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英文專業畢業範文

  英語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的語言,並且正在成為一種全球性語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畢業論文 英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畢業論文 英文篇1

  淺議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的不同

  摘 要:如今,英語可說是已經變成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對中國學生而言,幾乎一開始接觸學習的就是英國英語。然而,由於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地位與日俱增,導致其語言發音也深入人心,因此我們不得不每天聽到一些美式發音的英語,這就造成了我們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美英發音魚龍混雜的局面。不知道自己說或聽到的英語到底是接近美式發音還是英式發音。本文將對“美國普通話” ***General American,簡稱GA***與標準英國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簡稱為RP***進行比較。對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發音的特徵作一簡要的區分

  關鍵詞:GA RP 區別 差異

  引言

  英語真正成為英國人的語言,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接觸過英語的人皆知,英語是源於英國的語言,它不只是英國本國的語言,也是各個英語系國家的語言。這些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英國是一個很嚴謹的國家。英國人似乎在穿著上,用餐的禮儀上,工作的時候都很嚴謹,也較有規律。也因此,大眾對英國的語言也有相同的觀念,覺得英式英語是一種嚴謹的語言。而美國是由英國移民所組成的一個國家,它的建國時間較短,因此,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和英國有著大大的不同。美國人較熱情,做任何事情隨心所欲,所以美國人在說話時也應是如此。在美國的英語中,有許多很口語化的方言和俗語。英國人和美國人所使用的英語都遵循既定的規則,但隨著社會潮流的進步及改變,無論是在英國或是美國,人們所使用的英語也都一直在改變。只是在大眾的感覺裡,美國英語改變的速度似乎比英國英語還要來的快。但事實上,學者們的研究卻認為美式英語在某些層面上比英式英語還要守舊。此外,學者們也認為造成兩者差異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自然環境的不同。例如:區域、地形、動植物和人口稠密度。另外,還有些原因是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生活背景和社會體制的不同。例如:政治體制、教育體制。

  在1700年以前,英語並沒有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兩種分別,因為當時只有英國,美式英語在當時是不存在的。不過之後,因為部分英國人移民到美洲大陸,在美洲大陸又發展了一個文化又融合了印第安、西班牙、法國及黑人文化等,再加上英語這個語言在口說及書寫方面很少受要標準化和統一化的影響,因此,今日英語才形成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兩種形式。

  隨著社會文化快速的進步及改變,英語的改變也隨之變得塥。而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在「發音」和「字母」。一種語言使用的人越多,範圍越廣,就越容易產生差異,變成了雖然是同一種語言,但卻有不同的體系,不同的形式出現

  1.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發音腔調的區別

  1.1 RP和GA

  在中國,普通話是最正確、最標準的官方語言,而在英國,雖然沒有官方規定,但在英語的發展歷史中,有一種發音逐漸形成其重要性,成為公認的最標準英式發音,這就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簡稱為RP。

  追溯其歷史,Received Pronunciation最早是11世紀時形成於英格蘭中南部的一支方言。這個區域從今天的Midlands地區一直向東南延伸到倫敦,其中包含了牛津和劍橋這兩個大學城。14世紀時,Received Pronunciation被廣泛在貿易商人中使用,又由於牛津和劍橋大學的崛起,這種方言被兩所大學的學生所採用,於是成為受過良好教育人士的語言。在19世紀到20世紀,Received Pronunciation成為英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語言,也被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播音員使用,於是又被稱為Public School English 和BBC English。

  美國普通話***General American,簡稱GA***是在美國使用的一種英語形式。它在美國是最主要的語言。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97%的美國居民可以“好”或“很好”的使用英語,只有0.8%的人完全不使用英語,而1890年有3.6%。到2005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英語母語者使用美式英語。

  1.2 發音與腔調的區別

  1.2.1發音中母音的區別: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它們對渾母音***schwa,音標中的倒寫e,***的處理。英語中,渾母音在單母音中常通發生在一些非重讀的短音a***如 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語中的er很少為渾母音,並有時對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 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採用了渾母音。***這四個例子在英語中的發音分別為, [u],[u] ***渾母音的讀音是不定的,但是聽起來差不多像一個急促的介於“俄”和“啊”的發音。當元音[i]居於詞尾且不重讀時,英國英語將其發作短音,而美國英語趨於髮長音,類似[i□]***秦秀白,2001***。母音的發音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語中發音僅僅為一個縮短了的長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聽起來和英語的短音[/\]很像,同時長音o後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裡說的那樣兒化了,沒有的話***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動變成了一個短音的o的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對er的發音的不同。英語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渾母音,但長音的er也不過是個拉長了的渾母音,聽起來是一個很誇張的介於“俄”和“啊”的聲音。而美語中,e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例外是一些俗語中發成渾母音***。

  ar:除了輕讀短音***如singular***和者後連母音***如clarity***,英語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美語中,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pair***英:pe啊,美: pe兒***。甚至在剛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語['kleriti],美語['kle兒r***er***ti]。

  另外對u,i和其他母音組合的渾母音化。

  其它的變化主要表現在a 與 o 上

  英國英語中帶字母a 的單詞。若a發/a/的音,在美國英語中發/æ/的音

  如 pass/pæs/ dance/dæns/ fast/fæst/ laugh/læf/

  常見例外:father lava garage

  英國英語中帶字母a 的單詞。若a發"哦"的音,在美國英語中發/a/的音

  如 swallow/swalo/ want/want/

  英國英語中帶字母o 的單詞。若a發"哦"的音,在美國英語中發/a/的音

  如 stop/stap/ got/gat/

  1.2.2 發音中子音的區別

  英語的子音和美語的子音是基本一樣的,但在使用習慣上有些差別。比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兩個:

  r:字母r簡直是代表了英美兩國的所有差別,到處都是它。在做子音時,其實差別也就是當r在第一個詞的詞尾,而第二個詞以母音開頭,英語把r完全當作母音處理,而美語會把r連讀當作後面一個詞的開頭母音的子音,如片語clear animosity,英語會讀成clear|animosity,而美語會讀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讀音節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語會清楚地發音這兩個字母,但在美語中d和t常常會變為閃音[r] ***胡壯麟,2001***。

  還有一點,history, factory這些詞,大家可能都發現o的發音***是一個渾母音***在很多音標標註中都是打了括號的。在英國,英語受文言文的影響喜歡省略這個o,而在美國,這個o常常是發了音的。

  1.2.3 腔調的區別

  全世界英語腔調都有不同的說法,而且有可能只有很少數幾種語言沒有不同的腔調。美式英語的發音比較講究抑揚頓挫,起伏感較強***ups and downs***,更具有音樂性***musical***,而英式英語聽起來比較平直,變化較少***flat***,這和兩國曆史及文化背景頗有關係。英國人講究紳士風度,***gentlemanship***,因此非常注重講話時人的腔調及語氣,藉以表現自己的身份及教養,而美國人歷來主張平等,資歷及輩分的觀念較淡,講話時顯得很隨和,甚至有些隨便,因此當你聽說在美國孫兒可以直呼爺爺的名字時,也就不足為怪了。此背景表現在語言上便是開門見山,平鋪直敘。

  2.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在字形語法方面的差異

  2.1. 單詞拼法上的差異

  美語與英語在單詞拼法上的差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詞發生單變使得個別字母不相同,另一種是美語單詞較為簡化。

  前者如enquire***英***與inquire***美***,這兩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不相同,但詞意相同,都是商品交易前,一方向對方洽詢有關商品的價格、數量、交貨時間及付款條件等的詢價,也叫詢盤;“車胎”英國用tyre,美國用tire;“睡衣”英語用pajamas,美語用pyjamas.這類單詞僅一個字母不同,發音上有的相同,有的相似。

  美語的單詞一般比英語單詞要簡單。近年來,美語越來越趨向簡化,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生活和工作高效快捷的現代化特性。這些較為簡化的詞大都源於英語,大量詞彙在英語裡仍然保持原貌,而進入美語後,這些單詞就逐漸變得簡單起來,從而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如較常見的單詞colour***顏色***,在美語裡就拼成color,少了一個"u"字母;refrigerator***電冰箱***美語是fridge,美語比原詞要簡單得多。

  2.2 用詞差異

  某些單詞在美語和英語裡有著不同的含義,表示不同的概念或事物,很容易造成誤解。比如first floor在英語是指二樓,而美語則指一樓,英語指一樓時要用ground floor. "corn"在英語裡指穀物、小麥,等於美語的"wheat"***小麥***,美語的"corn"***玉米***等於英語的"maize"***玉米***;pants在美語裡指“褲子”,相當於英語的trousers,而英語的pants卻是“內褲”,相當於underpants;purse在英語裡指的是婦女用的“小錢包”,而在美語裡purse卻是“手提包”、“旅行包”,相當於英語的handbag;美語的“錢包”是wallet,男女通用,英語裡的wallet僅限於男人用,而且是皮革做的。再例如在教育方面,英國人稱之為public school的學校,在美國則叫prep school,指的是由私人贊助,多為富家子弟就讀的私立學校,其目的是準備學生日後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美國由政府出資興辦的public school在英國則稱作council school,因為這類學校統歸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ty Council管轄。英國學校中的班級稱作form,在美國學校中則叫grade或class。

  2.3 語法的差異

  英國人有時喜歡在美國人不用冠詞時使用。例如:

  英式英語; It was a Tuesday and he wasn't back at work until the Wednesday. 反過來,美國人用冠詞時英國人不用。例如; 英式英語:I had been out of hospitable for six weeks. 另外,介詞用法也不同。例如: 英式英語:at the weekend 美式英語:on the weekend 英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ff school. 美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ut of school.

  3.結論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發音和語法也會有地域差別。但現實不能忽視的是美國英語以其發音流暢,活潑,開放,韻律感強等特點日趨受到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本文通過總結兩種發音的一些特點,希望能增加學習者對這兩者的認識,以此模仿出一口地道流利的英國英語或美國英語。

  參考文獻:

  [1]Daniel Jones, 1985,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M], 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2]Longman Comtemporary English Dictionary, 1998, second edition[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特拉斯克,R.L., 2000《語音學與音系學辭典》[M],語文出版社。

  [4]胡壯麟,2001,《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

  [5]秦秀白,2001,《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畢業論文 英文篇2

  英語習語文化價值的探析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產物。習語是語言寶庫中璀璨的不可或缺的一顆珍珠,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英語不僅能夠反映英國的政治、歷史、宗教,而且還能從中瞭解英國的文學、風俗習慣等。通過學習英語習語的來源,就可以研究英國的文化特色。

  關鍵詞:英語習語 文化 文化價值

  習語是語言的精華,它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研究價值。正確恰當的運用習語,不僅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更能使文筆精練、優美。然而,作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產物,習語的價值不僅僅囿於此,通過它還能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本文將從不同方面對英語習語的文化價值作簡要探討。

  1、習語反映英國的歷史

  英語習語數量浩如煙海,許多習語與英國的歷史有關。“to fight like Kilkenny cats”***猛烈地戰鬥***、“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慘敗***、“round table conference”***與會者平等的會議暨圓桌會議***、“to keep one’s powder dry”***做好準備以對付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等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每條習語都能牽出一段歷史。就“to keep one’s powder dry”而言,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英國內戰時期。當時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組織了一支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軍隊。一次,克倫威爾在指揮軍隊過河的時候要求士兵“keep your powder dry”。最後,國王查理一世被打敗,克倫威爾成為了英國的統治者。

  2、習語反映英國的民俗

  英語習語豐富多彩,反映英國民俗的習語俯拾即是,這些習語堪稱英國民俗的化石。

  ***1***反映餐飲習俗的習語從“an old salt”***經驗豐富的水手***、“a piece of cake”***非常簡單***、“to earn one’s bread”***謀生***、“to sit above the salt”***坐上席***、“ in apple-pie order”***井然有序***、“bread and water”***粗茶淡飯***、“milk and water”***軟弱無力、淡而無味***等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麵包、牛奶、蛋糕和蘋果是英國人傳統的食物。按英國舊習,鹽瓶擺在桌子當中,貴客坐在它的上首,普通人坐下首。因此就形成了這個習語“to sit above the salt”。

  ***2***反映服飾習俗的成語“the gloves are off”***做好戰鬥準備***、“to turn one’s coat”***變節、背叛***、“to get the boot”***被解僱***、“to throw down the gauntlet”***挑戰***等就反映了英國人的服飾習俗。防護手套***the gauntlet***是中世紀英國武士攜帶的一種手套,丟下手套表示挑戰,如果對方接受挑戰,就會揀起手套,因此就有了這個成語“throw down the gauntlet”。

  ***3***反映居住和社會生活背景的習語“on the house”***由店家或公司出錢的、免費的***、“from the housetops”***當眾宣佈***、“the castle in the air”***空中樓閣、白日夢***、“to 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s”***本末倒置、因果顛倒***、“all at sea”***茫然***、“between devil and bluesea”***進退維谷***、“hoist one’s colors”***升起旗幟、宣佈觀點***、“on the rock”***觸礁,引申為失敗***等,都是反映英國人居住和社會生活背景的習語。

  ***4***反映遊藝風俗習慣的習語“according to Hoyle”***根據公認的規則***、“to play one’s last trump”***使出絕招***、“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錦囊妙計***、“to bring home the bacon”***贏得比賽***等反映了英國人的遊藝習俗。最後一個習語來源於英國的一種比賽――捕捉渾身塗滿油脂的豬的體育運動。而 “The Hoyle” 是一本描述紙牌規則的書,“the trump”是惠斯特或橋牌等牌戲中的王牌或主牌。

  ***5***反映禁忌與迷信習俗的習語“right-hand man”***主要的助手***、“to be in theright”***正義與真理在自己這邊***、“to do right by someone”***公正地對待某人***、“to have two left feet”***非常笨拙***、“get out of bed with the left leg first”***整天情緒不好***就是這類習語。這些習語說明英國人尚右忌左,如早上起床時左腳先落地就預示著這一整天運氣都不好。

  ***6***反映宗教風俗的習語 基督教是在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以至於它成為西方文化的主要部分。《聖經》被基督教奉為經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對於包括英語在內的許多民族語言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在英語中的表現之一就是有大批習語出自《聖經》。“loaves and fishes”***私利、實惠***、“not know a man from Adam”***完全不認識某人***、“milk and honey”***生活富裕、幸福***、“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分辨好人壞人***、“Juda’s kiss”***口蜜腹劍地偽善陰險行為***、“turn the other cheek”***忍受暴力、忍受侮辱***就是這類習語。瞭解這些習語的起源,對了解《聖經》這份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有裨益。

  3、習語反映英國人的語用心理

  一個民族的語用心理往往會在動物的表達方式裡明顯表現出來。“fox in a lamb’s skin”***偽裝友善、口蜜腹劍的人***、“a wolf in sheep’s clothes”***披羊皮的狼、偽君子***、“a lion in the way”***攔路虎***、“to cook one’s goose”***徹底毀掉某人的前途、名譽***、“to make an ass of oneself”***出洋相、幹傻事***、“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濟人之急、幫助人渡過難關***、“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時***、“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賊去關門、為時已晚***、“as wise as an owl”***非常聰明、博學***。從以上習語中不難看出在英國人的心目中,“fox”、“wolf”代表“陰險、狡詐、貪婪”,“lion”代表“勇敢、力量”,“ass”、“goose”代表“遲鈍、愚蠢”,“dog”代表“溫順、忠誠”,“horse”代表“勤勞、堅忍”,“owl”代表“穩健、智慧、睿智”。

  4、習語反映英國的幣制和度量衡制

  英語習語裡有很多反映英國幣制和度量衡的短語,比如:“a pretty penny”***大量金錢***、“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小處節約,大處浪費***、“not worth a farthing”***一貧如洗、身無分文***、“inch by inch”***逐步地***、“to stand out a mile”***極醒目、極顯眼***。“Penny”***便士***和“Pound”***英鎊***都是英國的貨幣單位,一便士其價值為英鎊的百分之一。“Farthing”是英國舊時面值為四分之一便士的硬幣,現已停用。“Inch”***英寸***和“mile”***英里***是英國的長度單位。

  5、習語反映英國同其他民族語言的接觸情況

  在社會發展程序中,英語通過多種渠道與多種語言接觸過,從這些語言裡吸收了大量習語。英語中的外來語數量相當龐大,是英語習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些習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語同異族語的接觸情況。從數量上看,來自法語的習語獨佔鰲頭。如:“an ivory tower”***脫離現實生活的小天地、象牙塔***、“to tilt at windmills”***攻擊想象中的敵人或不平***、“to take French leave”***不辭而別***、“to throw one’s cap over the windmill”***不顧後果地幹***。還有一些習語來自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如:“to fight with windmills”***欺騙、矇蔽***、“Barmecide feast”***佯裝的慷慨***、“open sesame”***通往成功的事件、情景***。以上習語表明英語同這幾種語言曾有過密切接觸。

  6、結語

  英語習語中的文化印跡是很明顯的,可以通過習語的語源分析以及分類研究考察英國文化。當然並非每條成語都有它的文化含義,但確有不少成語能夠反映出英國文化的面貌及其發展過程。可以說,英語習語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研究英國文化的重要材料之一。

  參考文獻:

  [1]Evans, Ivor H. 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s ***14th ed***[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1817.

  [2]Zhang Xiaxing. Allusive English Idioms with Examples for Usage and Translation[M]. Xi’an: People’s Publisher of Shanxi,1983.

  [3]Jiang,Lei. A Survey of 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M]. Wuchang: 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00.

  [4]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5]林連祥.英文成語典故[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秦秀白.當代英語習語大辭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