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醫學方面的論文的範文集錦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能幫到你。

  康復醫學治療學實習生帶教的實踐與探討

  引言:康復治療學主要用於培養從事醫院康復治療工作的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能夠從事康復各科的治療工作、教學和研究工作,以及社群康復與預防工作,具有分析問題、科學思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具備開展康復醫學各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1.帶教師資隊伍的篩選和準備

  1.1 建立“教學治療一體化”的帶教隊伍:

  培養實用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要擁有紮實理論知識,熟練規範專業技能,中級以上教學能力強和實踐經驗豐富兼備的“教學治療一體化”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的責任在於幫助實習學生完成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培養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1]。帶教老師需有良好的帶教關係,良好帶教關係是建立在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良好的溝通上,通過床邊案例分析講解將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知識在治療實踐中進行運用和轉化,讓理論知識成為實習學生面對臨床病患時的自如運用。帶教老師應該向實習學生灌輸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正能量的人生觀,耐心解答他們的專業和職業發展問題。

  1.2 制定明細的教學計劃和考核制度

  現在的特點我們為每位實習治療師的實習計劃分為:康復評定、運動療法***骨關節康復治療組、神經康復治療組***、物理因子治療、作業療法、傳統康復治療***推拿,鍼灸***、言語吞嚥治療、假肢矯形器製作、兒童康復8個實習部門,具體時間安排為康復評定2周,作業療法6周,神經康復治療14周,傳統康復治療8周,骨關節康復治療6周,言語吞嚥治療5周,物力因子治療4周,兒童康復6周。內容包括理論及技能,理論及技能考試均以實習大綱為參考,總分=理論×0.5+技能×0.5。

  1.3 幫助實習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迅速取得家屬和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對康復治療的工作的更加順利。這一特殊性使我們的治療師在治療的過程中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最長,溝通交流最多,這為形成良好的關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治療過程中大家能夠相處的更融洽,很好的合作則更利於患者樂意主動配合康復治療。實習學生普遍較為年輕,為在校學生,接觸社會不多,遇事容易著急,不老練,我科在具體的帶教實踐中,由帶教老師先組織學生進行模擬病患溝通,在模擬病患溝通中,帶教老師將根據實際情況,模擬病患提出各種問題,要交實習學生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在實習學生正式與病患接觸前,已經基本掌握了常見的問題和解答方式,有效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應變力。之後,帶教老師正式讓學生獨自與患者交流溝通,讓病患做到先入為主,讓患者認為學生就是他的主管治療師,從而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

  2.帶教的實施

  2.1 通過典型病例的案例分析進行指導和宣教

  帶教老師讓學生先行找類似病例自己評估,找出主要問題,制定治療方案,運用什麼技術解決什麼問題?帶教老師只起啟發和引導作用,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等[2]。學生通過對患者典型病例的綜合分析,先做出自己的康復計劃,再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修改完善,最後把技術運用到患者的訓練中去。

  2.2 要求學生主動收集病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在接觸病人之前病歷,瞭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家庭基本情況,以及文化程度等資訊,在跟病人或家屬溝通交流時胸有成竹,制定治療方案時比較接近患者的實際,這樣學生較易得到患者和家?俚娜賢?,實習學生得到患者的認同後就會主動積極。在獲取新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和專業網路網站關注國際康復醫學資訊,積極參加本市舉辦的各種繼續教育學習班以及本科室舉辦的小講課,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獲取新知識。

  2.3 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帶教老師從總體上把握康復治療,一方面是指康復科的康復治療團隊,另一方面則是多學科間的一種團隊合作模式,我科在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對患者進行超早期的康復治療,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多學科的合作。更需要我們培養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患者早期治療時側重點和恢復期時完全不同的概念,這就要求我們的實習生要從總體上把握康復治療的概念[3],患者才能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康復治療。通過團隊的合作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康復治療。

  3.考核制度與總結

  制定完善的教學考核制度和實習生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帶教老師的考核,明確各級人員職責,在實習帶教中實行帶教組長負責制,由各帶教組長全面負責本部門實習治療師的實習安排,帶教組長定期接受教學祕書的監督與考核,確定嚴格按照實習大綱要求進行帶教,以確保實習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是實習生的考核,實習生除了各個部門的理論和操作考核外,還對他們平時的小講課,教學查房做的筆記和心得進行不定期的檢查,以及閱讀文獻後的感想進行抽查,不按要求不作為者進行嚴厲批評以及帶教老師的評語給予不合格。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康復醫學治療學實習生的帶教過程中,建立“教學治療一體化”的帶教隊伍;通過制定明細的教學計劃和考核制度;通過幫助實習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迅速取得家屬和患者的信任;通過典型病例的案例分析進行指導和宣教;通過要求學生主動收集病例,獲取新的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最終達成培養康復治療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能力實用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的帶教教學目標更加有效。

  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

  通常,臨床醫學中所使用到的臨床影像診斷手段包括X線檢查、CT影像檢查和MRI檢查,並且這些;臨床影像診斷方法隨著醫事業及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髮展,而不斷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提高了醫學臨床診斷準確率,進一步推動了醫療事業的發展。CT影像是近幾年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一中臨床診斷方法,已經被應用於多種疾病臨床診斷與病情評估中,引來了很多醫院及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對此,本文作者選擇自己所在醫院的60例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物件,通過臨床資料回顧分析法對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結腸癌患者50例臨床資料,均進行臨床資料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腹脹、腹痛和消化不良等,均得到了病理診斷證實和CT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為40例,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為35~65歲,平均年齡為***47.5±4.1***歲;手術治療型別:中乙狀結腸癌患者有20例,降結腸癌患者有18例,升結腸癌患者有15例***佔23.6%***,橫結腸癌患者有7例。

  1.2 CT診斷 ①進行CT檢查確診前需要患者禁食,以保證診斷的準確度;②經CT檢查後進行手術時均進行腸胃清洗並將灌腸保留,手術中使用的藥物為泛影葡胺***批號為H43021314***,劑量標準為900mL,第二次使用的劑量標準為1000mL;③手術時需要進行常規腹部掃描,即要求患者仰臥位,並採用型號為64排螺旋的CT影像進行掃描,掃描的厚度及時間分別為1.0cm和6s;④手術後需要進行再次掃描,掃描過程中所使用的造影劑為碘海醇***批號為H20083570***,注入時的速率為4.0mL/s[2]。

  1.3 評價標準 根據TNM分期標準進行癌變及進展情況評估,其中T被表示為原發腫瘤,進展情況可用Tx、T0、Tis、T1、T2、T3和T4表示;N被表示為淋巴結,進展情況用Nx、N0、N1和N2表示;M被表示為遠處轉移,進展可用M0和M1表示,記錄術前CT和術後復發CT檢查結果,然後與病理證實結果對照並分析[3]。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2軟體分析資料,計數資料採用檢驗,並用***%***表示,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時則用P<0.05表示。

  2.結果

  2.1 術前CT檢查與術後病理診斷結果的比較

  術前CT影像的診斷與術後病理診斷結果比較驗證後,術前CT影像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1.67%***55/60***,具有可比性,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表2復發CT檢查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復發CT影像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驗證後,20例復發患者經過CT檢查後有18例被檢查出來,診斷準確率為90.00%***18/20***,具有可比性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2。

  3.討論

  CT影像診斷實質上指的通過掃描器在患者身體上進行多次掃描後確定患處診斷過程,掃描是多次進行的,其原理就是通?^多次掃描的圖片來診斷疾病,所以通常情況下所診斷出來的疾病是非常準確的。CT影像掃描器所掃描出來的影象是三維的,所以具有很高的解析度,能夠清晰的觀察到病情,同時還具有操作便利、無創等優點,故在臨床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導致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3-4]。

  雖然在早期癌變診斷中,CT影像技術還存在一些漏診和誤診的不良情況,但只要與其他相關的影像檢查儀器結合使用,就會有效避免漏診和誤診情況的發生,使診斷準確率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在臨床醫學診斷中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應用[4]。

  本研究以60例結腸癌為研究物件,比分別將患者術前CT影像掃描檢查結果和復發後CT掃描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其對照分析結果顯示術前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1.67%,術後復發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0.00%,進一步證實CT影像在癌變術前和術後復發檢查中均具有很高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在臨床醫學中應用CT影像診斷技術,具有顯著的臨床診斷正確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