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數學的方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提高數學的技巧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絡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儘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裡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的精神。 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係,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敵意與戒備心理,化解同學間的小矛盾。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體的溫暖,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鬆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緻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讚許,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啟用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等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善問。為此,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地點撥、示範,指導學生提問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途徑,並能給予正確評價。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教學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資訊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援系統。學生自主活動與人際合作需要相互支援,平時良好的師生關係,同學間相互團結、友好關係,有利於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其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大膽地猜想、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提高數學的妙招

  1.抓重點

  數學總複習,決不能只是多做一些題目,應該複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一共有十二冊書,內容很多,要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內容複習。如複習數的概念時,就要抓整數、分數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又如整、小數應用題,千變萬化,種類很多,複習時就要抓數量關係和分析、思考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對一些掌握較好的知識,只要適當複習,引起回憶就可以了;對一些還沒有掌握住的知識,就需要重點複習,把它們徹底弄懂。

  2.抓串連

  數學知識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絡的,總複習時不能把它們孤立起來死記硬背。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把有關的知識串連起來,能幫助我們理解,幫助我們記憶。如比、分數和整數除法之間是有關的,比的性質、分數的性質和除法的商不變規律也是一致的,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絡,就能掌握住一大片知識。

  3.抓比較

  有些數學知識之間容易混淆,要把那些往往會弄錯的概念、練習題列舉出來,相互比較,把它們正確地區別開來。例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在有的時候可以是相同的,但在處理二者的結果時,往往容易混淆,因此在總複習時,要把多方面的知識進行比較,靈活的綜合運用,這對提高解題能力是很重要的。

  4.抓合理安排

  另外,還應當合理安排時間,切不可整天埋頭去啃書本、做練習,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豐富的課餘生活能調節大腦,提高複習的效率。

  快速數學提升成績小妙招

  一.迴歸課本

  從高一開始,學生就應該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同學們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做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要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另外,同學們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學生日常在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要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地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學生平常在做作業時,不但要做得整齊、清潔,還要有條理,作業獨立完成,講究效率,拖沓的做作業習慣容易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

  四.寫好總結,把握規律

  要想學好數學,學生們應該經常做好總結,把握規律。通過與老師、學生平時的互動交流,可以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應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