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籍和蘇洵是什麼關係

  蘇洵,字明允,字號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與二子蘇軾、蘇轍三人均以文學著稱於世,並稱“三蘇”,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那你知道蘇洵與項籍是什麼關係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項籍》蘇洵的一篇論文,項籍即項羽,是三國時期的大將。蘇洵的這篇《項籍》不同於其他論述項羽的文章,沒有讚頌項羽作戰英勇,也沒有替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同情,而是分析了項羽戰敗的原因,認為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缺乏謀略,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才失去了掌管天下的機會。

  《項籍》蘇洵首先通過對比指出項羽具有奪取天下的能力,將項羽跟曹操、劉備進行了比較,進而得出了曹操、劉備失敗的原因,通過這三人的優劣,蘇洵得出想要得天下,必要有所捨棄,必要有所思考的結論,也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方針。

  在《項籍》,蘇洵也沒有直接否定項羽,而是肯定他的軍事才能,對他的作戰能力進行讚揚,接著筆鋒一轉,引用鉅鹿之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項羽沒有在戰前進行細緻的謀劃,缺乏思索和謀略,才失去了稱霸天下的機會。

  在結尾段的《項籍》,蘇洵並沒有把內容侷限在項羽身上,而是用其他話題、富人和小丈夫來再次表明項羽的不足之處,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與首段相呼應。

  《項籍》是蘇洵的一篇典型議論文,也是蘇洵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層層論述和深入,引用了大量的史實和典故,讓文章的論據更加充分,更具有說服力,嚴密的邏輯使得這篇文章通俗易懂,簡單的比喻使得文章淺顯生動又形象。

  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字明允,字號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與二子蘇軾、蘇轍三人均以文學著稱於世,並稱“三蘇”,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洵於公元1009年,出生於眉州眉山,少時不喜讀書,常外出遊蕩,直到二十五歲才開始讀書,仗著聰明,認為讀書沒有什麼難的,但第一次應考鄉試舉人時卻落敗了,自此才開始發憤讀書,彼時蘇洵已經二十七歲。後曾參加進士考試,但未被錄取,期間一直髮憤讀書。公元1042年,蘇洵經過五六年的刻苦鑽研,學問已有所成,開始教授兒子讀書。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蘇軾、蘇轍進京應試,得到了歐陽修的讚賞,一時蘇洵的文名大勝。次年,蘇軾、蘇轍同時應試及第,一時轟動京師。公元1059年,蘇洵帶著全家遊京,次年蘇洵任祕書省校書郎一職,一年後又被任命祕書省試校書郎。

  公元1066年,蘇洵著《易傳》一書,但尚未完成便病重,遂令蘇軾將《易傳》寫完,四月在京師病逝,其二子尊照父親遺願將其與妻子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