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論文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範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係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範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採習慣法作為補充規範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全文如下: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腳步的逐漸加快,客觀上要求以民法為代表的私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因而,法典化成為當前社會民事立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選擇。制定一部怎樣的民法典,一直是我國法學界尤其是民法學者討論的熱點話題。而確定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價值理念,是制定民法典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對民法典立法精神的一般性認識

  18世紀的《法國民法典》是革命和解放思潮的產物,它對社會制度的全新設計蘊含和凝結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和理性。雖然這部民法典以羅馬法為基礎,沒有完全摒棄封建殘留思想,但它將人格平等、個人權利、契約自由和個人責任等精神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大陸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制定民法典的熱潮。具體而言,《法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主要通過以下四個原則加以體現:

  ***一***人格平等

  法典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這條規定看似簡單,卻是對《人權宣言》精神的徹底貫徹。在今天看來,人格平等也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當時的社會卻是一個不小的變革。規定中所反映的平等精神在當今各國的民法典中都有所體現,不得不說其影響極為深遠。

  ***二***個人權利

  個人權利的核心即所有權絕對。法典第537條第1款規定:“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處分屬於其所有的財產。”第54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被強判出讓其所有權;但因公用,且受公正並事前的補償時,不在此限。” 第967條規定:“任何人均得或以指定繼承人的方式、或以遺贈的方式、或以其他適於表示自己意志的方式,以遺囑處分其遺產。”由此可以看出,法典對私權進行絕對地肯定和保護,個人所有權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並得到相應補償的情況下才有被限制的可能。這項基本精神是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體現了對個體權利的絕對尊重。

  ***三***契約自由

  法典第1101條規定:“契約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者數人負擔給付、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這一條明確了契約以當事人的合意為基礎,一旦當事人之間基於意思自由達成了一項契約,當事人就負有履行之義務。同時,法典第1134條還進一步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

  ***四***個人責任

  法典第1382條規定:“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失而致行為發生之人對該他人負賠償的責任。” 該條被認為是個人責任原則的具體體現。個人責任意味著個人的行為後果由本人承擔,因此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這無疑是個人權利和意思自治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

  隨後誕生的《德國民法典》雖然在立法基礎、體例和技術上與法國有著很大差別,但其基本的立法精神和宗旨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同樣,世界各國的民法典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這些立法精神並將其貫穿於整部法典的始終。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民法典立法精神的補益

  中國民法典當然要融入民法典基本的立法精神。談到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則無法迴避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對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有所補益的問題。

  有學者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民法在傳統中國是不存在的,並且傳統民法規則在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所佔的比例也是相當有限的。誠然,中國古代確實不存在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民法典,而且在儒家哲學的道德抨擊下所產生的“取予有義”的經濟倫理交往原則,以及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民法理念在傳統中國缺乏立足之地。但是應當看到,傳統經濟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之所以穩固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倘若沒有相應的民法規則加以規範和整合,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

  統觀各國或地區的民法典,多少都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其中比較成功的是臺灣地區民法典,它一方面充分吸納西方民法理論與制度設定,另一方面又注意儲存傳統習慣法中之有實效者如典權制度、永佃權制度,成功完成了傳統民法向現代民法之轉型,歷經數十年而少有更易。相反,日本製定民法典之初,學者所釐定之農、山、漁、林之規定與其傳統制度大相徑庭,導致立法效益嚴重萎縮。因此,我國在制定民法典的過程中,要在吸收先進理論的同時,充分發掘自古以來形成的民法文化,甚至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民法思維體系***例如:可以融入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使得民法典更加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以此更為符合國民的傳統觀念,否則,所謂西方的“先進”的理論反而會與民法本土化背道而馳進而遏制我國民法的發展。

  三、現代化視角下的民法典立法精神

  中國當前民事立法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建立一套在內容上富於前瞻、立足現實,適合於當前民商事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繁榮和人格發展,兼濟人際關係和社會公正,可最大程度造福於人民的先進民法制度。基於上述目標,中國民法典就必須符合現代化這一時代特徵。所謂現代化,是一場涉及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的深刻變革,是一個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動態過程。由於現代化的變革過程具有資訊化、全球化的特點,對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有著重大影響,因此賦予民法典以現代化特徵便是題中應有之意。

  《荷蘭民法典》以其開放性、融合性、現代性的特點而別具一格,它制定了許多適應現代社會的規則:注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主體加以保護;對弱者***如:未成年人、僱員、侵權行為的受害人***的保護被大大增強。而《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經過多次修正,也具有了更多的現代性。歐盟私法法典化程序在諸多法學家和歐盟官方的共同努力下終見成果,《歐盟民法原則、定義與示範條文***共同參考框架草案***》於2009年3月完成,它同樣符合現代性――調整範圍適應市場多元化的發展要求,體現了多元的價值觀,等等。既然民法典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使我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符合現代性的特徵呢?

  首先,要重視民法的豐富和發展。高新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民法的保護物件不僅僅侷限於原來的範圍,比如對虛擬財產的保護需求就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基於此,應以促進新型科技文明的發展為目標,適當擴大民法的保護物件,但是,應當注意到,我們在擴大民法調整範圍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預防機制,防止私法的濫用。因此,這種擴大保護範圍的立法不應當是單一的列舉式,而應採取列舉式和概括式相結合的方式,從而進行更為全面地保護。

  其次,更加重視誠實信用。誠實信用作為民法的“帝王條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民法對這一原則的貫徹還遠遠不夠。現代社會的交易方式簡便快捷,這對交易雙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誠實信用作為交易的最基本準則,必然應當在民事立法中有較多的體現。

  最後,要注重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平衡與協調,使其符合我國的法治精神。民法典歸根到底是一部部門法典,需要放在整個法律體系的大環境下加以考量。倘若民法典和其他部門法缺少必要的聯絡或者脫離法治程序的軌道,不僅不符合我們制定之初的希望和要求,也不利於我國法治現代化的發展。

  四、結語

  通過上述三個部分的闡述,我們看到中國民法典在確立立法精神的問題上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意義的民法典必然是一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同時又符合民法典基本精神的私法法典。而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立足於中國的具體實際和國民需求,恰到好處地平衡三者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