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對人的影響教學設計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幫助學生感悟文化對人的影響及其特點,明確文化在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文化對人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文化對人們交往行為和交行方式的影響

  ***2***文化對人們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分析:

  ***1***優秀文化如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優秀文化如何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標

  ***1***結合文化對人的影響,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

  ***2***結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接受優秀文化,促進自身個而發展

  二、【課程標準】:

  1.3 賞析優秀文化產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感受不同文化對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為以及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影響,理解文化對人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從而感悟到不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

  四、【相關知識】:

  ***1***回顧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

  ***2***第一課中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五、【方法點津】:

  ***1***調查。通過調查本村、本社群以及當地的文化產業、文化市場、文化消費的狀況,瞭解文化發展對當地社會、經濟、人們生活的影響。

  ***2***嘗試體驗。推薦對自己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或文化方式,如報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影電視、文化娛樂、藝術品、文化旅遊等,用優秀的文化塑造自己,豐富精神世界。

  ***3***資料演示。搜尋、積累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進一步理解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六、【課文導語】:

  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遠持久的。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體驗到的。

  七:【新課教學】:

  第一框題 感受文化影響

  一、【課程標準】:

  1.3 賞析優秀文化產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課教學】:

  ***一***、文化影響面面觀

  ◇課堂探究:***1***你從這兩幅畫面中發現了那些文化上的區別?你還能舉出更多的事例嗎?

  ***2***面對我們祖先創造的精美文化產品,人們的感慨,既有差異,又有共同之處。你能否解釋這是為什麼?

  ◇探究提示:***1***第一幅畫是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或文化,第二幅畫是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或文化。反映出了東西方不同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價值觀念等影響到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國家傳統節日的區別。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知識素養、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影響不同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興趣和相同知識水平的人對事物有著相似的看法或認識,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價值觀的人,對事物則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認識。因此,面對祖先創造的精關文化產品,美術家、、冶金學家,由於他們的文化素養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精美產品認識的角度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那些影響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總要採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種社會交往方式,都帶有各自的文化印記。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響,有的取決於價值觀念,有的源於風俗習慣、文化程度等。人們交往方式的差異,見諸交往時使用的語言、器物、符號等,也見諸交際過程中的行為舉止。

  ◇課堂探究:***1***你知道這些禮節的意義嗎?

  ***2***你還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禮節?

  ◇探究提示:***1***獻“哈達”是我國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純潔、誠心、忠誠和尊敬。在x藏,大凡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節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迭,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不會採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雙手合十,狀似禱告。一般來說,年幼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在一般的泰國人交往中,告別和見面時不是行握手禮,而是以雙手合十於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禮。此禮可表示問好、告別、致敬、感謝、原諒等意思,同時互說“沙瓦迪卡”***泰語“您好”***。

  在西方,親人、熟人之間見面多是擁抱、親臉、貼面頰等。夫妻之間是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是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的親友都是貼面頰。一般在公共場合,關係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子之間是抱肩擁抱,男女之間是貼面頰,晚輩對長輩一般親額頭,男子對尊貴的女賓往往親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歡迎賓客的場合,或祝賀、感謝的隆重場合,在官方或民間的儀式中,也有擁抱的禮節,有時是熱情友好的擁抱,有時則純屬禮節性的。這種禮節,一般是兩人相對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對方左後肩,左手扶在對方右後腰,按各自的方位,兩人頭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擁抱,然後頭部及上身向右擁抱,再次向左擁抱後,禮畢。

  ***2***朝鮮族歷來重視禮節,以敬老愛幼為風尚。社會交往中對長輩必用敬語,平輩初次見面,也互致問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為先,晚輩不與長輩同桌而飲,不併肩而行。尊敬師長是朝鮮族的一個傳統美德。稱教師為先生,視教師為尊貴賓客。x疆少數民族有尊老愛幼的禮節。少數民族特別尊重長輩,在家裡或氈房裡做客,要讓長輩和貴賓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亂坐。隨身帶些糖果,分給主人家的小孩,主人會很滿意的。

  衣著:少數民族很注重衣著,男子講究戴帽子,不管天氣多熱,他們不會穿著背心、褲衩上街或做客。我們到少數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著整潔。

  飲食:在城市裡做客,比較容易講究禮貌,在氈房裡做客就有點特殊了。沒有凳子,只能在氈子上席地而坐,這就要盤腿,不能把腳對著別人。沒有餐桌,鋪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從上面跨越。大塊的餅子、大塊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塊,不可整塊用嘴啃。

  本課小結:

  1.本課以文化的影響為切入點,分別闡述了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即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接著,解釋文化對人影響的兩個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要求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本課知識的落腳點是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文化對人的影響》說課稿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從“人的發展看文化”這條主線呈現教學內容,主要幫助學生感悟文化對人的影響及其特點,明確文化在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共設兩框教學內容,即“感受文化影響”和“文化塑造人生”。它是對第一課的補充和深入,同時和第一課組成起始單元,在本書中處於基礎性地位。

  【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1***知識目標:

  ①記住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多方面表現。

  ②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③理解優秀文化如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標:

  ①結合文化對人的影響,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

  往

  方式、思維方式。

  ②結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分析文化對人類產生影響的性質、方式和程度,領悟文化對人的影響,激發學生參與文化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初步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②通過展現優秀文化作品帶給人們的精神享受,感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體驗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

  ③ 端正對文化活動的態度,體認先進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樹立不斷追求自身全面發展的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個人發展觀。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作為消費者,明確自己的各項主要合法權利,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本課的重點,這是因為,從內容上看,掌握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並不會感到困難,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具體分析侵犯了消費者什麼權利則很重要;從實踐上看,作為消費者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該怎麼解決是本課學以致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楚怎麼辦,在現實操作上才能更好指導實踐。

  教學難點:消費者合法權益產生的客觀依據。也就是為什麼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本課的難點,這是因為學生理解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認識還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把它作為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教法:自學指導法

  學法:問卷調查法、對比法、把自學、討論、對比和探究相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

  現代多媒體技術,為“整合”提供平臺,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中綜合、整合、處理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視訊、音訊等多種資訊,形成一種全新的更易於人接受的處理資訊的載體。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衝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樣就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平臺。因此,多媒體技術是實現研究性學習和基礎性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手段。

  【教學準備】

  一週前佈置預習本框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框題知識,並思考相關現實問題;蒐集並精選相關時事材料,設計並印發“問卷調查”,製作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的流程,整個準備過程為激發學生課堂思維及進課堂討論創造有利條件***師生共同完成***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及資料蒐集情況,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第一組:消費調查,第二組:為什麼要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三組: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第四組:消費者權利實現的形式和途徑即怎麼辦。然後請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各組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

  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問卷調查應大體涉及: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什麼樣的侵害?怎麼解決的?***由學生針對以上內容設計調查問卷,並進行反饋,從而進行資料分析,得出結論,形成認識:必須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設計意圖:以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建立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己設計問題,針對不同領域的消費者做出調查,並結合多媒體,演示其成果,比較直觀,使調查結果一目瞭然。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情境,為新課教學作了有力的鋪墊。

  第二步

  由於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思維階段,可能理論上把握不夠準確,在這裡教師加以積極指導,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闡述:***1***生產和消費的辯證統一關係***2***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學生概括得出結論:消費者權利的實現不只對消費者本身有利,而且對生產經營者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設計意圖:以多媒體形式展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在這裡媒體展示使整個知識呈現由繁變簡,便於知識掌握。

  第三步

  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由學生廣泛蒐集與本課消費者權利相關的一些案例,經過整理,剪輯,能夠以最簡潔的方式達到最具有說服力的效果。使學生知道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並引導學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說明各項權利,弄清消費者的權利與市場交易原則的聯絡。

  設計意圖:這裡多媒體它集聲、像、形為一體,使知識點由抽象變具體,由無形變有形,更加直觀形象。同時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製作時政課件,發人深省,並提出問題、分析討論,討論中觀點碰撞,從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步

  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基本上能瞭解

  ①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組織機構,

  ②知道解決爭議的途徑:

  在以上知識的呈現上學生可能只看到權利的維護,而忽視義務的履行,這裡引導學生,作為消費者要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設定討論題:如何看到知假買假***師加以指導,生蒐集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主持這部分課堂教學,不僅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平等性和參與性,而且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通過放手讓學生大膽去探討、去分析、去發現、去自我完善,提高他們分辨良莠的能力,這本身就是給了學生個性表現與發展的最好空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最後,教師總結,評價***評價本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但重在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以便在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激勵學生主體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