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的方法

  終身學習的社會和學習的社會化,對閱讀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閱讀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會閱讀成了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分享給你們!

  一、課外閱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並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二、教予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麼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問題大多由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因此,我們教師應教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談感受。對於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資訊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資訊。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籤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和記憶,便於培養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默讀可以重複看,反覆看,有助於理解。由於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於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註、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

  三、總結

  閱讀分類的標準有多種。根據閱讀時細密和簡約的情況,閱讀可分為精讀和略讀。精讀是對閱讀材料做全面、精細、深入的理解,對作品的思想內容、人物事件、篇章結構等徹底通曉,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過,是完全性閱讀。它通過細讀、反覆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識的深度。略讀是不完全性的閱讀,它的特點是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關注的問題上。通過瀏覽、跳讀等形式,捨去無關緊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閱讀過程。在閱讀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它可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擴充學生的知識面。略讀前可先讓學生找一些有關作品的內容梗概、名家評點來讀讀,這樣學生便可先粗知大體內容。略讀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訓練學生的速度,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真正達到“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 字”的速度要求,並且要逐步提高,力爭做到“一目十行”。另外,我們還可指導學生嘗試運用“三遍閱讀法”,茅盾說:“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就要細細地一段段地讀,領會、運用,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煉字煉句。”像這類名人的讀書方法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以上便是對有哪些為大家做出的總結,希望為大家的學習帶來幫助,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也能夠對大家的寫作帶來幫助。大家要多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