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生成之數學習慣養成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堅強後盾。只有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高效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習慣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重點要培養以下習慣:
  一、做好充分課前準備的習慣
    經常發生這樣的現象:上課時老師剛揭示完課題,學生就忙的把書開啟,以此來應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乾脆就搬著書本來念。看書的時間佔用了他們思考的時間,聽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可想而知,一節課他們能學到什麼。
     如果學生已經預習過了新知,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有翻書唸書的現象發生了。作為老師,從學生上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做好課前準備。(即預習、做學具)要把每天的預習任務佈置細:預習什麼、如何預習、需要掌握什麼、遇到不懂不清楚的地方又該怎麼辦,等等。
   如果有操作性的課,教師更要提前佈置:需要做什麼、怎樣做、做好如何放等等。可將任務,寫在黑板一角,提前兩天佈置。教師要把好檢查督促關。有質量的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率。
    二、聚精會神,認真傾聽的習慣
   從無數個課堂我們會發現,聽的認真的學生,成績一般都很好。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不僅是因為智力,很多是由於不會聽造成的。可以說會聽就是會學。聽什麼?聽老師的講解、聽同學的精彩回答。要養成,別人張嘴立即靜、目光跟著老師轉的習慣。對於走神的學生老師要及時提醒:靜一會、給他一個眼神、輕輕的走到他的身邊、讓他回答一個問題等等。
             
  在課堂結束時,還可安排一個小環節:你最欣賞誰的回答,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給自己打打分等。相信對學生的學習會有所幫助。
  當然教師也要認真研究教材,改進教法、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用課堂來吸引學生,只有學生對數學充滿了興趣,他才會親其師聽其道。       
  三、敢於質疑問難的習慣
 課堂上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留給學生寬鬆、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對於每節課提出疑問。例如:在教學等式的性質時,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很容易得到: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所的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由於有一部分學生,已經預習過此部分內容,他們提出了疑義,為什麼書上會是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呢?為什麼不能除以0?可以乘0加0或減0嗎?在老師的引導、學生的激烈討論後,對於等式的性質,他們就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可能剛開始,他們提出的問題未必有價值,但在老師正確的引導、鼓勵、訓練下,他們質疑的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及時複習,認真做題的習慣   
態度決定一切,學生作業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習的質量。要求學生要專本專用,不能有語文、又有數學、還有英語。要準備好課堂練習本、家庭作業本、演草本、改錯本等。本子準備情況可由組長督查。
    對學生作業提出要求:認真細心、獨立完成。可將這幾個字,寫在每本本子的扉頁上,以做到及時提醒的目的。做計算時要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檢查算式檢查得數,將過程驗算一遍。做應用題時,要認真讀題多讀題,讀懂題,說說分析的過程再做。要做到課堂課外一個樣,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給學生找學習的榜樣,經常舉行作業展,以此促進學生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對於屢教不改態度不認真的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五、勤於閱讀數學書籍的習慣
    蹉跎莫遺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讓孩子去讀書吧!最近幾年讀書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學生讀童話、讀名著、讀散文,讀……但讀數學書籍的卻很少。可以給學生推薦幾種適合他們看的,像:數學報、數學小故事、數學遊戲、數學名人故事等。多鼓勵他們寫數學日記、寫讀後感、寫數學小論文、辦數學小報等。通過對數學書籍的閱讀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總之,開卷有益。
      只要堅持不懈,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也將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