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與現代詩歌的不同

  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有很多的共同點也有很多的不同點,具體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的不同點,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的不同點

  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古 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

  詩詞中蘊藏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機的插入古詩詞有時會

  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古詩包括古體詩、近體詩和宋詞元曲,現代詩則主要指五四運動以後產生的新詩.古詩和現代詩的時間劃分以五四運動為界.

  現代詩和古詩的區別,首先表現在語言上.古詩是用文言文寫成的,而現代詩則是用白話文寫成的.

  而兩者的最主要區別,在於字數的齊整和平仄押韻.從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古詩有著較為固定的語言形式和比較嚴格的韻律要求.這讓各種形式的古詩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致.從總體上來說,各種形式的古體詩體現了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這種節奏感和韻律感與人的思想感情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語言氛圍.

  至於現代詩,它的妙處主要體現在意象的新奇上,並且更符合大部分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更容易創造一種氣氛.另外,我國的現代詩起源於“五四”時期的白話文前後,跟隨白話文一同成長起來.現代詩打破格律限制之後的自由形式始終是它創作的基礎.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古典詩歌分類

  ***1***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