事後處理型轉變為了事先預防型,但是這種轉變更多的是對物質安全保障的依賴。高校在對物質方面的硬體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軟體設施的管理,只有系統的建設高校的校園安全文化,從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高校的安全工作,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學習、生活中才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去關注學校的安全,關注自身的安全,才能將學校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確保真正的平安校園建設的順利進行,以文化的力量來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

  二、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缺乏體系建設

  目前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散見於各種規章制度、警示標語等等,缺乏系統的文化體系建設,沒有核心,沒有特色,體現更多的是應付和敷衍。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一直沿用以前革命階段的“保衛”校園的思路來處理髮生的安全事件,尤其是校園安全管理部門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轉變的不徹底,並沒有真正樹立起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師生員工也是認為校園安全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並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去衡量校園的安全事件,也就是說從管理層到執行層都並沒有形成明顯的脈絡體系,失去了文化傳承的意義。

  ***二***宣傳教育缺位

  高校安全教育體系尚未系統建立或即使建立也是疲於應對。許多師生員工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安全不用教育,安全是人人都懂的事情,就是這種盲目的自信使得一部分師生面臨不安全因素的打擾,人身或財產安全受到了損失。雖然各大高校也試圖通過課堂教學、發放安全教育手冊、舉辦安全知識講座、組織安全逃生演練等形式來宣傳教育學生提高安全知識預防安全事故,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高校的安全教育宣傳力度不夠、範圍不廣,仍然停留在階段性的事務,並沒有形成習慣動作,及時學校制度上有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不一定能貫徹到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上來說,盲目的自信,學習上的誤區都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強制安全教育現象的牴觸,安全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三***安全管理理念錯位

  校園安全管理體制正逐步擺脫事後處理的被動模式,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仍有一些高校的管理層對校園安全問題持僥倖心理。這些管理者們不能真正從師生員工的安全訴求方面做文章,總認為校園安全問題一時半會沒事。殊不知師生員工的心理安全、精神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對物質的渴求。當然也有一部分管理層盲目信任物質文化的建設,盲目的上專案、加技術、擴規模,完全忽視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得矛盾表現更加突出。

  ***四***社會風氣影響嚴重

  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大量市場化因素用入校園,再加上高校開放式辦學的模式,社會不良風氣嚴重影響這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於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們。他們容易在不良風氣的影響下迷失自我,從而出現一種盲從,缺乏法治意識和法律知識,很容易受到社會人士的慫恿和鼓動,從而作出危害學校、老師、他人的事情。

  三、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途徑思考

  ***一***抓好物質基礎建設,提升安全文化水平

  現今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速度已經超乎人類的想象,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高校的安全管理、學生的安全生活、社會的安全意識都帶來了衝擊,同樣在科技和經濟進步的同時,文化越發呈現出了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安全管理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取科技成果的長處,規避其不足,讓科技成果發揮應有的作用,比如:校園電子監控裝置、校園電瓶巡邏車、消防安全控制裝置、消防通道處加裝電磁門、地下車庫和學校大門的門禁系統等等,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明確一點,高校的管理層決不能單純依靠物質技術的保障,要依物質技術保障為基礎,全面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安全文化水平。

  ***二***健全組織領導、轉變思想觀念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不單單是高校某個部門的事情,也不單單是學生個人的事情,我們要看到學校安全管理的領導,也就說學校的決策層在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至關重要。決策層的思想意識和對校園安全的重視程度,直接關係到高校安全建設過程中的資金到位情況、規章制度的制定落實情況、設施裝置的購買使用情況、宣傳教育的落實情況。校園安全管理的決策層能夠提高認識,強化意識,才能從思想高度上為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設指明方向,才能以身示範,才能起到帶頭作用,產生權威效應,才能真正實現校園安全文化體系的全校師生員工參與。

  ***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文化是需要被弘揚的,健康和諧的高校校園安全文化是需要被全校師生員工所知曉的,因此在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形成階段,宣傳教育工作仍顯現出了其重要性,只有更多的人蔘與到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才能更加完善。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宣傳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也不應該僅僅流於形式,要形成常態化的機制。高校安全文化的宣傳教育要深入到師生員工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他們自覺融入其中,以主人翁的身份去關注校園的安全。高校要改變過去發生安全事故後再進行處理的模式,凡事提前預測。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高校學生輔導員的政治敏銳性和安全意識,由輔導員作為上傳下達的樞紐,連線好學校相關政策和學生的真實需求,及時傳達學校的安全管理制度、預案,做到常態化的預警機制,並做好記錄。學校層面各部門要相互配合,改變保衛部門管安全的思維,轉變成安全關係到人人的狀態,通過學校的內部刊物、廣播、學校網站、宣傳欄、微信、貼吧、各種QQ群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宣傳校園的安全,使得校園安全能夠以鮮明的特徵的文化深入到全校師生員工內心,激發主人翁意識,形成良性迴圈。

  ***四***完善校園安全立法,遵循依法治校

  法治社會是今年我國發展的主旋律,同樣高校也要緊緊圍繞法治校園建設開展各項工作,當然校園安全文化的構建也離不開我國法律法規的支援。開放式的大學校園中充斥著社會上各種不良的風氣和惡習,只有法治社會、法治校園才能確保純淨的校園環境不會沾染複雜的社會惡習。美國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超前,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各州就開始陸續制定立法來保障校園的安全,同時建立了校園警察制度。到了1990年,美國議會正式通過了《校園安全法》,以法律的形成呈現出美國政府對校園安全的重視力度,從此,美國的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反觀我們國家的高校,高校校園安全管理部門僅僅是無實權的門衛而已,從名稱上也能看的出來,仍然是看家護院的保衛部門,沒有威信,沒有說服力。更多情況是大家對安全工作的忽視甚至是無視,拿安全隱患和安全檢查不當回事。因此無論從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校園安全實際情況的角度考慮,筆者認為立法越來越緊迫。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美國的《校園安全法》,因為我們沒有美國的國情,但是我們也應該在高校的實際情況下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校園警察制度。警察部門是有執法權的部門,對於校園安全問題來說,校園警察的出現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有力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