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用題論文發表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對學生過去所學概念的掌握程度、計算技能是否形成,能否綜合地運用己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檢驗,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摘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專案,通過應用題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於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及時的鍛鍊,而且還能夠間接的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生活。所以在教學中優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達此目的,就要創設生活化情景、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解題策略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以及數學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協調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 探索

  一、結合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而應用題正是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一個“過渡段”,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有效的結合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交叉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應用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教材中的應用題較多的是經過數學處理的“形式化”常規習題,遠離學生生活實際。使得許多學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對應用題產生恐懼心理,也會喪失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所發生的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喜歡充滿樂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有必要對教材中應用題的選材,作一下改編。教材的編寫是面向各地學生的,但不一定適合當地的實際,我們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書本上的應用題改編成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創設一定的情境呈現給學生。這種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圖景,也可以是圖表、對話、文字敘述,甚至漫畫等形式呈現數量關係。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數學,激發他們對應用題的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

  二、活躍思維,明確思路

  有些應用題,學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於思維定式的影響,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轉換思考角度,讓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張明期終考試語文、外語、科學的平均成績是76分,數學成績公佈以後,他的平均成績提高了3分。張明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按照常規解法,可知張明期終共考了四門功課,要求數學成績,可以用四門功課的總分減去其中三門功課的總分。由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3分,那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就是76+3=79***分***,四門功課的總分為79×4=316***分***,語文、外語、科學三門功課的總分為76×3=228***分***,所以張明的數學成績為316-228=88***分***。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假設張明數學也考了76分,這樣四門功課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實際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績正好分給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這樣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我們就能很快地算出張明的數學成績是76+3×4=88***分***。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獨立嘗試探索:新課改確定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充分肯定其成績,幫助他們必要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當學生獲得初步結果時,教師又應督促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成為“救世主”,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或作過多的提示講解,而應成為一個鼓勵者和有益的啟發者——提出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交流探究:筆者認為,學校教學必須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相互瞭解彼此的見解。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這樣,既達到增強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認知能力。

  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瞭解題設想。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數學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相互之間受到有益的啟發。通過討論還能披露謬誤,及時糾正學生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的偏差。這樣學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題思路、策略,也進一步掌握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使學生不僅豐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習的廣泛遷移。

  四、及時更正,善於總結

  在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更正,明確錯誤點,進行科學的分析,以便能夠藉助錯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也要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閃光點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當然也要著重鼓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逐步體驗成功。我們必須堅信: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必能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另外,為使學生主體的認知結構更趨向穩定和加強,使主體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診視學生思維過程中的每一個“成功點”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並儘可能及時地讓學生表達出來,及時地總結、歸納,使這些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及時納入到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中去。

  五、學以致用,提升技能

  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地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能夠得以優化與結合。?如:在學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後,設計這樣的習題“蔬菜專業戶王大伯有一塊地,面積是2400平方米,要種一些蔬菜,請你幫忙出出主意,種哪些蔬菜?按什麼樣的比例來分配?並算出各種蔬菜的種植面積。”引導學生對於理論知識進行回顧,同時促進他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吳文勝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若干思考- 教學研究***河北***, 2005.

  [2]劉友紅 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當代教育論壇: 教學版, 2010.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