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參加培訓後感想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境界直接影響這孩子,所以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今天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境界直接影響這孩子,因為學生都有向師性,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所以教師要做一位有理想的老師,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早日實現中國夢,教師應盡心竭力的工作,用心思考未來世界,需要怎樣的人才,怎樣的人才能是世界和平,使我們人類幸福美滿的生活,那就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了實現中國夢我要做這樣的老師:

  1、 兢兢業業的老師

  今天的思想境界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提高,今天的備課是不是比昨天認真了? ?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每天晚上我都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找到努力的方向,彌補自己的不足。

  2、充滿愛心的老師

  只有充滿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學生,只有這樣的好學生才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愛心”架起師生心靈之橋。葉聖陶告誡我們?“學生如嫩苗?逢雨露則

  欣欣向榮?遭霜雪則生機盡矣。這就告訴我們“愛”是架起溝通師生心靈金橋的最好方法。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只有愛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愛心。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愛是教育的橋樑?愛是教育的鑰匙。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當我們感悟到了這一層?師德這面鏡子也就擦亮了。

  3、認真負責任的教師。

  只有認真負責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學生。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只有認真負責的老師,家長才會放心把孩子交給你,學校才會更信任你。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認真備課,不但備教材,而且備學生,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引路人,把課堂的主陣地還給學生。我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學習。

  4、創新精神的教師;

  要做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必須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教師創新精神教師 創新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素質的發展需要創新教育來培養。而創新同樣離不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創新是教師的首要必備素質、不可或缺的師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必須做名創新型的教師。

  作為教師的我,面對這場世紀盛會激動萬分,無法言表,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責任之大,任務之重,充分認識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先教育,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立足平凡崗位,爭做優秀教師。我感謝這偉大的盛世年代,我更因自己是創造時代人才的靈魂師而驕傲和自豪,做教師讓我倍感幸福和榮耀!

  篇二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從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校長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飢似渴地接受著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異彩紛呈,講座全面系統。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劉華蓉教授報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機和輿論應對和李雯教授的“學校安全工作理論、政策與實踐”,對指導實際工作有較大幫助,使我們不僅瞭解了全國學校安全的現狀,也對如何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處理校園突發事件和應對各種媒體,理解什麼叫“媒治”。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不能心存僥倖。餘祖光副所長的講座,使我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影響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認識,理解了什麼叫“工業文化缺失”。聆聽了孫霄兵副部長對《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的解讀,明白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知道了做為一個人才,不只要懂外語,更要懂國際規則、懂中國國情。

  三、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孫部長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借市教育局開展“學習工程”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篇三

  為期兩週的龍崗區中小學教師音樂培訓結束了。回想整個學習的過程緊張而充實,最重要的是受益匪淺。在李博老師盡心盡力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如何在教學中採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何體現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如何營造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學習情境和氛圍。通過每節課指導老師的修改及指導,逐步達到滲透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在兩週的學習過程中,我備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分別是唱歌課和欣賞課。唱歌課是《螃蟹歌》。這節課我上了三次,也被修改了三次,每次在教學步驟,教學方法、課件製作等的改動都特別大,當然每次的收穫也更大。課堂上我呼叫了自身所有的技能:唱、彈、跳、畫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力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但是我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與思考,忽視了難點的解決。通過學習,我懂的如何去深度挖掘教材,學會如何引導學生,也知道我在教學技能方面的某些不足,使我的教學不再浮於表面。

  另一節課是欣賞課《小龍逛動物園》,這節課要聽賞五首樂曲,內容多,容量大,一節課上下來讓我頭昏眼花。原因是我的教學沒有側重點,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模式單一。後來通過老師的指導,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進行參與性欣賞,學生不覺得厭煩,每次的欣賞都有新鮮感。同時通過體態律動對音樂準確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和注重音樂的聽覺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離不開的,這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這次培訓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學習機會。打開了我的思路,開拓了眼界,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很珍惜!反思過後,我覺得首先在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堅持作好課堂教學後記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運用課後記清楚的反應自己教學情況,利用它及時地思考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使自己的音樂課教學效果逐漸好轉。其次老師要給學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這就是說,作為音樂教師,要不斷的自我完善,不斷的加強業務進修,吹、拉、彈、唱,樣樣要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恰到好處,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再就是自己的教學技巧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同樣的教學內容,因為教學技巧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幾倍的教學效果,為此,音樂老師應當如何使課堂生動而有趣,就必須注意教學技巧。只有樂知,才能樂學。音樂教師有好的教學技巧,就能很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當然在日後的教學工作當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加強音樂教師基本功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不斷創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看了的讀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