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數學教學畢業論文

  數學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高度抽象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資源應用 》

  摘要: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數學教學方式也在某一程度上發生著改變。從以前的老師板書教學,到現在的多媒體教學,無不在詮釋著一個觀念,那就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以前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教學質量。然而,我們現在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它可以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瞭解書本知識,也能使課堂變得趣味化。本文主要研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資源的應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老師在教學方面的形式也隨之改變著。數學在眾多學科中既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最重要的學科。所以,學好數學很重要。由於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大部分的學生不喜歡數學,然而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可以把數學知識很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性。因此,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資源,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也會慢慢出現到每一節數學課堂上。

  一、使用多媒體資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改之後,都要求上課要以學生為中心,特別是對於初中老師,要時常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並且還要不斷的改變以前的傳統教學方法。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把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轉變為比較直觀的知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書本知識。這樣就不會使大部分的學生厭倦數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實現了課改的要求。

  ***一***培養興趣

  使用多媒體資源,不僅改變了以前的老觀念,還把以前枯燥的數學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了。我們都知道,數學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在以前老師只能用嘴給我們講出來讓我們去想象,而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它可以把那些抽象的東西直接放映出來,讓我們看的更直觀,這不僅能夠提高我們對數學的興趣,也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建立學習平臺

  在使用多媒體裝置的同時,可以給學生建立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自由的學習,自由地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老師上課講的知識如果沒有聽懂,學生可以把老師上課用的資料拷貝下來,自己下去再琢磨。假如有些同學上課很多知識點都沒聽懂,如果按照以前的觀念,可能下課不知道該問老師哪些地方。但是應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自己拿著課件自己學,有哪裡不懂,也可直接問老師。這樣不僅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也使學習效率大大地提高。

  二、多媒體資源在初中數學

  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佔了很重的地位。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可能都需要藉助多媒體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使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生面臨的階段正是思維比較活躍的時候,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知識更直觀,更清晰地出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並且也給了他們更大的思考空間去思考。

  ***一***突破難易點

  我們都知道,在初中數學中,幾何知識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很多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是很難解決的,有時候老師講很多學生也理解不了。這時候藉助多媒體,可能會更好的讓學生去理解。比如,我們在數學方面經常會遇見數形結合的題,這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不理解這類題,這時候藉助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更清晰,更直觀地看到題的理解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理解起來簡單,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用於創設情境

  數學是一門比較精密,抽象的學科。在多數情況下,數學比較能鍛鍊人的設想能力。如果在數學課上沒有一些情境,那麼數學課堂會是非常無聊的。因為數學課大部分都是需要設想的,所以這個時候利用多媒體會大大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利用多媒體,不僅會緩解上數學課的壓力,也會活躍一下氣氛,還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些題可以利用多媒體,並且加入一些動畫,聲音,視訊等情景,創造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還能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使數學課堂更加的創新化,增加學生的興趣。

  ***三***提高教學質量

  在以前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都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講練習等,這些大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而使用多媒體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也不用因為板書而浪費掉講課的時間,也不用因為擦黑板而浪費時間,使用多媒體就會讓老師節約下來很多時間給學生講一些其他的知識點,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僅能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利於實現新課改的要求,突出數學知識點的難易點,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所以,老師要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的靈活性,趣味性和直觀性,去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戴長庚.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資源的應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4,***13***.

  [2]高培良.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神州***上旬刊***,2013,***11***.

  [3]張劍輝.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04***.

  篇二

  《 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思考 》

  摘要:新課改中對當前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活動中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應如何改進以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本文就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闡釋,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因材施教;自主學習;學習方法

  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已經不再能夠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的的大方向指引下,改革課堂教育,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作為數學教學的方向是當前數學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致力於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學理論方法的學習。小學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數學學習,其基礎抽象思維的欠缺造成了數學相關知識理解力有限,而要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僅僅依靠知識點的灌輸和反覆練習是不夠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數學學習由教師被動傳授轉變為教師輔導和學生求知之間的有機結合,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文章就對具體問題展開分析,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項內容。

  1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動力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過一個經典的教育觀念:“有教無類”。在教育活動中每個學生資質有所不同,知識結構和思維水平也有一定的差異,教育活動如果要實現素質教育,靠一刀切地用一種方法應對所有學生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而根據教育物件的差別,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滿足客觀環境對教育教學方法的需求。而因材施教在教育方法上的最佳體現就是分層教育,所謂分層教育是指標對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以適應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需要,採用分主題、分階段、分年齡、按照能力差別有所側重地開展教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的教育形式。在分層教育中一門課程可以按難度不同,比如分成A、B、C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能力不同自由選擇。這樣的教育模式,可以實現因材施教與學生自由選擇的匹配,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同時由於自由選擇,也保證了公平的教育機會。例如:在做“計算陰影部分面積”的相關題目時,教師可以給出多種圖形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從簡單的正方形,長方形到稍微難一些的三角形,半圓,越複雜的圖形求解所需要的技巧越高,而所有學生中必然會有一些有能力挑戰更復雜的圖形,而對於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掌握圖形計算的基本知識從簡單圖形的面積求解上也可以實現,而這種分層教學可以使能力突出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在答題活動中獲得一定的精神鼓勵和學習動力。但此類分層教學要注意就低不就高,一定要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來設計難度,否則大量學生無法涉足高難度的題目會對學生整體造成挫折感,對其學習熱情形成負面影響。

  2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新課改對於教學的要求在於讓教學方法側重與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學習主要針對考試和對教材內容的記憶,數學教學只死記硬背數學理論很難起到好的效果,而真正讓學生實現數學能力的提高跟學生數學方法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由知識點的傳授轉向對數學方法的傳授和讓學生熟悉數學的普遍規則和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教給學生數學知識以外,還要注意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去自主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求知主體應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效果也才會提高。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往往教師依據教材而亦步亦趨地教學,教師對於課堂內容的設計缺乏靈活性,學生自己觀看教材所學習的結果和聽課並無本質的區別,這就造成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不高,而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提升不起來。學生對數學自主性學習的現象只能是或然的,依據學生自己興趣而產生。這並不能實現數學教學上科學化教學和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而要培養出學生整體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課堂教學的僵化模式而對課堂進行一定的設計和靈活性改動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之前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看看能否把具有參與性的課堂實踐,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有機地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在課堂中更多地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啟發式和引導性教學發掘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的看法和其對數學難點的認識,同時通過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瞭解和分析對課堂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進。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改革現有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把素質教育作為根本方向對教育模式進行的系統改進,而方法的實施在教育結果上的體現最終還要看教學中實際的效果,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建議是理論上的,同時也是建設性的,具體效果還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出於教育環境的發展的要求,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必將是今後的方向和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更新現有教育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完善和素質教育的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玉元.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27期.

  [2]何俊萍.數學教學中的“玩物立志”[J].數理化學習,2014年05期.

  [3]孔濤濤.淺議如何密切聯絡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J].數學教學通訊,2014年13期.

  [4]徐麗霞.在有效數學活動中體現數學教學本質[J].文理導航***下旬***,2014年05期.

  [5]劉立新.數學源於生活***淺談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6期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