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攝影和器材的關係為大家介紹些基本的技巧

  。

  關係:

  說到建築攝影我們必須要說一下建築師和建築攝影師之間的關係,兩者都是通過二維的形式表達三維空間的建築,建築師通過圖紙,建築攝影師通過影像。

  不論是何種形式都需要保證建築的透視關係***刻意追求視覺衝擊力圖片除外***因此建築攝影在表現建築的空間,色彩、光影、質感、環境等元素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保持建築的真實性。

  談各大攝影器材廠商為建築攝影設計的各種建築攝影的利器

  首先要談到的就是大畫幅相機,如圖1***4x5或8x10英寸***它們的優勢是具有高質量的畫質和可以實現移軸、俯仰、搖擺等大幅度的技術調整,已達到還原建築的真實視覺的目的。

  特別是近距離拍攝高大的建築物時,大畫幅的優勢非常明顯。可惜的是數碼時代的到來,大畫幅的數碼化似乎受到了市場的限制。

  而目前給中畫幅搭載的飛思數碼後備已經做到了一億畫素的高畫質,這讓許多專業的建築攝影師選擇了更加方便的中畫幅相機,林哈夫、仙娜等著名的大畫幅廠商因此也丟失了很大一部分專業領域的使用者。

  中畫幅相機如圖2***介於35mm與4x5英寸成像尺寸之間的***它們的優勢是具有較高質量的畫質的同時相對於大畫幅更加便攜,例如著名的瑞士器材生廠商阿爾帕生產的ALPA12MAX和荷蘭CAMBOWRS65。

  這些相機被稱為技術型相機,ALPA12MAX可以同時進行水平和垂直移軸***縱向43mm;橫向36mm***結合相應的接板可以實現最大5°的俯仰或搖擺,如果為其配備數碼後備可為後期接片做充分的前期工作,其目的同樣是保證圖片表現出建築的真實性,避免仰拍帶來的透視畸變,利用幾張較高質量的數碼圖片拼接在一起,成為一張圖片,其質量也等比提高。

  再來我們聊一聊大家比較熟悉的35mm相機***見圖3***,其優點是十分便攜和科技自動化的功能更為強大,但相機自身不具備移軸、俯仰、搖擺等技術特點,需要搭載移軸鏡頭已實現糾正透視變形和調整焦平面位置的目的。

  例如眾所周知的日本著名相機生產商尼康生產的***見圖3******PC-E19mm;PC-E24mm;PC-E45mm;PC-E85mm***和佳能生產的***TS-E17mm;TS-E24mm;TS-E45mm;TS-E90mm***鏡頭涵蓋了超廣角至中長焦已滿足攝影師在各種情況下拍攝建築的要求。

  因為移軸鏡頭的機械構造複雜,都沒有自動光圈和自動對焦功能,價格也相對普通的鏡頭更貴。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無論你用什麼畫幅的相機,拍攝建築的時候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好的控制水平和曝光時間以及在後期接片中做到無縫銜接。

  三腳架的品牌很多,國內外有很多著名品牌可以選擇,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一般使用的是中畫幅相機,選擇的是捷信3號碳纖腳架,保證穩定的同時在重量上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輕量化。

  綜上所述都提到了相機的移軸功能,當然非移軸功能的相機也是可以拍攝建築的,只是具有移軸功能的相機可以更好的控制因相機的視角帶來的透視變形,避免給人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因此無論使用移軸相機或是非移軸相機保持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很多35mm的單反相機都自帶電子水平糾正功能,三腳架上也都會安裝水平儀,甚至後期的Photoshop軟體中也有很強大的水平糾正工具,保持水平在建築攝影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圖4為移軸拍攝、圖5為非移軸拍攝***

  建築本身是三維空間,建築圖片想要表現三維立體空間就需要利用光和影,對於光的強度、方向、質感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而拍攝建築的外立面主要利用的是自然光線,也就是太陽光,攝影師需要找到一天中最適合表現建築的時機,在這之前做好拍攝工作準備。

  拍攝夜景建築的最佳時機只有短暫的30分鐘左右,攝影師需要前期花大量的時間做準備工作,才可以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拍攝任務***圖7***。

  對於室內的拍攝則可以利用現場光源和輔助光源結合的手段進行拍攝,控制輔助光源的能力是考驗建築攝影師對燈光器材和附件各種特性的瞭解,也是職業建築攝影師的必修課。

  現代的建築物都有著很多的幾何圖和線條,需要找出這些元素的視覺映襯關係。

  例如:平衡、對比、引導等,攝影師需要進行取捨,利用構圖的技巧強化你想表達的重點。選擇合適的焦距也是很重要的,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變形越少,焦距越短則透視感越強;變形越多。

  利用這些基礎的法則,但也不能完全被這些法則束縛了,實際情況實際對待,重點就是要體現你想表達的內容,攝影師需要充分了解建築設計師的意圖,表達出建築的精髓之處,就可以成為好的建築攝影作品。

  此文只是對建築攝影的器材和技巧進行了粗略的介紹,在未來的期刊中我會把內容展開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對建築攝影感興趣的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