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勵志文章標題與內容

  我們時常會被一些負能量所煩惱,煩惱的時候可以試著看一些勵志的文章來輕鬆一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經典人生哲理美文帶標題,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勵志文章篇一:如何保證自律生活

  作者:徐滬生

  辭職後,很多朋友說羨慕我現在的生活狀態,無拘無束,沒人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晚上想玩到幾點就玩到幾點,早上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自由自在。

  但同時有人說,換了他們辭職在家,肯定每天玩得風生水起,一點效率也沒。

  我能想象那種生活,就跟我大學時候週末放假一樣:前一天晚上,打遊戲或者看電影到凌晨,上床了還要玩手機,睡到第二天中午,叫外賣,一邊玩電腦一邊吃,下午宅在寢室接著玩,或者約了同學出去玩,晚上接著打遊戲,一天就這麼過去了,不知不覺。

  生活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刷副本的時候打出了什麼極品裝備,有什麼極品屬性,倍有成就感,在網上四處招搖,跟人顯擺。

  就算老師佈置了作業,也是拖到最後一天,找同學這邊抄抄那邊抄抄,敷衍了事,馬虎交差,混個及格就行。在大三找實習之前,我上大學就是在混日子,等畢業,全無效率可言。

  那時候好歹要交作業,要考試,有學校老師作監督;在家自由職業,全無外人監督,要是沒點自律,還怎麼過?每天都要荒廢掉。整日打遊戲,吃外賣,看視訊,搞笑綜藝,明星八卦,肥皂劇,電影。一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天黑了,大家都下班回家,而你什麼也沒幹,第二天依舊如此,混日子。

  不是胡說,我認識好幾個自由職業者,真有人這麼荒廢了一兩年,陷入死迴圈,不能自拔,偶爾勸他幾句,他自己也反省說明天不能這樣了,要振作,要幹事。但明天還是這樣,自欺欺人。

  但同樣,我也認識一些極其自律、高效工作、勞逸結合的自由職業者。我把我們的生活習性類似之處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渴望自由職業生活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

  首先是規律的作息,早起早睡。這是最基本的,最關鍵的,最首要的。這個做不好,其它很難說。一天之計在於晨,你睡到日上三竿,吃了午飯又覺得睏倦,玩會兒電腦,看會兒搞笑視訊,不知不覺就晚上了,能有什麼效率?別指望深夜效率高,就那麼幾個小時,搞不好你又要玩掉;而且長期熬夜對身體也不好,來日方長,健康第一。

  在大學的時候,學校寢室十一點斷電斷網,但還是習慣性地拖到十二點才睡。年輕人嘛,都有晚睡綜合徵。工作後也差不多。辭職後,漸漸養成習慣,逼著自己十點半左右上床,第二天八點左右起床。起初睡不著,躺在床上胡思亂想,但後來也習慣了。我睡眠很淺,容易醒,說是躺在床上九個小時,頂多六七個小時在睡,另外有兩三個小時只是休息。

  這種休息很有好處,從前起床後頭暈腦脹,刷牙時候都在打盹,感覺睡得不踏實;現在早上醒來,很精神,腦子很清醒,吃過早飯立馬就能投入工作。

  我八點起床成了習慣,就算偶爾前一天晚上跟朋友出去玩,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也沒辦法睡懶覺,最遲八點就要醒,生物鐘固定了,再也睡不著。我已經很多年沒體驗過睡懶覺的滋味,想必以後也沒機會。

  朋友圈有固定早起的朋友,有的五點,有的六點,每天打卡。我欣賞他們的自律,只覺得太早了,我吃不消。建議最晚也要在九點前醒,一定要吃早飯,且有固定的作息時間。這樣對身體好,對一天的計劃安排也有益處,不會亂。

  能堅持早睡早起,固定作息的人,都是有極強自制力的人,生活都更有計劃和規律。所以,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是自律生活的第一步。

  二、

  自由職業,不上班,不代表不做事。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反而會更有工作壓力。保持穩定而積極的工作熱情,每天做事,比如對我來說,每天寫作,是必須的。從前在公司幹活都是敷衍了事,現在辭職在家,幹自己的事業,倍有激情,常常一有什麼想法,立馬記下來。

  便籤是個好東西。記在便籤上,紙條上,貼在牆上。不時看看,提醒自己。計劃要乾的事,一樣一樣列下來,做完的,劃掉,看還有哪些要做的,按緊要程度排個順序。便籤確實能提高很多效率,不至於遺忘重要事項,也不至於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是克服惰性和拖延症的好辦法。

  除了查資料和聯絡人有事情,不時的斷網、關手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很容易刷著刷著,聊著聊著,半天就過去了,要吃飯了,而你什麼都沒幹。勞逸結合很重要,但是,該工作的時候就工作,要保證效率。如果有自己的小房間,關門關窗關手機,安安靜靜,專注於工作,不被外界環境打攪,那最好不過。如果周邊有圖書館,一定要去。之前住三林,我常去浦東圖書館,效率非常高。

  三、

  保持大量閱讀。很多人說:“我沒時間看書。”他們卻有很多時間看電影,唱歌,喝酒,旅遊。都是藉口。懶惰的藉口。對於我們寫作的,閱讀很重要,提升文筆,刺激靈感。對於其他自由職業者來說,同樣重要。在家工作,少了培訓和交流的機會,書籍,尤其一些專業類的指導書籍,是提升技能的最佳方式。有持續的知識輸入,才能保障穩定的知識產出。思而不學,空想主義,是幹不出事來的。

  從前上班有藉口說沒時間讀書,現在自由職業,整天在家,你還有什麼藉口?忙到連自我提升的時間也沒嗎?磨刀不誤砍柴工。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即便出門在外,擠地鐵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啊。現在電子書這麼發達。而且一天到晚做事情也很累的,閱讀可以作為精神上的調節,偶爾涉獵別的書籍,也許能觸類旁通,再不濟,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四、

  鍛鍊身體很有必要。長期在家辦公,一天到晚坐在電腦桌前,少走動,少與人交流,會導致身體狀況變差,精神狀況也不好。剛辭職的那段時間,我每天在家看書寫稿,脊椎痛,眼睛痛,同時精神萎靡,鬱郁不振,見了朋友,話都不會說,非常陰沉。

  後來養成習慣,每天出門騎車一小時,附近小區轉轉,塞著耳機聽聽歌,跟著節奏抖抖肩膀,扭動搖擺,看看路邊來往的男女老少,精神狀況明顯不一樣。來回一趟,出了汗,身體在燃燒,感覺很有精神,神清氣爽。

  後來開始鍛鍊,從起初的俯臥撐,只能做三五個,到後來買了啞鈴,做臥推和深蹲。每天下午抽出一個小時左右來鍛鍊。肌肉酸脹的同時,感覺整個身體都甦醒了,不像從前昏昏沉沉,了無生趣。到現在,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明顯感覺比從前有活力,有鬥志,有激情。飯量大了,胸肌也大了,側面看,居然有一條中縫。

  雖然熱愛寫作,但我不喜歡文弱書生,我喜歡海明威的硬漢形象。健康第一,無論為了身體,而是為了精神狀態,鍛鍊都是很有必要的。認識好幾個朋友,都是通過鍛鍊身體改善了精神狀態,身體的燃燒使得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本質的提升,更自信,更熱情。工作也更能投入。

  五、

  適當娛樂。我一直提倡勞逸結合,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玩的時候就盡興地玩,這樣才有效率,良性迴圈。上課的時候不好好聽課,開小差,打瞌睡,回頭放假了再去花大價錢上補習班,有什麼意思呢?我不懂這種學習方式。

  我時常在週末時候喊幾個朋友去酒吧喝酒,從前我喜歡唱歌,可惜我的朋友們都不愛唱,我一個麥霸也沒勁。但總要有個娛樂方式啊,就改喝酒了。不管酒量好不好,多少都能喝點。我是什麼時候都能去喝酒的,只是朋友們都有正常工作,做五休二,得遷就他們。

  禮拜六晚上,酒吧桌臺上,昏暗的燈光下,吵鬧的舞曲樂蓋著,彼此大聲問候最近的工作、情感,聊聊天,說說笑,喝喝酒。當是發洩工作的壓抑。一個禮拜七天,每天都在工作,太無味了,就算是自己喜歡的事業,也太壓抑,需要釋放。

  對我來說,喝酒是最佳途徑,一杯長島冰茶、一杯莫吉托喝下去,暈乎乎的,什麼憂慮都沒了。再來一杯朗姆可樂,有點迷糊了,甚至調情搭訕,給別人摸我胸肌。回頭第二天醒過酒了,拼命喝水,休息半天,下個禮拜繼續投入新一輪的工作,閱讀,寫作,鍛鍊。

  從前在公司,要幹什麼都是上司安排好的,你按部就班去做就行。自由職業不同,自己就是老闆,下達命令,自己也是員工,執行任務。要幹什麼,你得有計劃;要去做了,你得有執行力;要有良性迴圈,你就得有自律。什麼時候該工作,什麼時候該放鬆一下,都得有考量,不能太壓抑,也不能太放縱。說實話,我很少見到整天賣命工作的自由職業者,更多的,是整天纏著電腦手機不放,娛樂至死。

  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負責,這話說給每個自由職業者聽,最適合不過。不要辭職一年了,說是創業,結果什麼也沒幹,白白荒廢大好的光陰。要自律。

  人生勵志文章篇二:微笑著繼續前行

  作者:宜默

  導讀:我知道離開時,會留下眼淚,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不捨,可我終將需要揮手告別,迎接新的環境,改變很痛,但是仍舊要微笑著繼續前行,相信未來的我,會比現在更好看。

  1、即使時間有限,我依舊選擇加倍珍惜

  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會有所調動,因為是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所致,所以儘管對目前的崗位有千般不捨,卻也不得不坦然面對這一天的到來。

  以前在電影或者電視劇裡看到,當一名醫生告訴病重患者時日不多的時候,有些人選擇在恐懼和不甘中度過,直至最後晃晃而終。而有些人則選擇更加珍惜最後的時光,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微笑著,更加充實地過完最後的日子,到最後,即使有不捨,倒也多了一份釋然與無悔。

  這兩者間,我更欣賞後者的心態和選擇。自從知道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所待的日子有限時,我更加愛惜所剩的每一天,盡心盡力地完成最後的工作,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但是,當真的接到通知的那一剎那,內心的滋味翻江倒海,莫名的懷念席捲心頭,還沒離開,卻開始想念。

  在靜默了整整10分鐘後,我站起來,向直屬領導彙報了調動崗位的通知,領導對我的離開也表示了惋惜,畢竟他將少去一個賣力的幫手,也算是直接受害人。

  接著,我便開始認真整理自己的工作內容,我知道即便已經知曉要離開,也要負責任地離開,那麼當前,最重要的則是把工作如期交接好,安頓好。

  即使情況再糟糕,但凡明智的人,都不應該忘記“責任”二字,把自己當作接手的人備足萬全之策,而不是當作離開的人草草了事。

  2、離開前,讓我最後一次把你打扮地一塵不染

  離開前的那個週末,我一個人來到了辦公室,整理自己的工作用品,鍵盤、滑鼠、筆記本、資料夾、計算器、訂書機,每一樣平時再普通不過的不起眼物品,在這一刻都變得如賦予生命般鮮活動人。

  它們整整陪伴了我三年多時光,留下我多少體溫與觸控,唯有歲月知曉。

  如果它們也有意識,是否也會不捨我的告別,突然覺得自己感性十足。

  每每想到要離開,即使新的部門距離原先單位並不遠,崗位級別也算平調,談不上吃虧,而且因為工作聯動關係,今後也有機會仍與此地有接觸。

  可是一向重情義的人,對於離別,又怎會只侷限於客觀條件的對比,又怎能做到輕鬆揮手。

  我之所以選擇在人少的時候,整理和打包自己的物件,有三個原因。

  一是可以不耽擱工作時間,從而避免擾亂別人的工作情緒。

  二是在整理過程中,可以一個人安靜地回憶過往,回首走過的路程,以便自己在下一站走出更完美與矯健的步伐。

  三是預想著等到下週,可以輕鬆和同事們告別,不拖泥帶水,不徒留空悲,便是最美的畫面。

  把落寞放在空曠裡,把微笑留在人眼中,寂寥的桌子會讀懂我的不捨,牆角的盆栽會記住我的溫暖,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也是我當下的心境。

  離開的方式有千萬種,因人性格不同,無所謂是非對錯,只要在將責任一貫到底的前提下,都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物品整理完畢,擦乾淨了桌子,最後一次把辦公室的地板拖乾淨,即使要走,也要把你打扮地一塵不染。

  3、如此不捨離開,最關鍵的是因為害怕改變

  其實安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的情緒,才深層地發現,在崗位級別和薪酬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之所以會對崗位調動如此不捨,歸根到底,是因為害怕改變。

  雖然不可否認,對於一個從事三年之久的崗位,這其中必定存留下不少情意,但是我自己內心知曉,實際上,最關鍵的原因則是面對新的崗位,持以忐忑,懷抱著對於改變的害怕和惶恐。

  從心理學上來講,人對於固定和熟悉的環境有著明顯的安全感,一旦脫離了這種環境,或是發生了變遷,會對新事物、新環境持有不安的心態。

  事實上也是如此,當我們熟悉了一份工作或是習慣了一個環境後,會從潛意識裡將這種感受烙印在內心的柔軟處,並自然而然地將這種感知當作自己身體感官的一部分。

  所以當自己感受到這份熟悉時,能使自己從容淡定。反之,面臨新的境遇,則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最常見的莫過於不捨難安、煩躁惶恐、茫然焦慮等,並且能輕易將自己推入一種傷感的漩渦中,一時之間難以解憂。

  所以,對於我來說,除去這三年來對於這個崗位和同事之間的情誼外,最讓我惶恐的則是對於新崗位的茫然,簡言之,是改變讓我不安。

  新的環境、新的同事、新的工作安排,我心裡琢磨著,天知曉將會遇到多少不同的人和事,而我是否能夠淡然面對呢?

  未知面前的惶恐,實屬正常,但是如果因為害怕改變而失去迎接未知的勇氣,那就是***一枚了。

  我自然是不想成為***的。

  4、深呼吸後,將未知當做挑戰,為不安注入動力源泉

  柏拉圖說,沒有什麼東西是穩定的或永恆不變的,只存在不斷變動和運動的事物,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和變化。

  世界在不停地變化,幻想著頑固地停滯在一個固定不變的環境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變化擋不住,那麼但凡你不想自甘墮落,自暴自棄,最好的選擇就是順應變化。並且抓住改變這一契機,注入新鮮源泉,把不安轉為動力,挑戰新事物,爭取早日成功將它制服,才是真正的王道。

  那麼在迎接改變,告別當前的時候,哪些環節需要我們注意和值得思考,結合本人案例,與君共勉。

  ***1***明確改變是正常現象

  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從潛意識裡真正明白,任何改變都是人生的正常現象,即使帶著遺憾和不捨,都應該坦蕩面對生命中的任何變遷,我們才能在接受“改變”這一事實後,由衷而真誠地去應對改變所帶來的種種新事物。

  列夫·托爾斯泰說,所謂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變化著的。

  贊格威爾指出,所有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變。

  是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們又怎能因為今夜的月色太美,而拉著她美麗的衣角不放,去阻止日出呢?

  我們沒有這個法力,也沒有這個權力去破壞永珍變更的正常現象。於自然如此,那麼於我們自身的所遇,便也是這般道理。

  在確保自己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維護一份美好的前提下,這份美好可以是愛的人、喜歡的工作、在乎的友情、喜歡的環境等等,因為一些主客觀多重原因導致改變,即使我們內心有諸多不捨情緒,還是應該釋懷和坦蕩面對。

  與其抱著難捨止步不前,不如放開心胸坦然迎接。或許下一站,並不會那麼糟糕。

  當你懷著感激變化的心去看待,持以加倍努力去珍惜,那麼未來的你,肯定會比以前更有魅力。

  ***2***將負責意識貫穿到底

  這一點主要針對工作而言,這也是我個人十分看重的一點。

  無論對於他人還是自己,我始終堅信,一個對於工作負責任的人,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至少他/她還有責任心。

  當一份工作即將結束,絕對不能因為它的一切不久便與我無關而任由其自生自滅。

  正確的做法,是哪怕在位一天,也應該謀職一日。該交接的工作,需要認真交待好,以便下一任同事方便接手。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檔案和資料,更加需要整理清楚,歸檔完好,不能因為自己心情低落,而出現嚴重錯誤。

  如果你前面很優雅地走了九十九步,卻在最後一步上出現差池,你仍舊是褻瀆了先前的責任心。

  做這些帶著“責任”帽子的後續工作,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麼豁達和成熟,而是因為,這本來就是應當如此。

  我曾經遇到過一些離職的同事,在離職時,許多工作不交接好,收尾工作更是馬虎地草草了事,導致下一任接手的人十分被動,還得打電話給前同事詢問,搞得這邊抱怨連連,覺得前任不負責,那邊牢騷陣陣,覺得我都辭職了還來煩我,真是可笑。

  歸根到底,都是不負責任引起的。我自然是看不慣那樣的行為,我想,大多數有責任心的人,應該也不希望碰到那樣的前任同事。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做你不喜歡的型別,這也是對自己和他人最好的選擇行為。

  ***3***獨自感懷,輕鬆離場

  但凡離開一個自我感覺不錯,且已產生依賴的環境時,要說沒有不捨,必定是虛偽的,當然不排除那種特別豁達、凡事輕鬆放下的牛人,自是我等凡人不可企及的境界。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調崗經驗來說,即使有再多不捨和傷感,在他人面前最好不要過分流露。

  你可以和同事吃個散夥飯,為舊情誼劃上圓滿句號。也可以和他們吐露你的不捨,希望今後依舊保持聯絡。

  但是,親愛的你,請務必記住,除去工作關係實在好到已經晉升為朋友級別的人之外,你要明白,很多事、很多人僅僅只侷限在同事關係裡。一個轉身,你們就有可能永遠成為前塵往事,太過投入,但凡沒有得到對方相等的不捨或者祝福回贈,你會失落,會徒增傷感,那又何必呢。

  所以,即使再性情中人,記得保留幾分情緒。我的建議是,自我淡然傷感,人前輕鬆揮別,可以擁抱、可以揮手,甚至可以流淚,但是不要抱怨離別,不要責怪緣淺,更不要一步三回頭貌似生死離別般地情深意重。瀟灑地轉身,留給他人,也留給自己最優雅的背影,豈不更好。

  或許有人會說,何必壓抑自己來***,但如果在別人低看和自我瀟灑之間,我選擇後者。

  5、改變或許會痛,但是未來的你,會比現在更好看

  改變真的會痛,就像拔除深入指尖的刺一樣揪心難耐。

  但是,變化是萬物之規律,許多事情,因為客觀原因而發生改變,應當試著坦然接受。

  雨果說,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

  所以,新的改變,特別是帶著挑戰能讓人更快成長的改變,其實也是一種新視野的拓展。在付出殷切努力後,必定會收穫更大的成果。

  變化是生命之所在,我們誰都不要妄想去阻止變遷的人和事,而是應該放眼看開,明白許多改變實際上都是一種更好的發展。所以,面對工作崗位的調動,我也這樣勉勵和開導自己。

  也希望自己的真切感受能夠幫助每一個正處在矛盾和改變中的朋友,也能更好地走出糾結,微笑著迎接新的朝陽,明天的你,會收穫更多。

  我以為離開時,我會哭泣,結果真的在整理物品時留下了淚,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不捨。既不捨熟悉的環境,也感懷逝去的年華,那些熟悉的桌椅和檔案,傾注了這些年的心血,滿滿都是回憶。

  但是終將我選擇微笑著揮手告別,迎接新的環境,未來的我,只要還是一如既往地去用心努力,一定會比此刻更美麗。

  人生勵志文章篇三:生活曾經用這5句話拯救我

  作者:阿何

  從小到大,除了家裡有點窮之外,我很少經受什麼挫折。直到大學畢業,經歷了若干年的打工+若干年創業,碰得頭破血流,才逐漸悟出一點道理。

  回望過去10年的職業+創業生涯,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卻因為這樣那樣的情緒給破壞了:比如被合作伙伴背叛時的憤怒、一而再再而三碰壁時的沮喪、對自我產生懷疑時的不自信,等等。

  發現什麼了嗎?其實這些情緒都是非常常見的,也是正常人遇到類似事情之後的正常反應。但是有時候“正常”就是最大的不正常,那些能讓我們變得更好的,恰恰是如何用理智和智慧來控制生物本能這種“反常”。每次迷茫的時候、痛苦的時候、自大的時候、狂妄的時候,現實都一再用血淋淋的事實給我留下慘痛的教訓。而在領悟的無數個教訓中,下面5句總結是我印象最深的。從某種角度說,它們拯救了我。

  1、你其實沒有你想象的重要

  有人說過:“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可即便是成年人,都經常自覺不自覺地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從而產生很多完全沒意義的負面情緒。

  回想下,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想要打車的時候,發現總是一輛空車都沒有;你帶傘的時候經常不下雨,你不帶傘的時候經常下雨;當一件倒黴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總是一連串倒黴的事情接連發生。

  總之,有時候彷彿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這樣的事情會使得我們異常憤怒與沮喪。但其實這只不過是個錯覺,我們只不過無限地放大了自己遇到的挫折,將自己擺在太重要的位置了。世界很大,而我們太渺小了,渺小到其實根本沒人會刻意為難我們。

  將自己看得太過重要,還會讓我們不敢嘗試,害怕犯錯。因為一旦犯錯,彷彿全世界都會嘲笑我們。但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乎你的成功或者失敗,敢於去做的人總比臨陣退縮的人能得到更多尊重。可因為將自己看得太過重要,我們失去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2、沒有成功不是你運氣不好,而是努力還不夠

  無意煲雞湯,也從不認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就我觀察,大部分人的失敗確實是因為努力和堅持還不夠。

  成功分為兩種型別:一種稱之為天才型成功,一種則是努力型成功。

  任何一個領域,想要進入到前3%的頂尖行列,除了必要的努力和堅持之外,其實天賦、運氣等因素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說,這個區間不是你單純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的。***比如說就算你每天24小時鍛鍊,也基本沒有可能跑得比博爾特更快***。

  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專注和努力,進入到一個領域的前15%-10%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這在大部分人看來已經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問題在於:大部分人都只盯著前3%的那一小撮人,卻連前30%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未達到,最後卻將自己的失敗總結為運氣不好。

  3、情商低是假的,懶惰+自私是真的

  你不會說話,你很難打交道,你將這些問題歸結為“自己情商低”,潛臺詞是情商是天生的,所以這些不好都別怪我。

  別再騙自己了!就我所見,只要人不傻,只要稍微有點進取心,絕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好地與周圍的人相處好,絕不至於成為大家所厭惡的“難搞”的人。

  之所以樂滋滋地滿足於“我就這樣”,一種可能是你懶得改變自己,還有一種是你享受這種感覺。人與人相處,總是你退我進。你處處謙讓別人,就意味著很多地方你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感受。有人就是喜歡別人遷就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但就是不改,這其實就是自私。對這種人,“我天生不會和人打交道”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只要你想變好,你一定能做得比原來好一些的。

  4、超過80%的痛苦源自慾望和能力的不匹配

  無數次痛苦糾結的時候,我都會在深夜客觀分析現狀,以及審視自己的內心。結果發現其實事實往往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痛苦更多來自於自己想要的太多,多到超出實際情況和自己能力範圍。

  比如有一段時間,我陷入嚴重的焦慮狀態。那時候,我在運營一個公眾號,並且進入一種類似強迫症的奇怪狀態:每隔10分鐘左右,我就要檢視一次公眾號的後臺,看看粉絲數。早上推送文章後症狀更加嚴重,幾乎每分鐘就要看一次文章閱讀數的增長情況。

  事實上我幹得相當不錯,公眾號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都是非常理想的。但是每次我看到諸如羅輯思維、Papi醬、十點讀書之類行業標杆賬號當初發展的資料情況,我就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相當不滿。卻很少去思考這種對比是否合理,背後有什麼問題。

  總是將行業標杆作為自己工作的比照,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你不知道人家在這方面的積累、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在運營過程中的時機運氣……等一切因素,卻妄想直接達到行業的頂級標準。除了不知天高地厚外,實際也是因為自己的慾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我們希望改變自己的現狀是無可厚非的,但我覺得它同樣需要過程,有個限度。無限制地讓自己的慾望膨脹到完全脫離實際,是大部分人感到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

  5、你的大部分煩惱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總是非常容易煩惱,比如為抉擇而煩惱,為不盡如人意的結果而煩惱,為感情而煩惱,為不確定的未來而煩惱,等等。

  倘若你能夠為不夠好的現狀感到煩惱和不滿,並且積極地尋求改變的方法且為之做出努力,這樣的煩惱其實是有益的。事實上不滿和慾望正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

  問題是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在產生毫無意義的煩惱。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缺乏控制能力,任負面情緒在我們腦海滋生蔓延,最後徹底毀掉我們原本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我們不僅為自己的錯誤而煩惱,還為別人犯下的錯感到憤怒;我們不僅對現在尚可以去改變和創造的未來感到煩惱,還對已經發生不可更改的過去感到懊惱。我們在事情未取得進展的時候煩惱於停滯,在事情取得進展後又煩惱於它的速度不夠快……

  如果將我們的煩惱進行歸類總結的話***事實上本人確實這樣做過***,你會發現大部分情況下它們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既沒法讓事情變好,也無助於你得到進步。

  從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來說,我們的負面情緒需要得到宣洩,煩惱是其中一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非得沉浸於這種狀態,最終讓情緒控制我們。

  連自己的情緒都總是控制不住的人,往往也控制不住任何事情。

  坦白說,這5句話並未讓我具體地學會什麼。它們對我真正意義的幫助,是讓我更加理性、客觀地認識了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到最後我才發現:

  即便你多謙卑,仍大大高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的重要性。

  即便你再強大,仍大大低估了取得進步和成功的高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