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高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探討論文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課程高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新課程高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探討全文如下:

  在新課程指引下,我們的化學教師也逐漸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下面就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妥善處理師生關係、充分尊重個體差異三個方面對高中化學教學展開相應的研究。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取不僅決定了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化學知識,也決定了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所要學習的化學知識,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更注重於直接知識的傳授,而現在的教學方法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採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學方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化學課堂上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如果說初中化學知識更偏重於基礎知識積累的話,那麼高中化學知識除了要求學生要積累一定的化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還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所學習的化學原理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過程。比如學生在剛升入高一的第一學期就接觸了“摩爾”的概念,我們都知道摩爾的概念是必修一教材中最為難懂的概念之一,很多學生對化學學科的排斥都是從摩爾概念的理解上開始的,所以要想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知識,就要讓學生聽懂摩爾開始。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摩爾的概念。

  如我們可以將《曹衝稱象》這個典型的故事引導到化學課堂上,在多媒體上將這個經典的故事展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將微小的粒子與巨集觀物質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絡,這樣學生不會在剛接觸摩爾概念時產生無所適從的錯覺,一旦他們在一開始就清楚了設定摩爾的目的和意義,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應用摩爾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驗教學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對於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實驗來對學生加以輔助理解。例如在講到“原電池”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展開下列的實驗,讓學生將鋅片和銅片放入稀硫酸中,觀察在銅片的周圍是否會產生氫氣,然後將銅片接觸鋅片,觀察會產生怎樣的現象。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輔助理解的問題,如“什麼情況下銅片的附近會產生氫氣,又該如何來驗證氫氣的產生?”、“銅片和鋅片哪一極是正極,哪一極是負極?”、“為什麼溶液中的氫離子會在銅片的附近生成氫氣?”等等問題。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更好的展開化學的學習。

  二、妥善處理師生關係

  新課程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關係有待進一步改善,在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畸形的、機械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阻礙師生關係發展、化學教學發展的重要障礙,所以為了實現高效的化學教學,我認為我們先要妥善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在新形勢下,健康的師生關係必然是平等的、互助的、合作的關係。首先我們要確保師生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師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講心裡話、處朋友,讓學生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壓迫,當學生能夠將這種負重卸下,師生關係也必然會從此開啟寬敞的大門。

  例如在學習必修一之前,瞭解到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化學基礎,因此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書寫化學式時,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會在離子符號上產生一些低階的錯誤或者是在化合價的判斷上產生錯誤,這時教師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想想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心理,從而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更好的走出學習的困境。其次要確保師生之間不是單一方向的知識傳授,而是師生之間互助的一個雙向的過程。

  例如在判斷化合價的過程中,不僅僅學生會產生判斷上的失誤,即使是教師也會時不時的產生一些錯誤,這時教師不要以自己教師的身份來壓迫學生,要鼓勵學生勇敢的指出教師的錯誤,從而在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能實現師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效果。可見一個健康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來說有著何等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提到了幾種師生關係之外,諸如民主關係、參與關係等都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健康關係,只有師生之間的關係趨於健康化,化學教學才能邁入高效的正軌。

  三、充分尊重個體差異

  在化學教學中存在一種看似非常正常的教學現狀,即在很多班級中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十分的嚴重,作為教師我們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除了認識到學生在化學學習上所存在的個體差異之外,是否也要考慮一下教師對待個體差異看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呢?我認為如果教師能把放在優等生身上40%的精力放在後進生的身上,我相信兩極分化的現象便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決,後進生也會有效的脫離原來的隊伍,事實上真正做到這一點的老師可謂是少之又少,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產生的個體差異,並結合實際的情況展開相應的分層教學法。

  例如在學習“乙烯”的有關知識時,考慮到不同學生對有機物所掌握程度的不同,我將全班學生按照學習的不同分成了A、B、C三個等級,然後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問題難度檔次。例如對於學習成績較為優越的A等級學生,我會要求他們熟知乙烯在反應前後在空間結構上發生了哪些變化?加成反應的本質是什麼?對於學生成績較差的C檔次學生,我會讓他們瞭解乙烯在加成反應中鍵是如何斷裂的?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感受到一定學習難度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慾望。只有在充分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基礎之上,我們的學生才能逐漸的找回信心,才能實現高效的化學學習。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的教師應該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通過多種新型教學方式的指引來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這樣化學教學才能在一個健康的氛圍中,通過一個健康的方式達到高效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