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學檢驗的論文

  醫學檢驗是現代科學實驗技術與生物醫學滲透結合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醫學應用技術學科。其人才的需求和培養的特點是基礎理論紮實,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科研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的現代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問題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法:本次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醫學檢驗患者200例,隨機分組,就常規檢驗管理***對照組,n=100***與依據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行鍼對性管理***觀察組,n=100***的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選取的標本檢驗患者準確率為98%,明顯高於對照組的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檢驗滿意度為98%,明顯高於對照組的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實驗室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對策,包括標本採集、檢驗儀器裝置和試劑、檢驗人員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檢驗質量。

  關鍵詞: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問題;對策

  現代醫學中,臨床檢驗為重要內容,可為疾病診治、監測、預後評估提供準確參考依據,隨著醫療科技取得的卓越發展成就,醫學檢驗技術隨之也不斷髮展,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診斷和控制的關鍵,直接關係到醫療質量,故重視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醫患關係意義重大[1]。本次調查選取臨床檢驗患者,隨機分組,就加強質量控制管理與常規管理成效展開對比,現總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臨床檢驗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別行化學檢驗、微生物檢驗、免疫學檢驗、血液學檢驗等。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間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檢驗過程中應用常規管理方案,觀察組重視針對存在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對策並實施,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質量控制問題:

  ***1***標本採集問題:受檢者飲食、運動、所用藥物均可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同時,患者地理位置、年齡、性別、民族也可影響檢測結果。採集標本時,需囑患者將正在使用的藥物停用,在安靜或正常活動下對標本採集。但若操作不當,如完成靜脈血採集後,將血液直接在試管內注入,而針頭不拔掉,會出現標本溶血。從正輸液的手臂血管行採血操作,會稀釋血液標本。

  ***2***試驗和檢驗裝置問題:儀器保養不妥、儀器老化,均可使檢測的靈敏度受到影響,在準確性上出現問題;因檢驗人員水平有限,或未掌握儀器的功能,標準操作,注意事項,引發檢驗過程中出現問題;如試劑更換時,相關儀器引數未改變,規範儲存樣品的意識不強,誘導操作失誤,促使檢測結果出現較大的誤差。所應用的試劑,未按規範要求設定,有誤差事件發生。

  ***3***人為問題:醫療科技在近年發展迅猛,檢驗儀器漸趨高階,有越來越高的自動化程度,但仍需人來對各項操作完成。故檢測試驗中,檢驗人員操作誤差是引發結果誤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員操作誤差主要包括:樣品暴露時間過長、操作習慣不標準、樣品檢測峰面積積分存在習慣上的差異及對檢測結果的重視度不足等,均可引發不良事件發生。

  ***4***室間質評和室內質控:室內質控即室內質量控制,重視室內質控的開展是監測儀器裝置、檢驗方法、操作環境、過程、試劑等穩定性檢測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獲取正確檢驗結果的風向標。實驗室間質量評價為室間質評,加強室間質評,可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性評價,確保結果與其他單位一致或具可比性。

  ***5***檢驗分析後問題:醫學檢驗中,結果的複查和稽核為最後一道保障質量的防線,檢驗人員通常對先進儀器裝置過分依賴,易有出錯報告的情況,如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出異常結果,未按人工規則複查,出具錯誤報告等。

  1.2.2應對措施分析:

  ***1***檢驗前質量控制:①保證標本質量:採集樣本前,重視應用人文關懷理念,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和解釋,對病情、情緒、生理變化了解,將所需檢查專案的目的、意義、取樣和自留樣本注意事項、影響檢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從,在平靜、安靜狀態下完成採集,保障了樣本的真實、合格,避免了由此引發的誤差事件。②樣品合格:嚴格執行三查七對採集,確認和核查患者資訊,標本採集時,對時間、部位、體位、取樣方式、數量嚴格要求。如採集血樣,通常在空腹16h內,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靜、安靜正常狀態進行。尿標本採集時,患者需飲食規律,避免性生活、體育運動、飲酒,女性月經後採集,需注意清潔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圍面板清潔,以避免被經血、陰道分泌物汙染。樣品一經採集,即具實效應,需及時送檢,若不具備及時送檢條件,需正確存放,以防變質或變性,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2]。

  ***2***檢驗中質量控制:①儀器維護:儀器正常執行在檢驗過程中意義重大,檢驗人員需做好保養和維護,定期效能評價和校準,確保效能穩定和正常執行,一旦有問題出現,需向供應商及時通知,更換或修理。同時培訓檢驗科醫技人員,防止人為操作失誤。②需保證檢驗試劑合格,對試劑儲存環境、時效嚴格管理,啟用前需注意防保質期和生產日期,避免因試劑失效或變質誘導結果錯誤。建立保管和使用試劑制度,確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③提高檢驗人員綜合素養:現代儀器均為精細化操作,檢驗人員需具備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強技術操作培訓和業務學習,嫻熟掌握儀器操作規程、檢測原理、干擾因素、檢測結果的圖形、資料,報警的含義及如何維護,保養除錯,掌握效能評價和校準標準,防範操作失誤。同時,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與自身技術水平結合,針對患者疑問,合理做出解釋,主動與其他科室交流,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並與臨床症狀結合,對結果是否準確做出評估,以使自身檢驗能力提高。

  ***4***積極開展室內質控、室間質評管理:檢測標本前,校準儀器,行室內質控,對儀器裝置各項檢驗引數和效能檢測,正常狀態下,才可對標本檢測。如失控,需記錄,並分析原因,積極糾正,再行檢測。注意質控品精密度。重視室間質評,確保檢測結果與其他單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1.3統計學分析

  文中涉及資料採用SPSS13.0統計學軟體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選取的標本檢驗患者準確率為98%,明顯高於對照組的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檢驗滿意度為98%,明顯高於對照組的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醫學檢驗在現代醫學中作用顯著,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質量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整體醫療水平[3]。引發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問題較多,需行綜合分析,針對問題積極防控,以降低標本檢驗不合格率。本次調查中,觀察組針對檢驗前標本採集、檢測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員、儀器裝置、試劑等因素引發問題的原因展開探討,並制定針對性防控對策,如重視採集標本前與患者溝通,加強儀器、裝置保養和檢測,重視針對檢驗人員綜合素養加以培養,積極開展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對降低檢驗失敗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意義重大[4]。本次結果證實觀察組情況明顯優於對照組。綜上,針對實驗室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對策,包括標本採集、檢驗儀器裝置和試劑、檢驗人員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檢驗質量。

  參考文獻

  [1]郝莉麗.臨床醫學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0***:2672-2673.

  [2]毛穎華.醫學檢驗分析前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1***:50-51.

  [3]董大光.淺談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7***:1143-1144.

  [4]薛建麗.談在檢驗操作過程中如何控制醫學檢驗中的誤差〔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2***11***:221.

  範文二:基層醫學檢驗質量提升策略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的醫療裝置和檢驗技術開始增加,這也對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檢驗科人員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能夠對多種標本進行正確的分析,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最準確資料。文章對現有的基層醫學檢驗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基層;醫學;檢驗質量;提高;思考

  醫學檢驗在現代醫學領域中對臨床診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能為醫生對疾病作出診斷提供最有力的依據。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療體制的改革,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有了較大發展,而檢驗的準確性對醫療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檢驗結果不準確,可能導致患者病情的誤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損害[1]。因此,浙江省慈溪市長河中心衛生院就如何提高基層臨床醫學檢驗質量進行了探討。

  1醫學檢驗質量存在的問題

  1.1檢驗人員的政治水平和業務素質偏低

  醫學檢驗名義上是作為一個醫院的輔助科室,但它在醫院的醫療活動中卻是必不可少的科室。對臨床醫學檢驗的重要環節做好質量控制,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能夠改善醫患關係,提升治療效果。但工作人員思想上缺少對自身職業的認識,對於檢驗質量一事缺乏關心。在日常工作中,若缺乏工作責任心,則不能夠對患者進行適當愛護與交流,因此不能及時瞭解患者的病情現狀,難以為疾病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部分老資歷的檢驗人員,對於出現的新專業知識不加以學習,原有的專業知識開始舊化,對於實驗室裝置的操作水平不足,降低了檢驗水平,增加了在操作中出現誤差的可能性。醫院應該針對這種情況定期開展培訓,供大家交流學習[2]。醫學檢驗人員的臨床意識也嚴重不足。現代醫學對於醫學實驗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標本採集、化驗,為了對人體疾病進行治療預防或者對人體的健康指標進行評估,而是要求實驗室能夠對所得出的結果做出合理解釋。臨床科室之間也應該增加聯絡,以便對病情進行了解,來確認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1.2臨床檢驗標本採取不規範

  臨床檢驗標本的採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臨床檢驗質量的高低,而全面質量監控則分別包括三個階段———實驗之前、實驗中和實驗之後,實驗中或多或少會存在誤差,而實驗前的誤差佔據總誤差的68%,這也使得在實驗之前採集臨床檢驗標本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部分醫檢人員由於自身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不足,在採集標本時,不能根據不同的專案選取最佳採取時間。如果醫檢人員不能意識到而選擇錯誤,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另外,醫檢人員也要根據不同的專案來選取對應的抗凝血管,如果不能夠嚴格按照規定方式來採取標本,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驗收標本的過程中,也應該採取規範措施驗收,對於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標本,要按照拒收制度退回,並做好記錄。送檢標本若不能及時檢測,應該按要求儲存好[3]。

  1.3不能嚴格執行操作流程

  在實驗之中需要比較嚴格的操作流程,而在產品質量的檢測過程,因為檢驗方法、人員職業素質、儀器裝置狀況、醫院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縱然是技術嫻熟的工作人員,用同一種方法和同一個試樣進行反覆多次的檢測,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樣的結果,這說明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是存在誤差的。但是部分檢驗人員在實驗之中卻不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規範操作,使得誤差範圍大大增加。檢驗人員需要詳細掌握檢驗的注意事項和檢驗儀器、試劑的使用方法,並且嚴格遵守檢驗操作規程。加強制度管理,保證管理有章可循,對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監管,賞罰分明,充分調動科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實驗過程進行監督管理,防止實驗環節出現任何問題,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同時也利於檢驗人員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提高檢驗人員的個人能力。特別是一些檢測成本不高的檢測,這種方法值得應用[4]。

  1.4階段性質量監控不能保障

  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好,在排除多種因素可能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之後,再對採集和處理的標本進行重點監控。認證瞭解分析的質量控制工作,同一時間還要參加衛生部門臨床檢驗核心部門的測評。工作之前要對運用儀器裝置進行檢視並做好維護工作,務必要把實驗中的儀器誤差降到最低。對於分析後的質量控制一定要做好,出口管要進行認真的執行檢驗,檢驗結果要反覆核對,切不可因為醫檢人員自身因素而不對檢驗結果進行核查。醫檢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也要做好保障,如果不能相互協調,可能會影響工作的順利進展。

  1.5實驗報告不能及時登記或者忽略

  在實驗之後,要及時將結果進行登記並把報告送至患者或者相關科室。若實驗報告不能夠及時送達,很可能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部分醫院可能會對實驗結果忽略或者不重視,因而不進行登記。其實從實驗結果來看,登記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和臨床醫師的詢問,一方面可以為臨床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這些資料得出有價值的科學依據,便於研究[5]。

  2提高檢驗質量的對策

  2.1提高效率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型裝置。現代儀器具有自動化和網路化等特點,能夠嚴格執行質量控制,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檢驗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產品化試劑盒的規範應用以及檢驗工作者系統化的培訓,使得檢驗工作更加規範化、標準化、同一化。現代全自動分析儀器可以同時進行上百項常規和非常規檢驗,所以,傳統管理模式應該隨著高科技裝置的介入持續改進,及時更新觀念。資源共享主要是以開放和運用現代化的儀器為主,調整專業小組,規範化各臨床科室的試驗室,使得報告的完成能夠更加迅速。儀器裝置的集合管理,可以完全利用已有裝置的工作功效,降低分析成本,使得患者的標本週轉和檢驗分析時間降低,及時為臨床醫師提供診斷資料,提高患者的康復度。

  2.2加強質量控制

  對於室內的質量控制要嚴格認真做好,保證測定結果的精確度,對於在實驗操作途中批間和日間標本的檢測結論差別要做好記錄。實驗的經過和實行要採取全方位監控管理,若出現失控事件則要及時控制並分析失控原因,做好整改措施,填寫相關報告,改進工作方式,提升檢驗質量。

  2.3儀器的日常管理和正常運用要有保障

  目前檢驗科越發重視自動化,科內主要運用國內行政部門確認註冊並且合格允許使用的儀器。因此要創立專門的小組,負責健全儀器的管理,對儀器進行登記註冊、並簽字。小組成員要按照指導書規範化運用,做好儀器的運用保養記錄,定期維護,確保檢驗儀器的正常執行[6]。

  2.4提高水平和加強學習

  學習內容主要關於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意識等,檢驗科應該定期開展培訓,每個月進行一次考核,對於表現優秀的人員要予以獎勵,表現較差的則要予以懲罰。

  3結語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檢驗在現代醫學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檢測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及醫療體制的改革,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有了較大發展,而檢驗的準確性對醫療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檢驗結果不準確,可能導致患者病情的誤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損害。而現今臨床檢驗工作正處於技術改革期,主要以實驗室的技術創新為基礎,展開許多新近的醫學成果。目前基層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隻要醫院落實好相關制度,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醫學檢驗質量可以順利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川,範紅,陳波,等.基層臨床實驗室檢驗資源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3***2***:32-33.

  [2]張國偉,蘇琴,趙霞.對基層醫院檢驗科工作的建議[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7***:2263-2264.

  [3]劉冰,陳宇林,陳華根.基層醫院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2,33***12***:1528-1530.

  [4]劉健,李幀玉,曹琦,等.淺析基層疾控中心臨床醫學檢驗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12***3***:79.

  [5]宋穎,王青,李泳,等.上海市2010年部分基層醫院血液檢驗質量分析[J].檢驗醫學,2012,27***10***:840-843.

  [6]劉豔,劉丹,黃澤智,等.高等專科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檢驗基礎》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3,34***21***:2934-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