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女教師馮沅君的教學特點探析論文

  馮沅君是中國著名的古典文學學者,又是五四時期的著名女作家。對這兩重身份的解讀,目前學界還存在太多缺失,而對《淘沙》這篇重要作品的忽略,就是其表徵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民國女教師馮沅君的教學特點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民國女教師馮沅君的教學特點探析全文如下:

  摘要:馮沅君,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第一批女大學生,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第一位女研究生,巴黎大學文學院博士,中國第一批本土女教師。先後在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校任教。馮沅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大學講壇生涯中, 嚴謹細緻的教學態度,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材,而且對於當今女教師面對新時代如何更好教學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馮沅君***1900.9.4――1974.6.17***, 河南唐河人,原名馮淑蘭。現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教育家。從小在家接受四書五經和古典詩詞的家庭教育,同時受兄長馮友蘭、馮景蘭在北京大學常常帶回來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的薰陶。

  1917年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招生時,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離家赴京報考,成為該校的第一批女學生。畢業後又進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新中國第一位一級女教授,曾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先後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第二、第三屆代表以及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代表作有《中國文學史簡編》、《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古優解》等。

  一、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女性在感知方面比男性敏銳,觀察事務更細緻入微,考慮問題比較周全。在課堂上,馮沅君特別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分析問題細緻,教材處理縝密,講課聲音高亢,條理分明,板書工整,容易記憶。”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高深問題,淺顯易懂”的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中國文學史概要》時,馮沅君為了使枯燥乏味的史學內容更生動形象和富有吸引性,她會通過向學生介紹史學家的人生經歷,讓學生“穿越”並感受到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和社會背景,從而能夠“身臨其境”地理解文學著作深刻的內涵和研究意義。在眾多的文學作品當中,馮先生並不是平鋪直敘式的一一講解,而是重點突出,詳解典型,引經據典。她的學生周孝銓充在畢業50年後還激動地說道:“馮沅君作為中國文學史和戲曲劇史的權威,講課內容生動豐富,論點及新。”“馮沅君的詞曲講得十分精彩,資料翔實,又妙趣橫生,許多非文學院的同學也都趕來聽她上課,教室座無虛席,以至於連外面站滿了學生。”這種重點突出、引經據典、幽默有趣的教學方式使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非常有利於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馮沅君的上課方式獨具一格,情感表達富有女性獨特感染力和感召力。“馮先生在上課講解《念奴嬌》的時候,完全沉浸在作品的魅力中,洋溢著對千古名篇的摯愛。我還記得她在講臺上踱著步子,目光凝視前方的風度神態。這首詞寫得大氣磅礴,她講得也鏗鏘有力,先生雖外表纖弱,卻傳達出詞中神魄飛揚的。氣勢,把蘇詞的感情發揮到極致。自然也難忘,馮先生講李清照的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時,又完全是另一種氣氛。又是一次一字不落地朗誦,聲音低迴,如泣如訴,充滿似水柔情,字字送進聽者的耳膜,令人肅然動容。無意間,人們發現她的眼角閃爍著晶瑩的淚光。她對李清照幸福而又坎坷的一生,寄予深切的同情”。馮沅君國學功底深厚,旁徵博引,言簡意賅,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強,富有情感。因此,她的課非常受學生歡迎,場場爆滿,教師內外擠滿了來聽課的學生和老師。

  二、教學態度:嚴謹認真,務實求真

  “學問之價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創穫。所謂研究精神者,歸著於此點。”馮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期間深受李大釗等先進人士宣傳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後來在留學法國時受到西方近代科學精神的感染,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和學術研究中注重運用科學方法觀來處理問題,實事求是,論必有據,中西貫通,善於提疑,勇於創新。我國著名的唐詩專家肖滌非先生曾說:“馮陸***馮沅君的丈夫陸凱如***二位先生治學,既不人云亦云,更不武斷臆測,有嚴謹填密的學風。”學生高夙勝在紀念老師馮沅君的文章中寫道:“馮先生在課堂上,對課文的分析透闢精到,講文學史時,往往能做到不沿襲拘泥於他人陳說,總能獨闢境界,別有識見。”學生黃祖良回憶:“她工作極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她把不同進度的指導物件分別開來,深入地具體輔導,計對性強,效率高,可是她卻要為此付出加倍的心血。除此之外,她還指導一名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還有本系的青年教師。一般她總是按預定計劃,準時來到文學館自修室輔導、講解。有時因為身體不好,或者臨時有事不能來,她就把講稿託人帶給我。馮先生對學生非常認真負責,每一次作業都會字字斟酌,親自批閱。

  馮沅君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在學問上,首先一定是詳細地查詢材料,釐清來源。有時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她必博覽群書,把一切有用的資料全部抄錄下來,然後抉幽顯微,辨偽存真,排比推論,做出判斷提出見解。同時她也會嚴格要求學生做學問論必有據,“學問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刻苦學習,在一字一詞、一事一典上下工夫,不要作品還未讀懂就空發議論。”馮沅君講課充實而嚴謹,內容結構性嚴密,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就連當初在北大授課時對她教學能力提出質疑的老學究都心服口服。作為一名研究古典文學藝術的大家,她沒有埋頭故紙堆,而是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古今貫通,中西融匯。

  三、教學形象:謙遜和善,樸素節儉

  馮沅君雖然功成名就於一身,但是從來沒有擺出過大師的架子。生活中為人謙遜,與人和善。非常關心學生,待學生如自己的子女,師生關係十分融洽,“星期天常常相約著去玄武湖划船,去明孝陵登高,有時還去小吃店吃四喜湯糰、菜肉餛飩。”馮沅君為人樸實,生活節儉,從不私用公家財產。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期間,外出從來不向學校要車,即使在學校明確規定只要她要用車什麼時候都可以。平時馮沅君和丈夫到教職工食堂買飯,都是極為簡單的一菜一湯而已。當時她和丈夫二人都是一級教授,平時又有豐厚的稿費,並且兩人沒有子女負擔,生活應該可以過得相當富裕,但是馮沅君至始至終都是過著清貧樸素的生活。

  馮沅君對自己生活極為“吝嗇”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她把和丈夫的工資和稿酬全部捐贈給山東大學,作為學術獎學金,獎掖後人。勤勤懇懇一輩子,點點滴滴匯聚成對後人的熱切希冀。這種對學術、對學生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世人推崇和敬仰。陸侃如之後在文章中寫道過:“馮沅君甚至在病危時,神志迷糊中,但仍日夜掛念給研究生講古典文學, 常常要護士、大夫扶她到病房隔壁去。隔壁是護士辦公室, 她誤作古典文學教研室了。她一走進去, 便坐下來大聲講課, 護士們非常驚訝, 也非常感動敬佩。”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馮先生都沒有教學,心繫著學生。馮沅君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人格魅力,一輩子都是受後人尊敬的心靈導師。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