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學好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教兒童學數學,不像在學校,受場地及人數限制,可以靈活多變,不只是在家裡坐在凳子上輔導,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能找到數學問題的就提出讓他去想。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兒童學數學的方法。

  兒童學數學的方法有什麼

  1、在家裡給孩子輔導數學,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覺得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於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那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如何判定你已經寫完了?有規律嗎?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這一規律後,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於11?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後提出兩個數的和等於1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孩子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有時,你做家務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題給他做,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幾何圖形,叫孩子說說這個像什麼?比如畫一個圓,讓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說像大餅;像圓圓的月亮;像媽媽漂亮外衣的鈕釦等等。只要是圓的,不管說什麼都對,說得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及觀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編的題, 能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

  養金魚是小孩子挺喜歡的事。為讓孩子做減法,可編制“金魚缸中有5條金魚,死了一條,還剩下幾條?”有過養金魚經驗的孩子不一定就簡單的回答4條,他要提出這條死了的金魚撈出來了沒有?這樣他就有兩個答案:4條或5條。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可培養孩子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豐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為兩類。按什麼方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特別是孩子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動、植物分,或按海產類或非海水類分,也可按炒菜、湯菜分;冷菜、熱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學一點分類思想,還豐富了生活知識。

  3、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現有5個角。繼續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孩子都看過能伸縮的活動推拉門或防盜窗,這些門或窗的結構是四邊形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邊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圍一個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後壓一壓,看那個會變形。讓孩子領悟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領悟出某些結論,為創造發明打下基礎。

  兒童學數學的遊戲

  1、倒述數字

  倒述數字要求兒童將大人口授的一串數字以相反的次序倒述出來,如口授123時倒述為321。在倒述數字時不容許看寫出來的數字,或自己用毛將口授的數字用筆寫下來。這要求兒童十分注意聽,馬上將數字記憶,同時要用心去想即是通過逆向思維將數字的次序倒著背出來。1987年調查中發現有8.5%的4歲兒童和72.5%的5歲兒童中能倒述2位數;有7.4%的5歲兒童,有74.5%的70個月兒童,有98.5%的76個月時能倒述3位數。1995年發現4歲時有82%人能倒述2位數,有25%人能倒述3位數,還有10.2%人能倒述5位、3.4%能倒述6位數。比內L-M量表要求7歲倒述3位,9歲倒述4位,12歲倒述5位,只有高智商成人才能倒述6位數。韋氏1950年指出,複述和倒述數字是一種測定智力的方法。如果成人不會複述5位數和倒述3位數,有90%的可能性診斷為智力低下和記憶缺陷,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來完成任何艱苦的工作。

  2、倒數數

  倒數數就是從大到小倒著數數,如54321。學過用兒歌倒數的兒童從3歲半就能倒數10-1。兒歌押韻,順口:123,321,1234567,7654321。先學會背熟7-1,往上加10,9,8就很容易了。倒數的關鍵在10-9上,如重點練習100-99,90-89,70-69……,經過練習的兒童都能從自己背數的最大數倒數到1。1987年普查未經訓練的兒童,在44個月時有7.4%的兒童,在54個月時有75.6%的兒童能倒數5-1。在46個月時有10.5的兒童,64個月時有7***%的兒童能倒數10-1。在48個月時有7.2%的兒童,74個月時有25.6%的兒童、80個月時有95.6%的兒童能倒數20-1。4歲兒童中有5.4%的孩子能倒數30-1,76個月時則有72.3%的孩子能倒數30-1。66個月時有8.2%的人會倒數50-1,其中有4.8的人會從100倒數到1。比內1916年量表將20倒數到1安排到8歲,國外許多專家認為7歲之前不可能從20倒數到1。

  比內L-M1972年量表將此項取消,作者認為中國兒童之所以能倒數數因為中文數字是單音,易於學習和背誦。尤其從11-20沒有規則的變化,所以較容易學會倒數數

  3、分左右

  我國兒童學會分清左右是因為早拿筷子,幾乎所有會拿筷的孩子都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個別左利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用左手拿筷子,所以從26個月就認識自己的右手了。家長經常同孩子在鏡前做遊戲,孩子就會快速指自己的左眼、右耳、左肩、右膝、右夾肢窩,左肘等部位。孩子分清鞋的左右最早是23個月,多數是33個月,僅有個別獨立能力被剝奪者才拖到52個月。國外無論比內量表或格塞爾量表都認為兒童應在6歲時才能分清左右,連1978年麥卡錫的兒童遊戲量表也規定5歲才作分左右的遊戲測試。

  分左右是認識空間方位的感知覺。住在北京和其他古老的有城牆的城市,孩子比較容易分清東南西北,幾乎4歲就分清楚了。在殖民地城市如廣州、上海、天津等地,即使許多成年人也未必能分清東南西北。所以空間方位的認知受地域的影響。

  4、知道自己幾歲

  從10個月起,如果大人問“你幾歲?”時,寶寶會豎起食回答,到15個月時就會自己說“1歲”。說話較遲的寶寶到28個月時就會自己說“兩歲”。但是比內量表和格塞爾量表都認為應當5歲才能正確回答自己折年齡。

  5、畫正方形

  3歲左右的兒童畫出的正方形要求至少有一個是直角。我國兒童從30個月就可以學會畫下方形,較遲的也在44個月學會了。因為許多漢字是正方形的,孩子們從閱讀中看慣了正方形文字,有些家長也讓兩歲半前後的寶寶學寫漢字,所以畫正方形對我國兒童來說,比較容易。學畫正方形的年齡比內量表規定為5歲,格塞爾規定為4歲半,平時篩查用的DSST量表***旨蘭克伯格1967***定為4-5歲。

  6、認識硬幣和找錢

  在50個月時有74.6%的兒童會認3種硬幣,到53個月時有76.8%的兒童會用1和2分湊成5分,或1角,5角湊成1元。有78.2%的5-6歲兒童學會用硬幣做買賣的遊戲。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教孩子認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