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教學隨筆

  自主閱讀能力在語文綜合能力中佔據很大比例。那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傳統教學活動中難以擺脫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知識傳授“權威”者的角色出現,學生較為被動地“吸收”。在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新方法的實踐研究探索中,如何讓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由場上的“主演”轉變為場內外的“輔導”,這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猶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能力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這是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質,也是從根本上把握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向。

  一、自主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發現”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問題情境通過積極思考,獨立探索,改變全盤授予的傳統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作用,增強獨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閱讀教學則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親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閱讀中激勵他們智慧與潛能的發揮,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閱讀教學的教材多是現成文章,新知識是螺旋遞升而不是直線上升。學生對每篇課文的理解,除了藉助自身的社會閱歷與生活體驗和感受外,還可以憑藉語境***上下文***和工具書***字典***來自學掌握。俗語說得好,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學生只有樂於去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激發並培養學生樂於發現問題的興趣。

  對於枯燥無內容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與被動的,如果能夠主動發現,往往會是風光無限,其樂無窮。所以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去體驗發現的樂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閱讀教學的良好氣氛。比如:運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通過製作幻燈片展示。學生在生動的幻燈動畫中有了自主學習的興趣,樂於發現問題,並從中體驗了發現問題的樂趣,這樣的教學相信學生是不會學不到知識的,也就不用擔憂學生的不學與學不好了。

  2.其次要培養學生敢於發現的精神與善於發現的能力。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校中知識的目的,不在於知識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己獲得求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成功地引導學生髮現了什麼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的能力。我們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徹底改變老師的“全盤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善於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的精神,樹立學習的主人翁意識。

  例如教完《草船借箭》後發問: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要提請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學生問:為什麼諸葛亮會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麼。顯然,這一問題閃現著思維的智慧火花。於是,這位老師立即將它提升為:在籌劃備箭上,周瑜和諸葛亮的策略有什麼不同,即他們在考慮問題上的思路有什麼不同哪種思路好這一問,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一番爭議,學生的認識趨於一致: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樣,周瑜是以常規思路來思考的,以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諸葛亮用創造性思維來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時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課題上的一個“借”就說明諸葛亮的謀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擔心學生提的問題會破壞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多餘的。

  改變閱讀教學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應答來組織教學,教師要善於引導、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如教《豐碑》,在學生了解軍需處長可歌可泣的事蹟後,設計三個讀的環節:***1***自由朗讀,想想哪些地方讀不懂等下可以提出來。***2***檢查朗讀,每人自由讀一個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動站起來朗讀。***3***有感情朗讀,最後讓學生在優美的配樂中進行朗讀。這樣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只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充分的讀、思、問、議、寫的時間,才能拓寬學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自主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人又是個體,他有他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說讓人都一模一樣,我想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學閱讀教學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就顯得猶為重要。小學閱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閱讀教材是作者的文學創作,小學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於說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作為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於分析並支援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複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

  篇二

  在小學階段是孩子的成長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對於孩子來講培養閱讀能力非常的重要。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善於疑問,是思維的開始,是開啟知識的金鑰匙,而好奇好問正是孩子們的天性。帶著問題去學習,就會有探索的動力,收穫的喜悅。我們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容,教師的精力應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並用他們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去加深對於文字的理解。創造自主學習情境,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他們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善於啟發學生主動質疑。通過一篇篇課文教學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比如: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引導他們,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我們講解。學生經過啟發,積極性就會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慾就會強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才會減輕疲勞感,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讀書積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要儘量多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總之,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穫閱讀的成功。

  篇三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和憑藉。

  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閱讀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小學生學會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眾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愛好,養成習慣。的確,興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調動學生內在的潛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也可以說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學生就會擠時間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關鍵還在於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1.精心創設情境,培養閱讀興趣。教師可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老師可以充分結合文中優美、流暢的語言,配上一段舒緩動聽的音樂和精美、生動的動態畫面,再加上老師飽含深情的範讀,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

  學生在細細地聽、看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也會被老師美的情感、語調和生動的畫面所陶醉了。孩子們其實是很善於模仿的,老師的範讀無形中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這時他們也顯得躍躍欲試了,這時老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試讀。學生反覆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了閱讀的興趣。

  2.充分發揮想象,培養閱讀興趣。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內涵卻是無限的。只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從“有盡”的“言”中領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