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教育論文

  幼兒園禮儀教育就是指教師為了能夠讓幼兒成為懂禮貌、講文明的兒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採取各種有效途徑來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教育訓練活動,保證幼兒在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看見幼兒在飯店等公共場所大聲喧鬧、隨手亂扔垃圾,在幼兒園內搶奪玩具、霸佔遊戲器材或在就餐時挑挑揀揀,把自己喜歡的玩具私自帶走等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幼兒園舉行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活動或是提出實施計劃等對幼兒園兒童進行禮儀教育的普及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開展

  【分類號】:G611

  “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和儀式。幼兒禮儀指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範。作為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它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注意兒童的可持續發展,要著眼於兒童未來的長遠效應,注重那些對兒童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培養,為其後續學習、生活和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幼兒園進行了禮儀教育實踐與研究,通過幼兒生活禮儀、交往禮儀、行為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結,認為幼兒禮儀教育應當深入到幼兒園教育的各個方面:在環境中薰陶、在教學中滲透、在遊戲中錘鍊、在協作中矯正、在實踐中總結、在家庭中宣傳,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幼兒就會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1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

  1.1 交往禮儀

  中華民族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古代中國註定人文倫理的培養,並規定了嚴格的道德規範要求所有人遵守。雖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像古代那樣苛刻地要求幼兒,但是進行一定的道德規範教育還是必須的。幼兒時期的兒童一定要培養起重視文明禮儀的觀念,擺脫“小少爺”“小公主”脾氣,學習一定的禮貌規範,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學會謙讓,與夥伴們和諧相處。

  1.2 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用餐禮儀、儀容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方面。用餐禮儀要求幼兒培養節約糧食的習慣,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潔,不挑食、不搶食、不在喝湯時發出怪聲響等;儀容禮儀主要包括保持服裝整潔、乾淨,講衛生,學會規範的走、站、坐等姿勢;公共場所禮儀主要包括瞭解並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行走時注意讓路,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1.3 學習禮儀

  學習禮儀主要包括遵守課堂秩序,舉手發言,尊重他人意見,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亂扔垃圾等。

  2 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

  2.1 從細節入手,開展一日活動,將禮儀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幼兒從早上進入幼兒園開始,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遊戲等一系列活動。幼兒園教師應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到規範的做法,並針對幼兒容易出現的不規範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緻的要求,引導幼兒進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兒在校園內主動與教師、同伴打招呼,進餐時按照一定的步驟、注意桌面的整潔,自覺收拾餐具,養成擦嘴、漱口的習慣,便後洗手,不小心踩到別人要說對不起,麻煩別人要說謝謝,睡覺時間不影響他人等。

  2.2 在幼兒的遊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曾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兒童在遊戲時,往往會將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發揮到極致。因此,對於一些包括社會道德觀念在內的禮儀規範,都可以通過設計遊戲讓兒童參與進來,在遊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這種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體育遊戲《跟不倒翁做朋友》,通過讓幼兒把不倒翁當作夥伴,邀請不倒翁做遊戲、請不倒翁到家裡做客、與不倒翁一起吃飯等,要求幼兒在遊戲過程中一定做到禮貌、謙讓,使幼兒初步理解“你對朋友好,朋友就會對你好:你對朋友不好,朋友就會對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們的禮儀交往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機智、活潑、外向的性格。通過遊戲這樣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兒玩得有積極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2.3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掌握文明禮儀

  在群體生活中,兒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誦讀《弟子規》,教育幼兒如何孝順父母、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如何讀書、學習、做事等;通過開展“學禮貌用語,做文明少年”活動,培養幼兒的說話習慣,教授幼兒文明用語,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使用;通過開展“孝敬父母”活動,要求幼兒回家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從小養成關心父母的習慣;通過開展“快樂學禮儀”活動,從培養幼兒“站、坐、蹲、走、遞、接”等基本動作開始,進行規範的指導、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2.4 引導家庭參與,緊密配合共同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的主要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內,另一部分時間則基本上都是與家長在一起的。為了讓幼兒禮儀教育更好地進行並保持其持續性,必須讓家長配合幼兒園教師的禮儀教育工作。幼兒教師應通過舉辦幼兒禮儀講座、電話、當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兒家長宣傳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重視禮儀教育並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像幼兒教師一樣隨時教育幼兒,對幼兒的不規範行為及時提醒,並促使其改正。家長一定要做好模範榜樣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禮儀規範,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模仿的家長行為時習得文明禮儀規範。

  2.5 在中外節日裡進行禮儀教育活動

  幼兒都是喜歡過節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愛熱鬧、好奇心重等心理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指導兒童動手為家長制造一份新奇的賀卡、畫一幅圖等作為禮物,寫下最希望對父母說的話;提醒、督促兒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獻上自己的禮物,並在那一天特別體貼父母的辛勞,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讓父母開心,在教師節送給教師禮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體會到自己的付出讓別人高興的快樂,形成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3 幼兒園開設禮儀教育的現實意義

  3.1 幼兒園開設禮儀教育對國家、社會的影響

  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指出: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在2.5歲~6歲,如果錯過這一時機,就像我們在織毛衣時丟掉了一針,既便是發現了,日後再補也總有補過的痕跡,如果沒有發現,丟掉的這一針將來可能會使這件毛衣形成一個大洞。毛衣丟掉一針可以拆掉重織,而孩子的成長可以重來嗎?因此,在幼兒期開展禮儀,品格素質教育不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時也是幼兒教育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良好的品格及行為習慣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不要錯過孩子良好行為養成的最佳期。

  3.2 幼兒園開設禮儀教育對家庭的影響

  同等智商幼兒園小學開始學外語的孩子和初中學外語的孩子到了大學二年級,他們的英語水平幾乎就一樣了。無論是英語、識字、珠心算、還是鋼琴、輪滑、繪畫都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孩子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學到,而良好的禮儀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礎,是人之初的必修課。禮儀品格教育最適宜在幼兒園開展,因此會得到家長100%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3.3 幼兒園開設禮儀教育對教師的影響

  教孩子禮儀就是教孩子優雅的過一生,好品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礎。“現在我們帶孩子邁出一小步,將來他可以帶我們邁出一大步,現在我們給予孩子最科學最實用的教育,將來他們會回報我們一個偉大的國家與民族。”我們現在對孩子施以禮儀品格教育就像在戈壁上撿石子,二十年後我們後悔減少了,這些石子已經變成了孩子最珍貴的鑽石。所以說從兒童期對孩子施以禮儀品格教育,是我們每個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4 結束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幼兒從小將文明禮儀行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自己的習慣,才能為以後構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學習、成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可以弘揚我國曆史悠久的文明禮儀傳統,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