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探析論文

  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探析全文如下: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培養法律精神,引導大學生順利成才的重要課程。然而,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中完全根據教材體系,按照章節組織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實效性差,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都不理想。經過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摸索,通過打破現行教材中章節的界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概括和充實,將“基礎課”劃分為既有先後連線又相對獨立的十二個專題進行講授,並圍繞著專題確定教學內容,形成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突出社會熱點,旨在增強“基礎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一、專題式教學的含義及特點

  ***一***專題式教學

  “專題”,其本意是指專門研究或討論的問題。專題式教學亦稱“問題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按照課程內容的內在思想和邏輯關係,打破現行教材中章節的界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概括和充實,形成既有先後連線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並圍繞著專題確定教學方案,相對集中深入地進行教學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二***專題式教學的特點

  1.主題鮮明、重點突出

  專題式教學的每個專題都是依據不同的主題而設計的。師生藉助專題這一形式,從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共同探究某一專題領域所涉及一般規律。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是主題鮮明,難點、重點更加突出。

  2.方法多樣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啟發講解式、課堂討論式和研究討論式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跳出書本,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懂得道理,提高能力。

  3.角色可變性

  在授課時,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討論時,則既是老師,又是朋友,與學生形成一種親切和諧的“良師益友”的關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師生互動,雙向交流。

  二、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開展專題式教學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題式教學目標設定

  專題教學目標要根據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及“基礎課”課程要求來確定,並結合專題內容基本要求、教學內容特徵和學生的特點、能力與素質教育的側重點把教學目標具體化。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題式教學內容設定

  “基礎”課的專題式教學應當緊緊圍繞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這一中心,在現有教材體系的基礎上,打破章、節格局,在每個專題的設計上有機地融入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內容,形成教學體系,解決目前的教材“兩張皮”現象。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意見》的相關要求,結合我院人才培養方案及“基礎”課教學計劃64學時,預計將“基礎”課劃分為十二個專題進行講授:專題一:何謂大學,大學何為;專題二:人生支柱――理想與信念;專題三:獻給母親的忠誠――愛國主義;專題四:劍與盾 ――國防觀念與國家安全;專題五: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專題六:有規矩始成方圓――人類與道德;專題七:千年修得同船渡――社會公共生活規範;專題八:謀生之本,成就之源――職業與職業道德;專題九:從情理法看愛情與婚姻――家庭美德;專題十:保持心理健康,加強人際交往;專題十一:法律與法律意識、憲法、民法***勞動法***、刑法;專題十二:明晰維權途徑,懂得法律救濟。根據專題的劃分,力求把“基礎”課的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融入課程教學中。在基礎性方面,注意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在前沿性方面,注意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理想信念、人生價值觀、道德與法治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在時代性方面,一方面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同時,關注大學生人際關係、心理健康、權益保護、犯罪預防、時事等具有時代特點的課題。

  同時,在專題設計中對大量的內容進行精簡和壓縮,使之更貼近高職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和社會實踐經歷,使教學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同,進而使大家對思政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相較於常規教學,專題式教學需要更好的教學方法與和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在對“基礎課”專題式教學的探索中,教師可以運用教學空間配置法、師生角色互換法、典型案例教學法、設疑引思教學法等多種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1.教學空間配置法

  教師在專題所設定的教學內容下,深入熟悉教材,廣泛收集資料,善於科學安排好教與學兩方面空間配置,做到精講、精導、給學生以思考、辯論的空間,通過引導讓學生心“動”起來、腦“活”起來、眼“闊”起來。

  2.師生角色互換法

  教師要根據專題內容的難易度,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現實,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課前佈置學習討論或蒐集資料等任務,課上安排學生走上講臺自講自辯或開展課堂討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參與慾望,又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能力。

  3.營造教學情境法

  以情感人是“基礎課”教學基本要求。教師要善於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增強教學活動藝術性和感染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顯著效果。

  4.典型案例教學法

  “基礎課”融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內容繁雜,涉及諸多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師要結合實際,圍繞知識點和基本理論,針對社會生活中一些難點、熱點問題,如在專題六、七講授時,就可以通過“小悅悅事件”、“彭宇案”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引導學生對深刻理論的理解,再運用理論拓展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深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設疑引思教學法

  “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思考。

  ***四***專題式教學原則

  專題式教學還應當遵循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穩定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開展專題式教學的作用

  ***一***專題式教學可以給教師提供充分的教學自主權

  專題式教學立足教材又高於教材,既忠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不以教科書上的條款為宗旨,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邏輯性不足、內容相對滯後等先天不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諸多教學手段,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論動態以及實踐新的教學理念,緊扣教學目標,以教觀點、教方法為己任,進行“少而精”的教學,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

  ***二***專題式教學為學生提供廣闊、多維的視野和大容量的資訊

  由於專題式教學有多層次、多角度、多因素、重點突出,詳略有度的優點,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從大量的資訊、多方位的觸角中,進行知識的綜合分析,進而學習慾望增強。

  ***三***專題式教學強調聯絡實際,加強實用性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此時此地的聯絡實際。有些實際問題可有機地融入相應的專題中解決,有些較普遍和較突出的問題,還可單列專題講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運用理論思維反思和解決現實問題。

  四、結語

  “基礎課”專題式教學在實行的過程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受學生的喜愛,然而專題式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如何備課和講授,是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所長來負責幾個專題的備課和講授,還是一位教師通講到底?教師如何掌握和運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如何設定配套的考評方式等都是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