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育隨筆

  五年級的學生思維有了一定的廣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挖掘他們的潛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有人說“老師與學生,是永遠的貓鼠大戰”,在他們之間永遠有一場或大或小的戰爭。也有人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有了它,老師與學生能更融洽的相處。在這兩者之間,相信很多人都認同後者。是的,我也不例外。我相信有了愛,我們就會有更多的快樂。

  幾天前,幫著一位老師做了點小事情,可他很客氣買了點碧根果給我們吃,說是答謝我們。看著這碧根果,我想很多同學一定沒吃過,即使吃過也是少之又少。不如,看看今天誰的表現最好,作為獎勵給他們,他們一定很開心。上午放學時,給了兩個比較活潑的同學,兩位學生喜滋滋的回家了。經過一天的觀察,下午放學前,獎勵了十來位學生,每位學生的臉上都樂開了花。這時,有同學問:“老師,這好吃的,是你買的麼?”我說:“不是。”“那是哪來的啊?”他好奇的問。我笑眯眯的說:“這個是別的老師給的呀!” “那你吃了沒啊?”我笑了笑沒有回答,看著同學們好奇的玩弄著手裡的小禮物,我笑著說:“雖然這小禮物比較少,但是這可是好東西哦,對身體很有益的!”“老師,我猜你一定沒吃!”我驚訝的望著他。剎那間,他的一句話久久的在我耳邊迴繞,“老師,你和我媽媽是一樣的人。”我說:“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不會享受,好東西都留給我們。”我望著他,有點吃驚,然而接下來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老師,明天我把你上午給我的那個碧根果帶給你吃。”說著,他背起書包走出了教師……看著他小小的背影,我的眼角溼潤了,今天他讓我認識了一個另一面的周杰。這都是源於愛。

  其實,在教育的道路上,愛一直伴隨在我們左右,只要你願意付出,必將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問我愛是什麼?那愛就是冬日裡的一束陽光,愛就是春天裡的一縷微風,愛就是漫漫長夜裡的一盞燈光,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以愛心從事教育,就能使學生茁壯成長

  篇二

  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丟擲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滑鼠。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教師做到了:1、 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在這個教學筆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篇三

  週五教學商的近似值,五年級教研室朋友們的備課資料,很受啟發。但為了提高效率,我並沒有採用此教案。為了持之以恆,我仍以聽算練習開課。在學生聽算練習之後,我出了一道乘法算式3.85*0.208結果保留兩位小數,讓學生求近似值。本來此節學生掌握得就不夠好,在此複習一下不失為一件好事。在此學生彙報時強調,保留兩位小數關鍵是看小數點右邊第三位,保留一位小數是看小數點右邊第二位,保留整數是看小數點右邊第一位……。為這節課鋪路。

  然後我說,在生活中有時在計算除法時,我們會遇到除許久都除不盡,而又不需要這麼精確。我們也會用到商的近似值。然後我將例題拋給學生。由於在前面已經用掉了一些時間,因此,在此我直接提醒學生錢的最小單位是多少,注意思考除到小數點右邊第幾位就行了?在學生們獨立做完後,彙報後我重點強調了求商的近似值基本方法,一、弄清商要保留幾位小數;二、計算出商***注意要比保留的位數多一位***。在此我突然想到對餘數的分析,我讓學生看,此時餘數是多少?讓學生明白,商不變,餘數會隨除數與被除數的擴大而擴大相同倍數。真實的餘數要縮小相同倍數才能找到。***這也讓我本想留給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減少了幾分鐘,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是否可取***。緊跟著,我讓學生練習了一道商保留一位數的題,訂正時,我將練習六的流程圖給學生展現了出來。然後,我讓學生獨立去計算了第五題,在此將進一法和去尾法給學生理了一下,在我沒講時,只有一位學生採用了進一法和去尾法。講後,雖然當時學生們都紛紛點頭,但我仍然發現,有的學生是沒有根本掌握的。又不知到什麼時候可給他們補足了。作業我將第一第二題分別選了一道讓他們做,效果一般。

  教學反思

  1.例項 教師講的少

  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嗎?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彙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2.例項 合作流於形式

  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後,學生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