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世界上最大的沙島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位於東經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l′15″,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曆史,現有面積為1200.68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崇明島狹而長,形如春蠶,東臨浩瀚的東海,西接萬里長江,北與啟東、海門一衣帶水,南依上海市,屬長江沖積平原。是我國僅次於臺灣和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崇明島於公元618年露出水面,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由於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增加土地約487公頃。

  崇明島是新長江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產物,它的原處是長江口外淺海。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地區時,由於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所挾大量泥沙於此逐漸沉積。一面在長江口南北岸造成濱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羅棋佈的河口沙洲。這樣一來,崇明島便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河口沙島。它從露出水面到最後形成大島,經歷了千餘年的漲坍變化!

  崇明島上,地勢平坦,景觀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島的人,甚至感覺不到已到了島上。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佈,道路交錯,並無一般海島的荒涼感覺。但是,作為海島,崇明島當然有其一些獨特的資源與景觀。大致有三樣特別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島上,尤其在近海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蟹,幾乎黑壓壓的佈滿灘面。遊人行走灘面,小蟹們受到驚嚇,紛紛逃入灘上無粉的洞穴,速度之快,令人驚歎!可以說,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難碰觸到它們半點。當然,灘面上蟹穴滿地,用“千瘡百孔”形容之,絕不為過。所以,崇明島又有“蟹島”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l念成“蟹”字之音,聽來亦頗為別緻。尤其是當地漁民百姓用土產蟹來款待你時,且又要客氣地說:“沒啥哈***“蟹蟹”***,吃點蟹吧!”初到沉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後回顧,亦會感到此番經歷又是何處可覓呢!

  景點介紹:

  地處長江口門戶的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曆史,現有面積126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3.5萬人。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東瀕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和江蘇省太倉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蘇省海門、啟東兩市一水之隔。總面積1411平方千米。形如一春蠶,東西長,南北狹。在它的旁邊還有橫沙、長興兩島。崇明島的形成與長江江口的演變相聯在一起。由於長江口有著向東南伸展,且口門沙島有不斷北靠的趨勢,因此,從前的崇明島與現在的位置和形狀相差甚遠。現狀為崇明島東、北方灘地仍在繼續淤漲,其中東灘每年以100餘米的速度向東海推進。“生態”、“環保”目前是崇明島規劃和建設的主題詞。

  崇明縣目前轄有13個鎮和3個鄉。縣政府所在地城橋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06年底全縣戶籍人口為69.98萬人,比上年減少1408人,外來流動人口11.1萬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 8.33‰,自然增長率-2.4‰。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白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上島途徑是寶楊路碼頭***客輪、快船***、石洞口碼頭***車客渡***坐船都可到崇明島南門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