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農村工作心得體會

  大學生農村工作是支援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大學生服務社會,服務農村的熱情與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xxxx年x月9日,是我到xx鎮工作的第一天,x月16日,我被分配到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開始在xx鎮擔任村官。

  xx村位於xx鎮政府駐地正西方向,距離鎮政府3里路。全村共有村民2321人,耕地面積2230畝,屬於平原丘陵地形。全村共有黨員50人,是xx鎮的大村之一。能被分配到xx村工作,我感到十分的幸運,在忙碌和快樂的工作中,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農村基層工作中,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鎮領導的關心和愛護,村領導的指導和教誨,以及對我工作的引導和支援,更體會到了村民的熱情和老鄉的關懷。

  我是一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剛踏出校園,就走入農村工作,所以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都十分匱乏。因此在工作中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村兩委成員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和支援,村裡的老黨員、年紀大的長者都是我的老師,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到村後,通過和村兩委成員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和老黨員的談天,逐步瞭解了xx村的村情,為下一步深入的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工作之餘,充分利用鎮黨委組織的村官學習機會,在學習室認真學習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法規,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文字水平。臨沂市組織部統一印發的《農村工作讀本》和《臨沂市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是我們學習的藍本。由於身處基層一線,接觸農民的機會很多,這樣就更突出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習中,大家積極踴躍,討論問題深刻並且有很強的可行性,同時認真做好筆記,思考農村工作的新路子。

  xx村人口眾多,但是民風樸實,村民有很強的務實精神,大多數村民不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他們利用本村資源,開工廠、辦企業,帶動了很大一批村民從事農業以外的產業,豐富了農村的經濟結構,順應了中央關於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到村後,我積極協助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參與了計劃生育三季度摸底工作、三秋安全生產工作、殘疾人基金摸底工作、遠端教育工作和迎接低保考核工作。在各項工作中認真落實領導指示,努力配合村兩委成員,虛心學習,對待不懂的問題,我認真思考,同時向老同志虛心請教,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農村工作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遠端教育是我們主要涉及的工作之一,每月5號、15號、25號是各村統一播放遠端教育的時間。遠端教育的開展,讓更多的農民瞭解了新知識,開闊了農民的視野,提高了農民的文化修養。在遠端教育開展的同時,有了和村民深入瞭解的機會,面對面,只有和農民在一個起跑線上,農民才會和我們真心交談,利於進一步瞭解本村的村情。

  計劃生育工作是基層工作的重心。到村一個月的時間,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圍繞計劃生育進行。農村的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對生男生女的認識還不夠科學,有些農民堅持要生男孩,一胎、二胎甚至更多胎。這就使得在農村的計生工作更難開展。在xx村,從示範街的標語,到村計生專職主任的走訪,到村委計生知識的宣傳,我認真配合村兩委成員,積極開展工作,落實工作的同時,不忘村基班子的團結建設。分管計劃生育的李書記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尤新:在農村,做好了計劃生育工作就是做好了所有工作。這就體現了農村工作中計生工作的難和重。在xx鎮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年分配到鎮裡的新公務員都必須先到計生委鍛鍊一年。這也體現了計生工作對新人的磨練,體現了領導對新人的培養決心。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協助村書記、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積極配合兩委為我村的經濟發展、為村民的生活謀求更多的福利。因為後半年村內工作比較多,我下戶瞭解民情的次數不是很多,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利用工作之餘多到村民家串串,多瞭解農民的生活,多看看農村的真實面貌。希望可以為百姓辦一些實事。

  大學生農村支教實踐心得體會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利用今年暑假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鄉鎮農村進行了調查,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

  那漫山遍野的燦爛向日葵,那隨風而動的幽幽青草香,那傍晚炊煙裊裊的村莊,那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那紅旗飄揚的高家莊小學,那一切不可磨滅的景象,那一份不言而喻的感動,被永遠的珍藏在我們的似水年華中。為了響應中宣部和中共團委的號召,我係組織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在“三個代表”理論指導和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下,經濟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總體來說經濟和教育水平還都相對落後。學校裡的教學設施殘缺不全,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有想到會差到什麼都沒有。但是社會各界對教育的問題還是很關心,捐贈了電視,電腦,還有腳踏琴,希望能採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但是由於當地老師不懂操作和應用,這些裝置基本上都閒置起來,連教室裡安裝的電視上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於是孩子們上課的方式依然還是很單調、枯燥、乏味。我們決定改變這種狀況。當天上午就根據當地小學的教學課程和自身特長,制定了所教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並新加了書法、健康教育,自然和寫作。英語課上,孩子們的發音很不標準。因為缺少和外界溝通交流他們連普通話都說不好,更何況英語?我們一次次,一遍遍耐心的糾正,終於使他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下課了,孩子們圍成了一圈,卻都不出聲,只是靦腆的笑著。後來,一個男生大膽的問,老師,什麼時候再上英語課?我們知道,孩子們喜歡了上我們的課。語文課上,讓孩子們造句,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疑問句:老師,你可以抱我一下嗎?反問句:難道你不願意抱我一下嗎?她眼睛裡流露出的期盼讓人無法拒絕。擁著她瘦小的肩膀,心底裡有股異樣的暖流陣陣湧動。他們渴求擁抱是一種愛的表示,也是對我們努力的肯定。課餘時,孩子們非要拉我們去一個叫“南溪”的地方,那裡有水有草、有魚有蝦,也許這些東西在其他人印象中並不算什麼,但是在十分缺水的山區來說,那個地方無疑就是他們心中的天堂,他們要向我們展現的不是一片山,一片水,而是希望能跟我們一起分享最美好的東西。我們問小學生們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大部分孩子們都說:要像你們一樣,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當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問為什麼。他們說:因為你們。在我們將要離開的前一天,很多人都收到了孩子們給的小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您就要走了,我心裡很難受,真想讓你們永遠留下來。您以後還會回來看我嗎?還有一個叫王靜的小女孩偷偷的找到劉勝建,說:劉老師,你不是說我的頭髮很好嗎,我把我的一根頭髮送給您吧。沒想到無意間的一句話她會記得那麼清楚。這份特殊禮物會在心底的最深處珍藏到永遠。當地電視臺得知有一群大學生在小學支教的訊息後來做過一次採訪,新聞播出後,在汾陽市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這個暑假是我們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最有意義的一個暑假。我們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和輕鬆的暑假,但是卻收穫了,也成熟了很多第一次深入農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村裡人的淳樸和熱情,第一次登上講臺,第一次親見農家娃對知識的強烈渴求,第一次明白了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在心底對自己說:畢業後當我要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當然,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我堅信,隨著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最後,本人簡單地總結一下這次社會實踐中的經驗,主要有以下體會:

  l、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應該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2、增長了才幹,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做問卷調查,一起上街進行宣傳,一起表演節目……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在這次下鄉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既為地方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達到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

  3、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風采。通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

  通過這7天的洗禮,從新農村建設村到自然村,從留守兒童到孤寡老人,我們接觸了農村裡所有不同的角色。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自我的能力,瞭解了社會的現狀,更多的是帶給的我們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現階段,我國正如火如荼的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當前體制下,各方面的制度還不夠完善,要做到切實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地方政府還要下很大功夫。從我們參觀的新農村建設地區的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只在物質建設上,精神文明建設也需要佔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留守兒問題也是新農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應從改善農民工待遇和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兩方面同時入手,以減緩貧富差距,達到城鄉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也許,我的觀點還很膚淺,不過這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改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下鄉活動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在大家的相互幫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決。其中的辛酸與感動,我想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到。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我們將以此作為人生新的起點,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

  大學生農村調查心得體會

  放假前學校組織學生下鄉,我報之一笑,三兩天的下鄉生活帶給學生們只能是新鮮和好奇,甚至是羨慕農村的安詳和靜謐,看到的也只是純表面的東西,根本不可能有更深入的體驗。回家後我看到我村的現狀,感觸很深,農村還像幾十年前一樣延續著它的落後和破敗,儘管在教育,人口素質,土地,交通等問題上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但為更好的進一步發展經濟和為下一代著想,我們在校大學生有必要做一次全面的調查,將問題和不足表而出之。下面是我對各項的報告和看法

  ***1***關於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在實施過程中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它是一個長期的教和育結合的過程,其過程可能坎坷多難,也可能一帆風順。教育作為民族大計,必須是幾項中的重中之重。本村有小學,初中各一所,由於小學年久失修,今已費用,現小學由我村農民企業家贊助修建,背靠村莊,面向公路。學校教師由本村和鄰村原任教師擔任。

  對於現行農村初等教育的有些方式我實在不敢苟同,甚至覺得是失敗之極的。更甚的就是體罰學生和所謂的激勵教育,儘管在體罰和激勵下偶爾有一兩佼佼者的出現,但教育的本質第一是面對全部學生,第二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第三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並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刻成一個個溫順的模型化的毫無人格的廢品。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孩子,差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由此可以想象農村的基礎教育更是漠視人的特點。教育並不是單單靠學校教育維繫的,它還要靠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因此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教書育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現行的農村可以說根本沒有家庭教育可言,農村的家庭教育是什麼?就一個字“打”,這是教育嗎?不是,這是摧殘。我不否認這樣的“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嗎?我瞭解到鄰村有一位學生是在他父親的棍棒下成材的,我很看不起這樣的父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榜樣,況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難道有誰希望我們的家庭教育就這樣世代延續。我相信那位學生將在父親棍棒的陰影下生活一輩子的,更不要說有什麼人格了。我認為高中以前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特別是小學,因為小學的孩子正處於性格的叛逆期和性格的形成期,家庭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教育要在這時發揮它的巨大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關於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喊了幾十年的老口號依然喊著。我村背靠大山,面向公路,唯一與外界相通的就是這條公路了。就這樣一條擺脫貧窮的通天道也免不了遭受龜裂斑駁和凹凸不平這樣的無妄之災,柏油路在訴苦,通天道在吶喊。今年的雨水較多,大雨過後,泥濘的大路成了一條兀自橫流的大河,沉澱的泥土成了日後揚塵的資本。

  人人有目共睹的問題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又一年,誰的失職?那些高喊著“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應該感到汗顏吧!“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怎能對這樣的問題得過且過,愛理不理,難怪貧窮依然在這裡縈繞。

  公路旁邊本來是有排水溝的,但生活垃圾已將一米多高的排水溝填滿。這又是誰的責任?第一,生活垃圾應該有指定的地點堆放,並按時清理。第二,村民亂倒垃圾,村委應該及時制止並及時解決。第三,既然問題已經暴露村委就不能坐視不管。儘管這件事是村民的不應該和思想覺悟低,但那些受過教育吃著皇糧拿著皇餉的村委沒有發揮它的組織作用是更大的失職。我不奢望村委照顧到各家各戶的利益,但眼前當務之急的問題還是要認真解決的,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3***關於土地

  綠地越來越少,住房越來越多。路邊的新房重重疊疊,一眼望不到頭,在揚塵的籠罩下個個灰頭土臉的如滄桑的老人。我村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加上高山旱地輸水裝置較差,土地利用率低,和近年來小中型工廠及居民住房用地的佔據,人均耕地面積呈直線下降。由於汾河水的斷流和有些地方的水流量嚴重減少,汾河兩邊堤岸以內的比較肥沃的土地被利用了起來,但還是被利用的速度趕不上被佔據的速度。

  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會讓農民感到一種不公,可一旦離開土地的農民又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土地帶給他們的收入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據瞭解一畝地每年的收入不足一千元,除了自給外幾乎所剩無幾,可農民依然在那片世世代代的土地上討生活。資訊的封閉,知識的貧乏,正是前行的阻力。我認為村委應該在農閒時組織村民學習科技新知識並不定時的請專家給農民做實際演示,請有關部門檢驗土地酸鹼性,引進適合生長的新作物,利用科技種田的方法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並引進資金鑿井引水,有效利用高原旱地。

  人多地少的確是一個大問題,但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與我村隔河相望的有一座現代化的新型農村,為周邊各村鎮的表帥,居民住宅,學校,醫院,中心廣場等件件具全。我認為村委應適量減少批建土地的決定,合理規劃土地,延河規劃新的居民區,這樣即能節約土地,也能使集中供熱供暖成為可能。再建一二沼氣發電站,既能使秸杆得到處理,也能有效緩解環境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