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通訊學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行動通訊的大發展,無線通訊日益受到重視,其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通訊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通訊學畢業論文範文一:TD—LTE關鍵技術和引入策略研究

  【摘 要】文章以TD-LTE的業務背景為切入點,在介紹TD-LTE的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對於在目前的TD-SCDMA網路與2G網路並存情況下,考慮TD-LTE的引入策略以期降低網路建設成本,提升網路利用效率,為LTE網路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TD-LTE 業務需求 引入策略

  1 概述

  在行動通訊話音業務繼續保持發展的同時,對IP和高速資料業務的支援已經成為移動通訊系統演進的方向。移動資料業務是推動目前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TD-LTE作為準4G技術,以提高資料速率和頻譜利用率為中心目標,以OFDM為核心技術,採用扁平網路結構,在20MHz通道寬度下使下行峰值速率提高到100Mbps。如何引入LTE網路,成為運營商所關心的重點問題。

  2 TD-LTE業務背景

  3G網路的規模化應用推動了移動資料業務的井噴式增長,移動資料業務收入已經成為運營商業務發展的重點。與此同時,移動資料業務的興起帶來了很多新應用和新市場,移動視訊、大容量檔案傳輸、移動網際網路這些高頻寬業務導致3G網路容量和業務承載的壓力大大增加。

  目前使用者對移動業務的新需求有以下方面:

  ***1***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發展的需求

  已有的2G和3G網路仍然是以話音通訊為主,支援高速移動的網路。隨著移動網和網際網路的融合加劇,大量的網際網路業務被移植到移動網際網路上,移動網際網路隨時隨地接入的方便性,使得人們越來越期望通過無線網路獲得與固定網際網路同樣的速率和體驗,提高移動資料傳輸速率的需求更為迫切。

  ***2***視訊類業務需求

  移動視訊業務是3G網路的業務特徵之一。根據預測,在未來的資料業務中,視訊類業務將佔據網路總流量的28%,成為第二大流量業務。由於視訊類業務對於頻寬需求較高,目前的3G網路對於視訊業務的支援也有一定侷限性,為了更好地支援以視訊作為表現形式的各種業務***如多路視訊同傳業務等***,需要進一步提升資料傳輸速率和網路頻寬。

  ***3***互動性業務需求

  在目前的各種移動增值業務中,互動性業務多以休閒娛樂類的業務為主導,傳輸速率的限制使得移動辦公等業務推廣較慢。隨著業務和網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升網路速率,才能更好地支援如大容量的檔案傳輸、移動辦公、移動視訊會議以及在生活中的移動支付、導航、醫療等各種互動性業務的開展。

  ***4***物聯網發展

  物聯網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通訊,支援資訊化,讓資訊成為經濟發展、社會改善的要素,被稱為資訊社會的第三次大的變革。它將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利用RFID技術、無線資料通訊等技術,大量進行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訊和資訊聯絡也給網路提出更大更高的需求,推動新一代寬頻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和普及。

  由於各種新業務對於頻寬需求的不斷增長,推動了無線網路的不斷演進和發展。無線寬頻接入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市場的激烈競爭,為應對這些挑戰,3GPP R8推出以OFDM接入為核心技術,支援20MHz系統頻寬,扁平、高效網路架構的LTE技術。

  LTE系統的技術需求目標包括: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和頻譜利用效率;提升小區邊緣資料傳輸速率;無線接入網路延時低於10ms;支援可變頻寬;支援異系統的協同工作;增強的MBMS;降低CAPEX和OPEX的成本;降低從R6 UTRA空口和網路架構演進的成本;系統和終端具有合理的複雜性、成本和功耗;支援增強的IMS和核心網;儘可能保證後向相容,當與系統性能或容量的提高矛盾時可以考慮適當折衷;有效地支援多種業務型別,特別是分組域業務***如VoIP等***;系統應能為低移動速度終端提供最優服務,同時也應支援高移動速度終端;系統能工作在對稱和非對稱頻段;應支援多運營商的鄰頻共存。

  3 TD-LTE關鍵技術

  LTE系統同時定義了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兩種方式。LTE TDD技術統一了最初提出的兩種幀結構,以TD-SCDMA幀結構為基礎,為TD-SCDMA成功演進到LTE以及4G標準奠定了基礎。因此統一後所稱為的TD-LTE受到了廣泛重視,其產業化程序在運營商的大力支援下也得到了顯著發展。

  ***1***物理層技術

  TD-LTE下行採用了OFDM技術,當訊號頻寬小於通道的相關頻寬時,訊號通過通道後各頻率分量變化一致,經歷平坦衰落,OFDM在頻域內將給定通道分成多個窄的正交子通道,在每個子通道上使用一個子載波進行調製,且各子載波並行傳輸。OFDM還可以在不同的子通道上自適應地分配傳輸負荷,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或窄帶干擾。由於各個子通道的峰值正好位於其他子載波的頻譜零點處,來自其他子通道的干擾為零以及載波相互正交,於是它們的頻譜是相互重疊的,這樣不但減小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動態通道分配,也提高了頻譜利用率。TD-LTE上行考慮手持終端的耗電問題,採用SC-FDMA技術,使用多個不同的正交子載波,這些子載波在傳輸中以序列方式進行,在傳輸過程中才降低了訊號波形幅度大的波動,避免帶外輻射,降低了PAPR***峰均比***。

  ***2***MIMO技術

  MIMO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及接收天線,訊號通過發射端和接收端的多個天線傳送及接收,提供不同的傳輸能力以及空間複用的增益。同時,多天線的波束賦型能在空間域內抑制互動干擾,增強特殊範圍內的訊號,這種技術既能改善訊號質量又能增加傳輸容量。LTE的基本MIMO技術下行為2×2、上行為1×2天線陣列。

  ***3***扁平化網路結構

  為了簡化網路和減小延遲,實現低時延、低複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根據網路結構“扁平化”、“分散化”的發展趨勢,改變傳統的3GPP接入網UTRAN的Node B和RNC兩層結構,將上層ARQ、無線資源控制和小區無線資源管理功能在Node B完成,形成“扁平”的E-UTRAN結構,接入網由演進型Node B***eNB***和接入閘道器***aGW***構成;LTE的eNB除了具有原來Node B的功能外,還承擔原來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層***包括HARQ***、MAC層***包括ARQ***、RRC、排程、無線接入許可、無線承載控制、接入移動性管理和inter-cell RRM等。

  E-UTRAN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4***無線資源管理

  下行放棄採用巨集分集技術;採用小區干擾抑制技術提高邊緣資料率和系統容量;考慮系統內切換和不同頻率、不同系統之間的切換。

  4 TD-LTE引入策略

  隨著TD-LTE產業化的發展,TD-LTE網路的部署越來越近,對於已有2G和TD-SCDMA的中國移動來說,如何保護已有投資,順應市場需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LTE網路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根據LTE產業化程序時間表,2010年下半年開始策劃規模實驗,2012年實現規模商用,目前中國移動已經過四期的TD網路建設,TD網路在LTE規模商用時已經達成一定的規模,因此LTE網路必然是在TD-SCDMA網路上演進而來。從標準演進路線來看,有以下兩條途徑:

  途徑一:TD-SCDMA網路直接演進為LTE網路;

  途徑二:目前的TD網路演進到HSPA+後直接升級到LTE。

  而在實際的標準實現路徑來看,途徑一的標準制定比較順利,廠家的支援程度較好,但是由於LTE在物理層及網路結構方面都有較大的更改,演進不夠平滑,對於原來3G網路的投資保護性差;途徑二由於實際上HSPA+的標準制定以及產業化程度落後於LTE,HSPA+是否引入存在不確定性,該途徑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因此,雖然LTE的引入對於原有TD網路的利用性較差,但是目前LTE的引入只考慮從TD網路直接演進為LTE網路。

  在2G/3G長期並存的狀態下,LTE的網路定位主要是高速率資料業務的補充:2G/3G網路主要支援語音業務及低速資料業務;TD-LTE網路保證海量的資料傳輸作為資料業務的重要補充手段。在這樣的網路定位下,LTE網路建設各階段的引入策略如下:

  ***1***網路建設初期

  在資料熱點區域建設LTE網路有兩種建設方式:方式一為直接更換原有TD網路裝置,2G與LTE網路覆蓋;方式二為重新疊加一個LTE網路。這兩種方式LTE作為2G或者2G/3G業務的補充覆蓋,起到分流的作用;同時,對於室內等有高速率資料要求的區域進行LTE的重點覆蓋,解決高速率資料業務的需求。

  ***2***網路建設中期

  逐步推進LTE網路建設,在資料熱點及部分有需求的城區進行LTE建設,為城市區域提供LTE網路,解決高速率資料業務需求,或者為LTE與2G共存,或者為LTE與2G/3G共存,其共存的區域針對不同的業務需求混合組網,重疊覆蓋。

  ***3***網路建設後期

  根據資料業務的發展情況,有重點、有步驟地逐步擴大LTE網路的覆蓋。在資料熱點區域,LTE單獨組網;在其他區域,3G網路對話音業務及低速資料業務提供支援,高速資料業務有LTE網路承載。

  5 結束語

  作為準4G技術,TD-LTE以高速率大容量的資料傳輸為重要目的,關鍵技術和網路結構都有較大的改變。在與2G/3G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共存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定位和業務需求混合組網是較為合理的策略,有利於用LTE補充2G/3G網路在高速率資料業務上的不足。隨著標準制定程序和產業成熟度的發展,以及TD網路的進一步成熟,LTE網路的實際引入策略上可以進一步細化。

  參考文獻:

  [1] 沈嘉. LTE的技術創新與挑戰[J]. 電子技術應用, 2009***6***: 7-9.

  [2] 鄭有強,徐兆吉. TD-LTE業務承載能力及應用分析[J]. 行動通訊, 2010***5***: 54-57.

  [3] 楊鵬,李波. LTE的關鍵技術及其標準演進[J]. 電信網技術, 2009***1***.

  [4] 陳昌川,廖曉鋒,趙川斌. TD-LTE無線接入網介紹[J]. 通訊技術, 2009***3***: 103-105.

  [5] 胡恆傑,朱強,孟繁麗,等. TD-LTE組網策略研究[J]. 行動通訊, 2010***5***: 49-53.

  [6] 胡恆傑,樑璟,朱強,等. TD-LTE網路的引入策略研究[J]. 行動通訊, 2010***3***.

  [7] 沈嘉,索士強,全海洋,等. 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

  通訊學畢業論文範文二:一種單極鞭狀天線分析與設計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一種單極鞭狀天線的工作原理、設計方法,並給出了模型天線。針對實測結果對天線結構進行改進,結果顯示天線工作頻率在334~346MHz,中心頻率為340MHz,在整個頻帶內駐波係數小於2,增益較為穩定,均值達到2.2dBi。這種天線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重複性和一致性較好。

  【關鍵詞】單極鞭狀天線 電效能 駐波係數 方向圖

  1 引言

  鞭狀天線由於尺寸小、結構緊湊而在當今各類通訊裝置中被廣泛應用,其研究設計也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各種地面電臺及車載電臺配用了形式多樣的鞭狀天線,在艦船上也常看到林立的鞭狀天線。由於鞭狀天線在物理尺寸上仍是小天線,尤其是HF頻段低端,電阻小、電抗大,匹配困難,因此大多數鞭狀天線應用在窄帶工作狀態,頻寬大約在5%~10%左右[1]。單極鞭狀天線屬於鞭狀類裡結構頗為簡單的一種,適合於車載等便攜工作方式,體積小,輻射效率高,架設方便。

  2 理論分析

  本文設計的鞭狀天線結構採用長度為1/2波長的單極子。單極天線是偶極子天線的一半,這種天線幾乎總是高於安裝地平面,其基本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由長為h的直立振子和無限大的地板組成。地面的影響可用天線的映象來代替,這樣單極子天線就可等效為自由空間內臂長為2h的對稱振子。當然,這樣的等效僅對地面上的半空間等效,原因是地板以下沒有輻射場[2]。

  2.1 輻射場與方向圖

  架設在無限大理想導電平面上的單極接地天線產生的輻射場,可直接應用自由空間對稱振子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3]:

  · ***1***

  式中Im為波腹電流。將Im=I0/sinβl,θ=90°-Δ,l=h,***I0為輸入電流,Δ仰角,h為單極子天線的高度***。代入上式,得:

  ·

  ***2***

  由F***Δ***可知,水平面的方向圖是一個圓,即在方位面內是全向性的。垂直平面的方向圖如圖2所示。當h逐漸增大時,波形變尖;當h>0.5λ時,出現副辨;在h=0.625λ時,副瓣最大值發生在Δ=60°方向上;繼續加大h,由於天線上反相電流的作用,沿Δ=0°方向上的輻射減弱。為此,h應限制在0.625λ之內。在中波波段,為了抗衰落,要求儘可能降低超過55°的高仰角方向上的輻射,為此,h應儘可能大一些。一般情況下,h=0.53λ左右較為適宜。

  從圖2可以看出:

  ***1***通常情況下,選用λ/4的單極子天線作為標準天線。其方向圖在水平面是一個圓,在俯仰面呈啞鈴型分佈。而且,其輸入阻抗接近於50Ω,易於和常用的特性阻抗為50Ω的同軸線相匹配;其天線的增益為5.15dB。

  ***2***實際工程中,全向天線還採用一種稱作為5λ/8的單極子天線,其增益約為8.15dB,如圖3所示。當然,其接地板一般用幾個金屬桿來等效。同時,為了和50Ω的同軸線相匹配,在天線的底部採用載入線圈來抵消輸入阻抗中的容性部分。

  ***3***如果單極天線的高度取λ/2,它就相當於自由空間的全波振子,理論上說較之h=λ/4時增益要提高1.67dB。但是,這種天線的輸入阻抗高,不便於和常用的同軸線聯接,為此必須加一個阻抗交換器。

  2.2 電特性

  有效高度:有效長度對於單極子天線而言即為有效高度,它可以表示天線的輻射強弱,是直立天線的重要指標。假設天線上的電流為正弦分佈,β為傳播常數。則依據有效高度的定義:

  ·

  當h<<λ時,亦即?h→0,則式***3***可以簡化為:

  ***4***

  當振子很短時,電流近似呈三角形分佈,故有效高度為實際高度的一半。當h=λ/4,he=0.5λ/π。

  方向係數:首先討論輻射電阻,然後可由輻射電阻計算方向係數。在無限大理想導電地上,單極子天線的輻射電阻與自由空間對稱振子的輻射電阻的計算方法完全相同,僅因單極天線的映象部分並不輻射功率,故其輻射電阻為同樣臂長的自由空間對稱振子***l=h***輻射電阻的一半。當h=λ/4時,對於細線天線其輻射電阻是36.50Ω。當h=λ/8時,

  ***5***

  式中,Rrm和Rr0分別是歸於波腹電流和輸入電流的輻射電阻。圖4表示了輻射電阻隨天線高度的變化曲線,其橫座標以電角度表示,即***h/λ***×360°。當天線高度h減小時,輻射電阻下降很快。

  當Δ=0°時,由式***1***可以得到:

  f***φ***=1-cos?h ***6***[論文網]

  當h<<λ時,將式***5***及***6***代入方向係數計算公式:

  ***7***

  因為cos?h≈1-***?h/2***2,則電高度較低的單極天線的方向係數近似等於3。

  3 天線設計

  根據需求,設計的鞭狀天線中心頻率在340MHz,頻寬12MHz,採用同軸電纜饋電。天線為同軸細線結構,見圖5。

  由同軸細線結構天線的駐波曲線可知,駐波係數在中心頻率340MHz時為1.58,334MHz時為1.98,346MHz時為1.96,但是此頻寬內天線增益並不理想,是因為機殼地尺寸較小,單極天線接入有限大金屬接地板時,其方向圖有所上翹。因此在天線底端加入一個共軸金屬套筒,與同軸外導體相接到地,如圖6所示,天線的輻射體部分為同軸線內導體,長度設定為1/4波長[4]。這種套筒單極子天線可以改善頻寬與增益[5-6]。

  通過實測得套筒的直徑為6mm,長度為1/4波長時效果較好,中心頻率340MHz上駐波係數為1.28,增益為3.18;334MHz時駐波係數為1.78,增益為2.47;346MHz時駐波係數為1.99,增益為2.32,曲線如圖7所示,方向圖如圖8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對一種結構簡單的單極子鞭狀天線的電特性進行了分析,在設計改進中加入金屬套筒有效地改善了天線的頻寬與增益。這種天線體積小,方便攜帶,在現代通訊中能充分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劍鋒. 小型寬頻鞭狀天線設計綜述[J]. 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 2000.

  [2] 謝處方,邱文傑. 天線原理與設計[M]. 西安: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出版社, 1985.

  [3] Thomas A Milligan. 現代天線設計[M]. 郭玉春,等譯. 2版.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4] 張健鑫,傅光. 改進型套筒單極子天線的設計[A]. 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 2009.

  [5] 紀奕才,田步寧,孫保華,等. VHF寬頻小型化套筒天線的優化設計[J]. 電波科學學報, 2003***6***.

  [6] 王磊,傅光,陳俊. 一種新穎的套筒單極子天線[J]. 電子科技,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