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教學隨筆

  九月是開學的月份,那老師在九月份都會寫什麼教學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之前沒有什麼教學經驗,通過這一個月的工作和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

  這也是我第一次帶小班。一月下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們對老師的依賴性是那麼強,諸如繫鞋帶、扣鈕釦、提褲子等小事都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來後,總有一大群孩子圍在身邊,讓我幫助他們做這些事晴。說實話,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有點煩,因為每個孩子都在給老師講話,但當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到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老師,幫我一下行嗎”,“老師,我的鞋帶系不上了”,“老師,幫我……”我還真不忍心不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來就很差,如果一味這樣遷就照顧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麼能提高呢?怎麼辦呢?我就幫著孩子先穿一隻襪子或是一隻鞋子,然後讓他照著我的樣子穿另一隻。 我認為這種方法,既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孩子在班裡,不愛講話,我會主動和他溝通,會發現其實他不是不愛說話,只是對環境還不是很熟悉,周圍的一切還很陌生。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我會讓性格開朗的孩子與他溝通,首先是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你叫什麼名字?***,當兩個小朋友介紹完自己後,我會說:“你們現在是好朋友了嗎?”小朋友們會笑著說:“是好朋友了。”有的孩子很需要這樣的溝通,有了好朋友,就不會感到很孤單,從而感到周圍的一切不是很陌生了。有的孩子剛入園時會哭一會兒,但是當他看到小朋友們在玩時,就會被他們所吸引,有的小朋友是看到自己的小夥伴後,也會破涕而笑。

  篇二

  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狀”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孩子在自己頭腦裡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而一旦有人觸犯這些“規則”, 就算事情再小也會引發同伴間的一些爭執。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又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也就開始頻繁跟老師“告狀”。

  大班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同伴意識,也有了一定的行為規則意識。他們常會因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跟同伴之間發生爭執,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告訴老師去”。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是萬能的,能給他們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才會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的來告訴你其他小朋友的表現。“老師,某某小朋友沒有排隊”,“老師,某某小朋友推我椅子了”,“老師,某某小朋友沒坐好”,“老師,某某小朋友扯我衣服了”,“老師,某某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在講話”......面對這些“告狀”,我們往往不是很有耐心的去聆聽,甚至有時還會覺得心煩,因為覺得這些事情實在太小,不值得孩子們重複的拿來跟自己說。其實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孩子會“告狀”那是因為他們不會自己處理這樣的問題,所以只能尋求老師的幫助。

  對於那些喜歡“告狀”的小朋友,我常用的方式是冷處理。孩子“告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還小,又剛從家庭中走進幼兒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矛盾,很多問題不能自己解決,需要我們經常性的引導和啟發。但如果給予那些有事沒事就“告狀”的小朋友及時響應,不僅不能及時幫他處理矛盾,還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負擔。喜歡“告狀”的小朋友,遇到問題,他們第一時間不是去想如何解決,而是直接就想到找老師。如果老師經常性的給他們幫助,會增長他們的惰性,還會讓他們在同伴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於一些合理的“告狀”行為,我常仔細聆聽他們“告狀”的內容,然後把幾個小朋友叫到自己身邊,詢問原因,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當然,在忙的時候,我可能顧不了那麼多的“告狀”,於是會跟小朋友說“好的,我知道了,老師待會批評他”,給“告狀”的小朋友一個承諾,也給那些“被告”敲個小警鐘。

  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對孩子今後的心理髮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孩子的“告狀”行為,老師和家長應通過一些例項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夥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當然,這是一件做起來很難的事情,但作為家長、老師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與他們學習科學知識同等重要,讓他們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篇三

  每次到音樂和電教課是我最頭痛的一件事,因為功能室都在四樓,我們班在二樓,孩子們上下樓梯的安全時刻都要注意著。每次上樓時孩子們得左拐彎右拐彎四個樓梯才能到功能室。孩子們在上下樓梯時,有的手扶左樓梯把,有的扶右樓梯把。有的推推搡搡,搶著向前跑。還有的說說笑笑,蹦蹦跳跳。你即便喊破嗓子,他們也聽不見。真像出籠的鳥一樣任意自我。有時候即使在上下樓梯前我一直強調要扶好梯把,安靜慢慢的走,還是會有小朋友不遵守規矩。

  之後,我在想:這樣孩子們上下樓梯太不安全了,得想個法子讓孩子們既不說笑又不亂跑。於是,我就自創了一首兒歌:“ 上下樓梯要注意,一隻小手放背後,一隻小手扶梯把, 不蹦跳,不擁擠。上下樓梯有秩序,安安全全是第一。”我教幼兒學會兒歌后,在上下樓梯時都會先背背兒歌,並按照兒歌做好,也請幼兒相互監督,一段時間後有了明顯的改善。

  教育不是過多的約束,讓孩子們從學習中自己體會規則,簡單的兒歌時最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