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作為一名詩人,旗下的詩歌作品甚多,那你知道蘇軾的月出和洞仙歌嗎?裡面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蘇軾的月出主要內容

  不過從詩的意境來看,詞人將月華初上的場景描繪的非常悠遠而美麗。全詞的內容是:“燈影槳聲裡,天猶寒,水猶寒。夢中絲竹輕唱,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落滿肩,笛聲寒,窗影殘,煙波槳聲裡,何處是江南。”

  詞人以《月出》為題,勾勒出了一幅“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場景,這幅畫面充滿了朦朧感,呈現出一片寂寥寒冷的場景。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詞人此時正乘坐小船在江面上行進,四周十分靜謐,只聽得見船伕划槳的聲音。船上幽暗的燈光指引著前方,江上寒煙升起,詞人感覺身寒,心亦寒。因為夜晚太過靜謐,詞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睡夢中,有人一邊敲打絲竹一邊輕聲和唱著“樓外樓,山外山,樓外之外人未還。”彈琴的人聽見此歌,悲傷的淚水沾滿了衣襟。一陣輕風吹來,落花掉落在了唱歌彈琴人的身上。此時,笛聲吹出悲涼的樂曲,月亮掛在高空,在月光的照射下,窗花中閃現了一個獨孤的身影。詞人如夢初醒,伴隨著划槳聲,繼續踏上前行之路。

  這首詞的感情基調十分悲涼,展現出詞人孤獨寂寥的心情。

  蘇軾的洞仙歌講了什麼

  說起蘇軾的詞,大家一定能非常熟悉了。用現在的話來調侃一下,就是我們從小都是揹著蘇軾的詩詞長大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蘇軾的《洞仙歌》。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洞仙歌的創作背景。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許多文人雅士都很愛結交各類的朋友,以文會友,蘇軾也不例外。在蘇軾七歲時,見到了一個眉山的老和尚,因為時間實在過去了太久,現在已經不記得老和尚叫什麼了,只記得他姓朱。這位老和尚已經九十歲了,但是雙目卻異常清澈有神,記憶神智也十分清醒,能清楚的記得以前的往事。甚至還記得以前蜀國大王與其夫人的故事。過了三十年後,老和尚已經去世了,蘇軾將這段故事寫成了詩詞,也就是現在的《洞仙歌》。

  這首詞生動地描述了蜀國國君與花蕊夫人夏日夜晚在池邊納涼的故事。據悉,這位花蕊夫人與三代的國君都有關係,可謂是風華絕代,出塵絕豔的美女子。“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前兩句以十分誇張的筆墨來描寫了花蕊夫人的特點,說他滿身香味,膚若寒冰。接下來寫的是二人乘著月色出來乘涼的畫面,湖邊涼風習習,天上星光點點,在這迷人的月色下,花蕊夫人不由地感懷起時光的荏苒。

  整首詞中著重刻畫了花蕊夫人的美麗的姿態,同時把乘涼寫的溫柔纏綿,給人以無限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