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教育方法探析論文

  所謂的智障兒童是指那些思想表現和學習表現都處於後進狀態,甚至有智力障礙的兒童。智障兒童在園人數雖少,但如何進行智障兒童的教育教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難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智障兒童教育之我見》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試驗的深入與完善,有些輕度智力障礙的兒童隨同正常兒童進入普通班就讀,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智障兒童 教育 教學實踐

  所謂的智障兒童是指那些思想表現和學習表現都處於後進狀態,甚至有智力障礙的兒童。智障兒童在園人數雖少,但如何進行智障兒童的教育教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難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

  一、用愛的行為實現對智障兒童的養成教育

  所謂養成教育,具體地說,就是指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渠道,全方位地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質、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為把他們培養成既善於合作,又善於競爭,即能追隨時代,又能適應社會的現代人而打好基礎,這是形成兒童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兒童成人、成材的前提。特別是剛入園的智障兒童沒有經過專門的教育與訓練,他們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是行為問題最多的時期。如: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不文明的髒話可以毫不顧忌地說,不文明的行為也因為年幼無知而輕易地被大人原諒,有的孩子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兒童在家長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是家長代勞了,自理能力極差。俗話說:“播下行為,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怎樣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不僅要長期堅持所定的規則,還要經常表揚、提醒、鼓勵,使他們持之以恆堅持好的行為規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另外優美的環境,整潔的校園,給人以賞心悅目的心境,能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有的校園的活動場所窄小,綠化場地更小,要給他們開闢,他們就像一隻只出籠的小鳥,歡蹦亂跳,有些孩子見到花兒就隨手摘,還任意踐踏草地,亂扔果皮、紙屑……於是,我在“認識我們的校園”中,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等方式來讓幼兒認識校園的,先帶領幼兒參觀、感知,然後讓他們發揮想象力畫出眼中的校園,最後,孩子們一致認為校園就像一個大花園――有五顏六色的花、寬敞明亮的教、臥室、平坦的操場、有許多新朋友、老師、還可以學知識。

  隨機我對孩子們進行了教育:每一種植物都有生命的,如果你們任意地採摘、踐踏,它們就會受傷,受傷後的花就不漂亮了,所以你們要像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去愛護它們,也不能亂扔垃圾,垃圾多了,排出的廢氣太多的話就會影響植物的生命了。我們不僅要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路旁、公園裡的花草樹木也不能破壞。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才會四季飄香,再說,誰保護了環境,誰就是護花使者,他就會長得跟花兒一樣美。“你們想和花兒媲美嗎?”“想,我想和花兒一樣美。”“老師,我也想……”聽著一聲聲稚嫩的話語,我的心裡明亮了許多。在教育教學中要時刻關注那些特殊的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有了起色――用愛的行動去感化他們,這樣就能激發孩子們的愛美情趣。

  二、對症下藥,不能“一刀切”

  1、要相信智障兒童是可以轉化的

  智障兒童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智力型的,即***;另一種是非智力型,智力正常但自身不愛學習,厭惡學習,或受家庭影響等而導致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對待這些學生,作為教師要有信心,必須要摸準脈搏,對症下藥,不能“一刀切”,如,***型可加強課外輔導,讓優秀學生幫助他;厭惡學習型的,我發掘其長處,利用“遷移”的心理達到目的;受家庭影響的,應與其家長聯絡,取得家長支援,平時多給溫暖和愛心,親情、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師的忽略和嫌棄,熱鬧的集體活動中形單影隻的孤獨曾是他們的生活狀態。而“礙事礙眼”的他們在不經意的時刻也會閃耀出善良,面對他們我們不要漠然、反感甚至放棄,我們要去尋找深層原因,給他們更多的關注吧,把更多的微笑送給他們,總之對於形形色色的智障生,只要“曉之以理”然後“動之以情”就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要持之以恆

  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幼兒,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改變他,那是不可能的事,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恆心,做好長期對智障兒童的轉化工作。

  3、要以誠相待

  對智障兒童的教育是一項艱苦費時、費心、週期性長的工作,為此要時時處處給予他們關心、幫助、指導,智障兒童在老師坦誠、真摯、真心實意中得到溫暖,縮短與其它兒童、老師之間的感情距離,兒童才會被感動,從而願意接近老師、願意接受教育。這也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具體體現。

  4、對智障兒童的輔導要有耐心

  智障兒童基礎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差。教師不要開口訓斥,閉口責備,甚至動手打學生,尤其是智障兒童出現反覆時必須耐心說服教育。切忌傷害其自尊心,要通過耐心誘導,給他一個思考和再認識的機會,急於求成則適得其反。

  5、用愛的肢體語言澆灌自信之苗:

  智障兒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其顯著的特點,絕大多數的智障兒童有經常情緒反常、情感脆弱的現象。本學期,新生中有一個男孩常常自閉自己,孤僻,遇人就躲,根本不敢與人說話,更談不上自信,經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為了有效地矯治他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我給予他更多的愛和關注。課堂上,我讓他儘可能坐到前排,經常用肢體語言與他交流。如他聽不懂想哭時,我馬上用手輕輕撫摸他的頭,擺擺手,示意他安靜下來。如果他表現得好,我會輕拍他的臉或肩膀,豎起大拇指表揚他。漸漸地,摸摸腦袋***親近、責怪***、豎起大拇指***讚賞***、緊握拳***激勵***等肢體語言增進了我們之間的感情。讓小朋友們主動和他一起玩耍,節假日讓他的親朋們多帶他到公共場所遊覽觀光。目前,他臉上有了笑容、開始與夥伴們交流玩耍。

  總之,對智障兒童的教育是一個艱辛、漫長、複雜的過程。“捧著一顆心來”,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時刻激勵著我。也許***生不能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樑,但他們依然是家長的希望。在他們面前,我們不僅要做嚴師,更要做慈母,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千萬不要忽視他們,要相信他們,真心實意地愛他們,絕不能有“放棄”的思想,只有真心對待他們,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達到師生間的相互信任,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心裡話,老師才能及時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健康成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