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學方面的論文的範文的精選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能幫到你。

  淺談醫學院校實驗室裝置及器材管理

  1實驗室裝置器材管理

  實驗室裝置器材的管理應當注重健全實驗室的裝置器材管理體制、建立正確的實驗室裝置器械操作規章,以及規範裝置儀器的貯存管理。

  1.1實驗室裝置器材的管理

  “4M1E”現場管理是用科學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對現場各要素,即對“人、機器、料、方法、環境”等進行合理地配置和優化組合,實現優質、高校、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等的生產作業。而高校實驗室的管理主要包括: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室裝置器材、實驗室材料、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室環境,如果將現場管理的“4M1E”的管理理念應用於實驗室管理,將會大大提高高校實驗室管理的規範化、實驗教學的標準化、和確保科研實驗質量。下面針對實驗室裝置器材管理進行探討:

  1.1.1實驗室裝置器材管理

  實驗室中所有裝置及器材,只供實驗室專用,使用需做好登記記錄並由實驗室負責教師簽字;使用複雜的裝置器械需由專人保管,並做定期?z查;裝置器械需建立統一的賬冊,做到物、賬、卡相符合;裝置器械的貯存應做到陳放有條理,防震、防腐蝕、防火和防盜;儀器裝置的使用說明書要歸檔保管,使用者應嚴格執行儀器裝置的操作規程,不準盲目使用儀器裝置,損壞需賠償;為提高裝置器械的使用年限和和完整度,負責各裝置器械的管理人員應做好登記,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需要專業人員操作的儀器裝置,其他人員未經專業人員同意不得擅自操作使用。

  1.2實驗室裝置器材的操作規章

  任課教師如需使儀器,需預先將所需儀器通知儀器管理員,示教器材在使用前三日寫書面通知單交儀器管理員,學生分組實驗材料,使用前一週寫書面通知單交儀器管理員;儀器管理員準備好的儀器材料放在提盒式儀器車上,教師項事前檢查;示教儀器應於當迴歸還,如需注目使用者可事前宣告,不予拆散,如需較長時間使用,可適當延期,歸還時須經儀器管理員檢查;儀器使用時損壞,歸還時應向儀器管理員說明,並與科組長研究處理辦法;若儀器因工作造成損失不予賠償,但由於使用中不按照操作規程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損失,必須照價賠償。

  1.3實驗室裝置儀器貯藏管理

  各實驗裝置及器材***裝置儀器、標本模型、工具材料、化學試劑、實驗動物等***的貯存均需符合技術規範,應依據其技術性能採取分類定位、隔離貯存、安全防護等技術措施,進行科學保管。特殊裝置已要有相應的特殊的保管方式,並定期進行技術檢測,以防自然損壞,確保安全貯存,並進行必要的保養和維修。

  2實驗室裝置及儀器利用率的提高

  實驗室裝置及儀器是醫學院校重要的教學資源,是學校辦學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在科學研究中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1科學規劃學校實驗室結構形式

  我國高校實驗裝置的管理主要是按照院、教研室和課題組的形式進行管理的,仍然存在很多以課程內容設定,隸屬學院、教研室、課題組的分散性實驗室,這是一種自我服務性的實驗室。院教研室和課題組常常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添置儀器,大家都追求“小而全”。但由於裝置經費、實驗室人員編制和實驗人員水平的所限,又“全”不了,從而導致實驗室功能單一、機時利用率低、裝置功能開發不完全等不良現象,嚴重地制約了實驗室裝置利用率的提高。因此,打破院系圍牆,在全校範圍內優化重組、構建實驗室大平臺,以發揮學科的綜合優勢,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高高校的原始創新能力,充分反映學校特色,使實驗室建設和學科發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之間互相促進。

  2.2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素質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等學校儀器裝置越來越多,因而對實驗室人員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才能保證儀器裝置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防止閒置浪費。

  實驗室管理層應確保所有人員的能力,包括操作特定裝置的人員、進行檢測和校準的人員、評價結果的人員和簽署檢測報告和校準證書的人員。使用正在培訓中的員工時,應安排有資格的人員對其進行適當的監督。需要時,對特定崗位的工作人員進效能力確認,包括教育、培訓、經驗和實際技能的確認。

  2.3建立裝置器械共享平臺

  將所有可共享的裝置器械都放到共享平臺上,裝置管理部門可以協調管理。裝置管理員將共享的裝置進行分類,要有軟、硬體的說明,實現各部門間的共享。對於利用率極高的裝置要進行網上預約服務,避免使用上的衝突。使用者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聽從儀器裝置管理人員的指揮。

  現代資訊科技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資訊科技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資訊儲存、傳輸和互動交流等一系列軟硬體技術的綜合。目前,現代資訊科技正帶動醫學教育技術進行革新,已發展成為當代教育的熱點問題。現代資訊科技對醫學教育尤其是基礎醫學教育有何影響,現代資訊科技如何與醫學教育整合,以及資訊化的醫學教育應該有什麼樣的標準化體系?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對於廣大教師而言,不是是否選擇而是如何面對的問題,並且要正確認識資訊科技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並不是配備先進裝置,開設資訊學講座和資訊科技培訓就是資訊化了,而是要系統地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最終使資訊科技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高階認知工具,並帶動教育的全面改革。本文從數字化人體三維模型、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網路線上課程平臺、立體化教材、微課製作等方面介紹了現代資訊科技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高職院校基礎醫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高職醫學教育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教師服務於高職教育,首要任務是明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即高職院校應該為社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不能簡單地模仿和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學體系,也不能成為崗位職業資格培訓的附庸。高職醫學教育具有技術性、實用性,其主要目標培養的是數以千萬的高素質技能性專門醫學人才。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學科綜合性和交叉性,將教育學、醫學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社會期望值更高,任務更加艱鉅。因此,高職醫學教育對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我國的《科學技術辭典》將醫學定義為“醫學是旨在保護和加強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科學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醫學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因為醫學所研究的是與自然和社會相互聯絡著的人。”這一定義充分體現了現代醫學模式的特徵,反映了當今醫學領域的內涵與發展。經典的醫學科學主要由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兩大部分構成。相對於臨床醫學而言,基礎醫學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內容,是研究人體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生理病理規律的科學體系,是醫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整個醫學發展的基礎。基礎醫學課程肩負著引導學生進入相關醫學殿堂領路人的角色,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後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效果。

  2現代資訊科技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2.1數字化人體三維模型***數字人***

  屍體解剖和標本觀察是解剖教學中最重要的實驗手段。但是,隨著現代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屍體標本來源匱乏,庫存不斷減少,學生參與屍體解剖和實物標本觀察的機會逐漸減少。如何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解決解剖教學中的這些矛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當前解剖學教學手段變革的重要問題。傳統的系統解剖教學通過製作屍體標本供學生觀察,標本在使用過程中受場地和時間等條件限制。為適應資訊時代的需要,利用計算機三維模型技術輔助解剖教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數字化人體計算機三維模型是在連續薄層斷面圖像精確配準資料分割基礎上用計算機三維重建軟體構建的虛擬模型。可在計算機顯示屏或虛擬現實環境中互動顯示。在三維模型上可從多角度觀察解剖結構的空間位置關係,還顯示了一些在標本上不容易立體展示的結構。所重建的結構可以用偽彩色任意搭配顯示,可任意旋轉觀察或錄製特定角度旋轉的視訊。數字化人體三維模型應用於解剖教學中有助於學生在三維空間觀察人體器官結構的形態及位置關係,學生還可在課後自主地觀察學習,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加強與臨床的關係,體現基礎醫學課程服務於專業的理念。

  2.2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

  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主要是肉眼觀察標本和顯微鏡觀察組織切片,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存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缺點。多媒體顯微教學互動系統可以避免傳統實驗教學的缺陷,並具有諸多優點。集電腦、高階顯微鏡、攝像機、語音系統及網路為一體的顯微形態互動多媒體教室可以實現影象、語音的網路互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控制一臺電腦,可以投影教學;可以直接使用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也可以對採集的顯微影象實時觀察,觀察到課堂上每個學生的顯微鏡畫面,及時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並指導學生改正,有效實施動態分析和講解。學生可就所觀察的病變影象及遇到的疑問通過系統及時主動地與老師進行交流,通過人機對話、師生對話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圖片的遠端共享和遠端教學。顯微互動教學與病理網路教學相結合,既達到資源共享,又有助於加強實驗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教與學的互動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數碼顯微互動系統強化了實驗教學的目標意識,淡化了學科意識,在今後的病理學實驗教學中成為了一個重要輔助手段。

  2.3虛擬模擬實驗教學

  醫學實驗教學中許多昂貴的實驗試劑、儀器裝置,由於受價格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無法普及。利用虛擬模擬技術建立虛擬實驗室,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操作虛擬儀器,觀察實驗結果。虛擬模擬實驗既減少了耗材,又不受場所等外界條件限制,而且還安全可靠。其中模擬模擬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更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合格的醫生的培養,必須經過嚴格的、反覆多年的臨床基本技能實踐操作,但是由於醫療物件的特殊性,許多臨床操作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在病人身上進行。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通過模擬人進行模擬實驗,替代真人進行基礎實驗研究,為醫學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提高了教學效果。

  2.4網路線上課程平臺

  在教學中,依託網路線上課程平臺,堅持“邊建邊用,以用促建”的原則,根據教材編排,組織章節架構,每節設定《知識要點》***知識卡片***、教學課件、測驗及擴充套件閱讀等欄目,每章設定章節練習、案例討論等內容。在網路線上課程平臺建設中,***1***突出臨床醫學專業特色,***2***從學生出發,精簡精緻,吸引學生。兼顧了學生專接本及臨床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需求,在章節內容及測試練習難度上有一定加強。每章設計案例討論,將學生由基礎引導至臨床,也將基礎生化與臨床實踐聯絡起來。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上網時間和學習興致,課程內容、欄目設定力求精簡、有吸引力,把學生線上課程的學習計入平時成績,以資鼓勵。在實際應用中,也指導學生怎樣用,並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及時溝通,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2.5立體化教材

  立體化教材就是立足於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資訊網路技術平臺,以傳統紙質教材為基礎 ,以學科課程為中心 ,以多媒介 、多形態 、多用途 、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的教學出版物的集合,並以滿足教學需求和教學能力為目標,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我國在2002年首次提出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理念。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曾經指出 :“立體化教材是一個新事物,它不僅作為高科技時代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標誌,更重要的是實現教學資訊化、網路化的途徑。立體化教材作為一種新型的整體教學解決方案,將為構建人才培養創新機制提供良好的條件 。”立體化教材的內容包括主教材 、教學參考書 、學習指導書 、電子教案 、電子圖書 、CAI 課件 、網路課程 、試題庫和資料庫等。

  2.6微課製作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醫學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基礎醫學課程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基礎醫學課程本著為專業課服務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推動課程間的交叉、滲透和連結,力爭用有限的教學學時,向學生傳授儘可能多的知識,使學生能聽得清楚、學得明白,能做到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因此,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入手,結合日常生活,將一些抽象、難理解的知識點,一些與臨床關係特別密切的內容,如“高血壓”、“痛風”、“原發性肝癌”、等疾病製作成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基礎醫學與?R床應用的聯絡,便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疾病的發病機理、診斷及治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按需選擇學習、反覆隨時隨地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收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3結束語

  現代資訊科技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它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催化教育革新,也可以提高醫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促進醫學教育現代化建設。現代資訊科技,利用數字化的資訊處理手段,實現了教學環境虛擬化、教學資訊網路化、教學資訊顯示的多媒體化、資訊處理智慧化。這樣高職院校醫學生藉助有效的資訊工具,利用網路環境下豐富的資源探索資訊、發現知識和建構知識,主動設立學習目標,使用多樣的、有效的資訊工具尋找學習資源,並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實時的交流,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改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