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功的教育案例_班主任工作成功經典案例分析

  作為班主任,如何使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只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班主任工作成功經典案例分析,希望你會喜歡。

  班主任成功的教育案例篇一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人自身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點,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素質的內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不意味著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視而不見,聽之任之,而是在承認自己存在不足和缺點的前提下,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點。作為班主任應時刻觀察與利用真實的生活背景,讓孩子到這些背景中去活動,去衝突,去體驗,去逐漸形成正確地認識和行為模式,順利完成他們對自我的認識與肯定,從而自信地面對生活。

  去年,我班轉進一名這樣的學生,他很“懶”,討厭做作業,拖拉、潦草、錯字連篇,本子破爛,做作業時心不在焉“短斤少兩”錯誤百出是經常的事情,常常令同學大笑不止。更糟的是,他不愛上學,他是家中三輩單傳的“小皇帝”,每當感到學習不愉快、不想做作業時,就會“生病”,一病就是一兩週。剛剛轉入的第一天他的媽媽就跟我說:“孩子學習怎麼樣無所謂,只要他能堅持上學不生病就行”。他的孩子只能哄不能批評,說一句就會上火生病,就上不了學了…… 我從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幾年了,還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家長。以往的家長孩子學習不好,他請求你幫助嚴加管教,並積極配合,對這樣的家長我感到苦笑不得,心想:你既如此,我又何必多費心思呢?

  可是,幾天下來,教師的良知和強烈的責任感使我無法放棄他,我決定要“治一治”他的毛病。我利用課間的時間,把他叫到辦公室,給了他一個新本子,平靜地告訴他像他那麼又髒又破的作業本必須換掉,而且所有的作業必須重新補起來。小傢伙低著頭,嘴緊緊地閉著,露出為難的神色。我神情嚴肅,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幾個漢字,然後告訴他,要求有兩個:把字寫好,愛護好本子。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小傢伙只好低著頭在旁邊寫了起來。我一連留了他三個課間,他的字稍稍有了一點改進,可其他地方離我的要求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呢。下午放學時,我把孩子的部分缺點指了出來,並委婉地告知家長,我會努力幫助孩子迎頭趕上的,還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孩子的變化。憑著多年的經驗我認為家長會很高興,可是事與願違,我深深的感覺到家長不悅的神情。第二天,家長捎話來“孩子病了……”整整兩個星期孩子沒來上學,這期間我去他家兩次,孩子很快活,可一見到我立刻像“霜打的茄子”。典型的學習態度差,咋辦!

  終於,他又回到了學校,我嘗試改用欣賞的眼光審視他、引導他、教育他。首先,允許他自願做作業,可以全做,也可以選做,還可以不做,然後賦予他管教的權利,每日早上他負責檢查本組的作業,如果出錯其他學生決不能笑話他,一定要幫他糾正過來。他對此事非常熱衷,趁次機會我教育他一定要把題檢查準確,不能讓同學小看你。他欣然接受,這次我看到他下課沒有立刻跑出去,竟認真做起題來,我當即表揚了他,並破例給他加了一顆星。後來,我經常注意他,每次做值日,別人都走了,他還把桌椅擺得整整齊齊,把垃圾倒掉,然後恭恭敬敬地和老師再見。學校舉行拔河比賽,他在場邊拼命地為我們班隊員加油,最後輸了,他傷心地哭了……為此,我把他的種種事蹟,當典範進行大肆宣揚,把他的照片貼上了光榮榜。就這樣在我的不斷誇獎、引導下,他慢慢地開始寫作業了,潦草的字跡也變得工整 了,“檢舉別人”變成了“督促別人”。現在已能主動地完成作業了,最重要的是再也沒有生過病。看到孩子不同尋常的突變,家長也有了變化,他們開始偶爾地幫助孩子輔導作業了。原來幾次生病沒做的功課也都補上了。看的出他現在每天都把上學當成了快樂的事,從前那個愁眉苦臉的小傢伙現在臉上天天掛著笑。

  小學生正處於一生中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教育和引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是班主任成為學生學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物件, 成為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因此,班主任應做學生學習、生活、心靈的導師,做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引路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成功的教育案例篇二

  轉眼我在班主任工作崗位已工作了一年。回首這一年,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完全沒有班主任工作經驗大學生來說,只有摸著石頭過河。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回顧班主任工作,自己的也感到受益匪淺。深刻體會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複雜的藝術性工作,是一種塑造人的心靈,雕琢人的感情與性格的活動,工作千頭萬緒,任務艱鉅。雖然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班主任,但是與學生的相處讓我感觸頗深,下面我想談談怎樣轉化後進生的問題。充分利用德育的教化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後進生在每一個班級都存在,做好後進生工作可以挽救一個人,由此也可能引發這個人其它方面的成功,還可以由一個人的轉化來帶動整個班級。因此,這項工作對班主任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年來,我一直努力正確認識後進生的心理特點用愛心幫助教育後進生。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案例:2011年第一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班後進生馮文俊同學有許多毛病。比如上課總是遲到,在課堂上總是剋制不了自己打瞌睡等等。剛開始,我用一種非常嚴厲的口氣告誡他不能夠這樣那樣做。但是這邊剛說完,那邊他老毛病就立刻犯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電話家訪,我發現他家庭環境比較優越,但是,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形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在與同學的接觸中和學習上表現出來的自負心理比較強烈,受鑽牛角尖,學習不認真。我心想,像馮文俊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我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馮文俊很不好意思地找到我,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後想當兵。”我聽了,接著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於助人,到哪裡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文俊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在這以後,他遲到的次數也減少了,上課也少睡覺。他的成績也隨著每次的月考不斷地得到了進步。 我覺得這次轉化後進生馮文俊同學能夠取得這樣大的進步,應該是我做到了以下的兩點:

  一方面尊重學生自尊心使其轉化。自尊心是一種通過自我評價所產生的尊重自己,並期望別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自我情感體驗,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之一。個人自尊如果缺乏,就會使人自輕自賤,甚至自暴自棄。後進生也有強烈的自尊心,需要別人的尊重,所以在教育後進生時首先考慮要尊重其自尊心,要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心。剛開始的時候,我用嚴厲的口吻批評他,他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內心產生了一種反叛的心理,就想跟老師對著幹,我

  也深深地體會到了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該尊重學生,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一顆平等對人的愛心,儘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老師只有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讓學生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才能虛心改正缺點,而這樣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另一方面是母親般的愛心使其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轉化,是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和關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對學生在嚴的同時切莫忘了愛,切莫有嫌棄後進生的想法,越是對後進的同學越應該同情,越是應該愛”。對於後進生,我們應該拿出母親般的關心、愛心和細心。通過家訪我瞭解到:馮文俊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採用粗暴的謾罵教育,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壓力,導致晚上不能夠輕鬆入眠。從而造成了教育上的惡性迴圈。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其父母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要打孩子,要採取說服教育方法。家庭與學校形成了同步教育。同時我也找文俊同學聊天,開啟他心結,有進步及時表揚,漸漸地馮文俊同學改掉了打瞌睡的壞習慣,見到老師問個好,還主動幫助老師搞清潔衛生,記得有一次他忘記帶勞動工具水桶,他對我說老師我把鞋脫了我去拿水,你休息一下吧,我去勞動,這一句話打動我的心,我在心裡想:他是個苗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一定能轉化的。於是我就對準這個目標進行有的放矢進行教育,經過三個多月的追終教育,效果明顯提高,作業交齊,在期末被評為進步之星。

  最後一點是運用班集體的力量使其轉化。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技巧就在善於察覺兒童的天賦,善於確定足以使他施展他的智力

  和創造力的領域,並向他提出一些克服困難從而促使他的才能進一步發展的那種任務。”作為班主任的我主動找馮文俊談心,你能告訴老師你的愛好嗎?我問他15分鐘也不開口,哪我就說:等你想好了才告訴老師好嗎?於是他下午四點半真的來辦公室找我談心,我的愛好是電腦,以及文學類,還有看課外書,我說:好!剛好我們學校有課外活動是關於電腦方面製作的,你想參加嗎?他說:好我參加,老師和你有個約定,以後見到老師要問好,上課的時候要開口讀書,大膽的表現自己,自覺的完成作業,多為集體做好事,能做到嗎?於是,經過家長和老師的大力支援幫助下,馮文俊在各方面進步很大,受到各科老師的表揚。在一次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廣告語的比賽中,他得了三等獎,回到班以後,同學們有的送來飲料,並讚揚他的角色演的太逼真了,我們要向他學習。通過此事我發現他很有集體榮譽感,這種心理是推動人們互相團結,創立功勳的一種力量,同時也是人們克服個人缺點和錯誤的內部巨大動力。這次活動使他的心靈深處有一種巨大的推動力,促使他克服許多缺點,學習態度明顯進步,期未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這一案例中我不僅樹立了學生的信心,挽救了一個後進生。在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應該在教育中因勢利導,長善救失,運用名種形式,不斷強化和發揚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後的一面。實踐讓我體會到,一個後進生的轉變,需要教師付出愛心,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不斷地深入反覆抓、抓反覆,在轉化後進生工作方能取得成功。

  班主任成功的教育案例篇三

  在我參加工作的十年當中,當了五年的班主任,其間有歡笑,有淚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充實,這一點是我未當班主任之前從未體會到的。班級管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因為,你面對的是幾十個充滿創造力的孩子。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們的問題似乎也越發多了,而社會也要求我們教育出充滿創造力,有個性的學生。因此,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也應富於創造性。雖然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班主任,但是與學生的相處讓我感觸頗深。我覺得在班級及學生的管理上真的需要一些創造性的管理方法。

  一、觀點—沉默是金

  二、兩個案例

  案例一:我的班上有一個男生xx,有時很令我頭疼:不愛學習,作業不做,經常違反紀律。開始時,我對他除了說教,就是處罰甚至懲罰,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將他叫進我的辦公室,但他就是那樣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評。正好辦公室沒老師,我看著他,什麼話也沒說,就那樣平靜看著他,因為說實話,我不知道說啥,但是很奇怪,那時我一點不生氣。我發現,他慢慢有了變化,從剛才的滿不在乎到有點侷促不安。又過了一會兒,他低下頭,偶爾抬頭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窺測我的內心,但我還是很平靜地看著他的臉,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畫。他的頭越發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頭驚訝地望著我。“你可以走了。”我重複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這次他竟連著幾天表現很好,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後來儘管他有反覆,但經過我又幾次的沉默療法,他變了。現在,他上課不再隨便講話,作業能按時完成,成績也在慢慢進步了。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物理測試,我事先說了複習範圍,可我發現,學生普遍很自信,認為自己考好沒問題,很少有人踏實複習。成績出來了,整體情況很糟糕。發完試卷後,我發現學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該是說教的好時候了。我當時只是平靜地看著大家,目光慢慢地移過每一個學生的臉龐,最後輕輕說了句:“好了,過去了,關鍵是以後。”自那以後,學生複習踏實了許多。

  三、得到的啟示

  沉默有時也是一種力量;沉默有時更能使學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為學生管理也無定法。這些只是我在做班主任期間的一點感悟,其他班主任老師肯定會有更多的富有創造力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們愛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葉聖陶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身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更大。人們常說: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有什麼樣的學生,這話不無道理。常言說得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育學生又何嘗不是這樣,面對性格各異、個性鮮明、可塑性強、一個個活生生的小學生,我們班主任凡事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教育批評學生的同時要尊重學生,在嚴與愛中把握好批評的方法與藝術。

>>>下一頁更多精彩“班主任成功的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