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點有哪些

  高考的地理雖然說會有很多的不確定,但是總有那麼幾個必考的知識點,掌握這些知識點,才能更好的複習,提高高考的地理成績。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迴圈、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佈、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8、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線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

  29、經線和經度、連線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31、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32、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33、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斷、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5、東西方向的判斷、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6、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7、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8、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地球自轉的週期、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週期***;太陽日,24小時

  40、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41、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42、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43、地球公轉的週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迴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4、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5、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6、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週期相應地在南北迴歸線間往返移動

  47、晨昏線的判斷、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48、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鐘。

  49、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50、區時的計算、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高考地理得高分的技巧

  一定要保持題量訓練

  進入4月後,許多學校基本上都已經進入第二輪複習了。樑振鋒認為,在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複習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對考綱要求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運用,搭建起一個知識框架,形成地理思維、知識運用及知識遷移能力,並最終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科技能和素養。

  在最後階段的複習中,考生還是要保持一定題量的訓練,通過訓練、歸納、總結來提高自己複習的效率。樑振鋒認為,通過做題,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題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過對近年高考真題的研究,還可以熟悉高考命題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能盲目,而應該有選擇性地挑選比較有典型性的題目進行訓練,並且結合課本對這些典型題目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以加強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樑振鋒特別強調,高考試題中所考的知識點,全都來源於課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對課本這個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給予足夠的重視。

  提高和培養地理技能

  在這一階段的複習中,樑振鋒認為,考生起碼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視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包括讀圖、繪圖的能力培養,表格資訊資料的處理能力,以及考試技能。做到腦中有圖、胸中有圖。考生一定要多動手動筆,加強考試技巧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手腦並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

  第二,要強調地理資訊能力運用。地理試卷中大部分題目都有圖或表,要求考生能夠從圖表中收集有用的資訊***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顯形或隱形的地理資訊***,並運用地理資訊解答問題。要充分挖掘題幹,在吃透題幹提供的顯性資訊基礎上,還要充分挖掘題幹中所蘊含的隱性資訊, 保證答題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論聯絡實際。考生平常要多關注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熱點問題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國際旅遊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昌江核電站、海南生態島、東環鐵路等內容,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高考試題只有源於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充滿活力。

  做選擇題可用排除法

  樑振鋒介紹,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是基礎不夠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在知識點的活學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題時很容易被一些干擾項所誤導;基礎不牢導致能力也發揮不出來,發掘、整合資訊的能力不足,在做題時往往因為對題目的深層、關鍵資訊理解不透而導致失分。此外,答題不規範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題就因為沒有使用地理專業語言、語言描述不準確、條理不清、缺乏要點而丟分。

  針對考生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樑振鋒也介紹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題時,考生要遵循先易後難一般順序,這樣可以保證儘量多得分;選擇題可適當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區域地理問題時,要善於運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關問題時,一定要理清題意,答題要條理清晰,寧多勿少、寧全勿缺。

  高考合理分配各科答題時間的方法

  1、按試題的分數配比分配時間

  將考試的時間長度除以試卷的總分,然後按該題目的分值,確定所需時間。

  2、按題型自身的特點分配時間

  第一種方法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真正考試中,只按這種方法做,那不僅是機械的,而且是行不通的。因為,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特點,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Ⅰ卷以客觀題為主,可相應少安排點時間,Ⅱ以主觀題為主,可多分配些時間。思維量少要求低的,少花些時間,思維量大要求高的,可多費些時間。書寫量少的,少佔點時間,書寫量大的,安排的時間要寬裕點。

  3、按題目的難易程度分配時間

  遇到熟題和難度較低的題目,可少花些時間,生題和難度大的,多分配些時間。先做容易的、把握性較大的題目,後做需要思考、有難度、把握性不那麼大的題目。這就要求拿到試卷後,對試卷要進行整體感知,以便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當然,難題所花的時間只能相對長些,因為考試時間有限,不能因為在思考難題時費的時間過多而影響其他題目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