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與猩紅熱病的區別

  猩紅熱和川崎病是近幾年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要是寶寶得了猩紅熱或者川崎病,媽媽們千萬不要著急害怕,要相信寶寶能戰勝病魔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猩紅熱與川崎病該怎麼區分

  猩紅熱的話一般表現症狀就是發熱,溫度有時候會到達三十九攝氏度左右,會出現頭痛等全身中毒的症狀,猩紅熱出現的皮疹一般在四十八小時達到高峰,然後疹子慢慢的消退,一般兩到三天就會完全消退的。

  川崎病的話,也是伴有發熱的症狀,一般溫度在三十八攝氏度到四十攝氏度之間吧,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一般持續的時間是一週到兩週,皮疹是和發熱同時進行的,這也是和猩紅熱很明顯的區別。

  2不管是猩紅熱還是川崎病,媽媽們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儘量以清淡為主,可以給寶寶做點粥喝,這樣的話比較容易吸收消化,但是還是要注意寶寶的營養搭配和攝入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不管是猩紅熱還是川崎病,媽媽們要多給寶寶喝水,注意給寶寶降溫,注意寶寶身體的清潔,不要給寶寶穿一些很緊身的衣物,儘量還是應該以寬鬆為主,注意讓寶寶多休息一下,不要太疲勞。

  注意事項:不管寶寶得了猩紅熱還是川崎病,媽媽們都不要著急害怕,現在的醫療設施很先進,完全可以治癒的,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祝願寶寶早日康復。

  川崎病和猩紅熱區別是什麼

  川崎病又稱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MCLS***,川崎病的發病原因至今未明,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關注的是鏈球菌。

  臨床常以高熱***39℃以上***為最初表現,發熱數日後掌跖面紅腫且痛,軀幹部出現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態無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癢,無皰疹或結痂。發熱數日兩側眼結膜充血,球結膜尤重,僅少數併發化膿性結膜炎,用裂隙燈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狀體炎。脣面紅腫、乾燥和皸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楊梅舌,口腔粘膜充血,但無潰瘍。當有發熱並且看到眼、脣及皮疹表現時,基本可診斷川崎病。

  猩紅熱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通過呼吸、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產生飛沫通過呼吸道而傳播細菌,患者感染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後,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咽部引起化膿性病變。

  臨床主要表現為:

  ①發熱:多為持續性,體溫可達39℃左右,可伴有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症狀;

  ②咽峽炎:表現為咽痛、吞嚥痛,區域性充血並可有膿性滲出液,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症改變;

  ③皮疹:皮疹是猩紅熱最顯著的症狀。典型皮疹為均勻分佈的瀰漫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壓之褪色,伴有癢感。皮疹一般於48小時達高峰,然後按出疹先後開始消退,2~3天內退盡。疹退後開始出現面板脫屑,無眼、脣的表現。

  川崎病最容易與猩紅熱相混淆

  最容易與川崎病混淆的一個疾病是猩紅熱,它們的症狀非常像,都有黏膜充血,“楊梅舌”,就是舌頭像楊梅一樣一個顆粒一個顆粒的,另外都會有猩紅樣皮疹。但是猩紅熱常常在三歲以上的孩子中發生,川崎病常常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孩子,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猩紅熱也會有白細胞、CRP***C反應蛋白***增高,這個時候可以做超聲心動圖來看一下冠狀動脈是否有病變來除外一下川崎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