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數學畢業論文

  學科教學是創新教育的載體,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的數學,它與創新教育的關係如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關於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 》

  摘要: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早已步入課堂,為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徹底改變了“粉筆”+“黑板”的教學,融生動逼真的動畫,清晰的文字註解和悅耳的聲音於一體,引領學生進入一個圖、文、聲、像並茂的空間,優化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與以往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率,化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識變為熟悉的、具體的知識,營造情境、開闢思維空間,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數學教學;運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特徵是實時性、直觀性和互動性,它體現現代教育技術的主要特點,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以抽象性為主的初中數學,涵蓋了抽象的、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很久以來,許多教師積累不少傳統教學的一些直觀、形象的解決方法,然而,沒有從根本上處理這些抽象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促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反覆顯現,提供直觀形象的學習資料及技巧、技能訓練的典型習題,畫圖、演算、證明示範,營造一種新穎的教學情境,變“動態”為“靜態”,“連續”為“定格”,讓“微觀”表現“巨集觀”,“抽象”呈現“具體”,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結構,更好地觀察數學現象,分析探索數學過程,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幫助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營造情境,激發慾望。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集聲、光、色、形於一體,以影象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給學生新異的刺激,提供直觀、多彩、生動的形象,多種感官同時接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多媒體技術以鮮豔色彩、優美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諸多例項,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課件演示三幅圖:一架飛機、一個等腰三角形、人民大會堂,一一閃現,紅線顯現對稱軸,學生觀賞,影象模擬逼真,活躍氛圍,營造意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求知慾,調動學生參與意識。

  第二,實現生動、形象的顯示。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抽象枯燥的內容進行生動、靈活、形象、多變的演示,取代教師冗長的講授,使難於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形象、生動、易懂、易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成績較差的觀察演示輕而易舉地獲取新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學“正方形”一課,多媒體課件將平行四邊形較長的一組邊同步縮短,使“一組鄰邊相等”,然後使一組對邊繞著同一鄰邊的兩個端點同步旋轉,使“一個角是直角”,演示“平行四邊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再演示“矩形→正方形”、“菱形→正方形”的變化,展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揭示正方性的性質,促進理解及記住正方形的定義和性質。

  第三,再現事實,呈現過程。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把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全部內容再現,讓教學過程生動形象,難以覺察的清晰地呈現給學生。例如教學“角的認識”一課,如何畫角是這一節的重點。以往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畫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例如學生走神,教師畫圖時不注意看;作圖時身體遮擋住視線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情形完全不同。多媒體演示畫角的步驟和基本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留下了深刻表象。結束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角,讓學生自己畫角。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畫角方法清楚明瞭,事半功倍。

  第四,人機互動,促進能力發展。上機做練習,加強“雙基”訓練,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計算機上做練習,增加練習量,強化“雙基”訓練。練習設計為選擇、判斷、填空等形式,擴大練習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有助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實現數學教學的限時訓練,有的學生懂了不會做,會做做不對,做對快不了,為什麼呢?缺少長期的限時訓練。無論測驗還是考試,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提高教學實效,必須訓練學生快而準的解題,堅持限時訓練。進行限時訓練是不容易的,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數量的題目,時間一到,沒完成的學生不肯停下,被迫停下還想剛才的題目,嚴重影響後面的學習。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對每題或每幾題限制時間,時間一到,計算機停止執行,迫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根據反饋及時調整,運用網路傳輸功能,隨時隨意抽查學生的解答情況,或把某一代表性的解答輸到大螢幕上學生觀看,做完後,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成績,準確地掌握練習結果,有效地調整教學。這樣,人機互動反饋,視聽結合。由單一的講、枯燥的練習到上機操作,與計算機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學習效率獲得提高,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的內容,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應用的注意的問題

  任何事物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一定遵循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適時、適地、適度地加以應用,不能走極端。多媒體不能代替教師,不能替代數學活動,多媒體課件不宜照搬。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圖、文、聲、像結合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切記不能該用多媒體時不用,不該用時無目的,無計劃地濫用。恰當地設計、開發多媒體,使之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機整合,優化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實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斌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2***:113-114.

  [2]鍾燕.淺議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0***67.

  [3]吳忠炎.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149-150.

  [4]賴世明.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31.

  篇二

  《 數學教學德育教育的滲透 》

  摘要:德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方向、是靈魂,位居各育之首。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培養學生德育方面,應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尋找德育點,有機滲透德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

  一、引言

  有句話說“百年教育、德育為先”,可見學校教育將德育教育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如何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掙脫出來,注入完善的、科學性的內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教育模式。數學雖作為一門理性學科,卻蘊含著豐富德育內容。可以根據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德育滲透的教育,使得小學生不僅學到書本的知識,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數學學科教材中

  根據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注入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內容。做到有機結合,自然滲透的效果。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剛剛步入學校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認知社會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萌芽期,所以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工作從此刻開始,進行滲透德育教育。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如細雨,潤物無聲,數學學科是沙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而小學生猶如長在沙土裡的嫩草,吸吮著沙土中的水分。因此,小學數學中德育滲透,就是將德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學生個體內在的思想品德。而數學教材是教學工作主要使用的教學工具,也是授課的依據,更是小學生獲取知識與理解做人的來源,由此,編制科學有效的數學教材為課堂授課提供有益的方式。在人們以往的觀念中,德育教育應該只是和語文、思想品德等學科有關,以目前的教育內涵來看,這種觀念是落後的,也是十足錯誤的。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有教育名言:“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見,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課堂中來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原則性的教育。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課堂中

  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與知識,滲透德育教育。諸如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例題、習題、註釋、解析中,融入不少進行德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以及由說服力的數學資料或知識點。將德育因素融合數學知識進行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模式。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無論是在備課中,還是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找準在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切入點,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數學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可以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要授課的內容加入生動的德育元素。重要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聯絡教材,聯絡小學生生活實際,善於將滲透德育教育延申到課堂內外。

  四、課堂內外相結合,通過數學活動進行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還應該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外數學活動滲透德育。要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與實踐性,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情境,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讓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於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將知識迴歸生活,做到學以致用是數學學習的本質歸宿,學生要有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意識。如在學習乘法估算後,讓學生回家後調查每個人一天的用水量,回學校後估算全班60人一天的用水量,再估算全校三千多人的用水量。在鞏固新知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了水資源的寶貴,珍惜水資源、節約水資源的思想就會在小學生們小小的心靈紮根。又如,在學生學過統計後,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的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我校附近的垃圾場影響環境的現象,最終總結出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讓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再比如,培養小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時,督促小學生手、口、腦、眼、耳多種感官並用,這樣做,不但能擴大小學生的資訊源,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也能滿足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學“長方體認識”,可以先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長方體實物,如:火柴盒、粉筆盒、磚頭等,這些物體都是長方體。然後讓學生自己列舉長方體實物***書櫃、木箱、厚書、鉛筆盒等***,通過感知實物,學生對什麼樣的物體是長方體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從而感受美、享受美。

  五、結合數學學科特點,通過德育滲透,培養良好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科學性與邏輯性很強,但可以讓小學生在學好數學的同時從中養成嚴格、認真的好習慣。顯而易見,小學生計算粗心,錯誤率高。而提高計算能力就一定要養成仔細計算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不要抄錯數,看清是什麼運算,加減時注意進位和退位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簡而言之,只要教師善於挖掘、善於捕捉,時時注意、注重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數學學科的的德育教育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效,最終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齊建華.數學教育學[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07

  [2]管建福.小學數學教學藝術[M]2000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