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勵志文章兩篇

  金星說:對付流言蜚語,最好辦法就是向山頂上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成功人士勵志文章·站在山頂,感受那些曾經的惡意

  對付流言蜚語,最好辦法就是向山頂上走——中國舞蹈家、脫口秀主持人金星

  當年我被圍攻的那段日子幾乎只聽得到別人的罵聲,卻很少出來辯解。那時候我只是忙著向前走。

  面對外界各種充滿惡意的誤解時,我也曾經氣憤得攥緊了拳頭,可當我想反擊的那一刻,心裡在問自己:你反抗得過來嗎?

  我猶豫了。周圍都是箭,與其說你要反抗這一個攻擊的聲音,那還不如不反抗。這邊冒出一個聲來,那是在告訴你,有這種聲音存在,你還知道自己的困境是什麼。之所以能攻擊到你,是因為你比它弱,鉚足了力氣去反擊只是以卵擊石,浪費自己的精力,那些偏見還會因為你的迴應而更加興奮。我告訴自己,你要戰勝的不是那個攻擊你的人,而是這個你之所以會被攻擊到的位置——當他們能夠傷害你的時候,說明你們之間沒有差距。

  戰勝這些偏見和非議,不是靠肉搏,而是需要時間,需要你在這個時間中為自己準備的實力和魅力。當你站在那些唾沫星子打不到你的地方,你走到了一個更高的地方時,那些東西自然就消失在你的視線裡。

  現在,離那段最不被理解的日子已經過去十幾年了。

  我知道有很多人可能不接受我的評論風格,網上負面評論也挺多的,還被那些為明星出頭的粉絲狠狠圍攻過;直到現在,微博上還經常可以看到罵我的人,但我不在乎,他罵了我就刪,我自家的地方保持乾淨就行了。做人積德行善,如果我的存在給了他們一個發洩的藉口,罵我就能使他們得到排解,算是我做了好事。繼續罵去吧,這些都已經傷害不到我。什麼流言蜚語我沒聽過,以前我還跟自己說要忍,但是現在哈哈一笑就過去了。那些難聽的話無非還是十幾年前的那一套,還揪著變性的事不放,我走遠了,但那些偏見還在那兒留著,他們在吵:“男的?!女的?!”吵個不停,特別滑稽,我聽都聽煩了,他們還沒爭厭。連我兒子都說,他們到現在還在你的名字前加“變性”兩個字,好無聊。

  我一直都說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你不能浪費。如果我把精力全用在反抗那些無聊的事上,那真的毫無意義,我會覺得我一樣無聊。你可以因為你對一個人的不理解不尊重浪費你的時間,但我不會跟你浪費我的時間,我走我的路。

  當他們還在山底下找各種理由罵我的時候,我已經在山頂了,就清淨了。我看到的是山外有山,根本聽不到山底的人還在議論什麼。所以對付那些流言蜚語的最好辦法就是:管自己往前走。等你走到山頂了,他們還在山底嘴碎個不停,你享受日出日落的美麗景色,他們享受他們的唾沫星子,根本傷害不到你。

  那一刻,你就會在山頂感謝那些聲音。所以當我成功的時候,我要感謝所有支援我幫助我的朋友和老師,我也感謝我的敵人,因為你們告訴了我,周圍環境是多麼險惡,人有時候是多麼不善良,還沒體會過這些的我是多麼淺薄。我反抗不了,我也懶得反抗,甚至覺得連反抗都是在輕賤自己,那我乾脆逼自己快點遠離,我管我向上走。

  我相信邪不勝正,不是因為它們有具象的對抗,而是因為正比邪高。有時候不擇手段的力量是能夠暫時蓋過正直善良的東西,但是正義能往上走,它能走到邪惡達不到的地方,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施展自身,卑鄙的永遠只能在底下。你要做那個在山底精疲力竭地與之周旋的人,還是要做那個能站在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人,那就是你自己的選擇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是等這十年的歷練過去了,那個“仇”在你眼裡就成了芝麻大小的事,這個時候就說明你又成長了一大步。感謝那些看得見的惡意吧,你總有一天會站在山頂上感謝它們。

  成功人士勵志文章·人生如何做到全始全終

  《易經系傳別講》一書中南懷瑾先生不但對《易經》有更精闢的講述,也是孔孟思想、儒家學說的探源。從自然的道理,說到人文的精神,人生的道理,修行的道理。無論入世出世,均為不可亟得的摩尼寶典。

  摘選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中關於人生修行的一篇感悟哲文:人生如何做到全始全終

  孔子說:“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全”字的意思是做事、交朋友要能全始全終,這很難。要一輩子都是朋友很難,很難!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也就是說,慎終不如慎始。好的結果是一開始就要注意的,是由慎始來的,這是交友之道,也是處世之道。

  如何全始全終?那是十分的難。人的一生,不管你當皇帝也好,做宰相也好,或者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也好,都很難做到全始全終。大家看歷史或現實社會,有幾個人能全始全終的?所以“全始全終”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之難。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後才能談全終。從理論上講,與其求結果好,還不如求開始好更好。所以佛家有“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名稱。正確的翻譯,菩提就是“覺者”、“覺悟”;薩埵就是“有情”,有情也可以翻譯為入世。所以菩薩是大乘道,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就等於中國的聖人,得道者,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開始就是好的因,好的結果自然就在好的開始裡了。所以說 “菩薩畏因”,也就是說動機是起心動念之因。“因”一種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為什麼說“凡夫畏果”?因為凡夫“不威不懲”,犯了法不到槍斃、不到臨死不會反悔,這就是果來了才害怕。

  所以與其等到果報來了才後悔,何不於種因的時候加以檢查呢?智者畏因,一開始就怕,就重視、注意,後果就不會有問題了。一般人是到了結果時才怕,所以說全始全終是非常困難的。

  孔子引用益卦上九爻的爻辭,提出他的意見。益就是利益,現在人做生意要講利益,交朋友也要講利益,做民意代表更是為了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什麼?沒有利益可言的才是真利益。依孔子的道理,真正的利益只有在自己,沒有辦法去求人。所以他說明人生之道是:“君子安其身而後動”。要做一番事業,做一件事情,要有一個行動,必須先求身安,身安而後動,換句話說,就是人要有所立。

  今天有位老朋友回國外去,向我辭行,很想跟我談些什麼。我告訴他,我從十二歲看他到現在,我對他的看法是“無所立”,沒有站起來。人的一生要有所立,自己能站得起來,這個很難。我說你也在做生意,也在做學問,什麼都會,表面上看來是多才多藝,可是你的人生無所立。他聽了也非常感慨。人只要“安其身”而後 “始有所立”。我們大家仔細研究研究看,一個人如何才能“安其身”?像做生意或做一個公務員,一個月拿三四萬元或十來萬的待遇,當然首先要有你的本事。但是你空有本事、學歷,如果沒有老闆僱用你、信任你,也是很難。

  前幾天,一個老朋友說他要提前退休,大家勸他不要退。他問為什麼?我說你是做官的,從大學畢業,做了一輩子公務員,可以說除了做官以外,社會上的事樣樣不懂,退休以後你會感到很無聊,無所憑依的。後來他來看我說:你對了,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我們現在人退休以後,如果沒有哲學修養,沒有宗教修養,退休後一兩年就死掉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心裡頭沒有安頓。古人不同,古人退下來,就算他不搞哲學,不搞宗教,也有他忙不完的事,像讀書、寫字、著作等等,忙不完的。現在人無所安身的道理,是心無所安,也就是無所立。所以一退休,放下了工作,便無所事事,苦就苦在這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