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也是一種充滿了傳說的茶樹,關於你有聽說過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紅袍茶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採茶時,寺僧以果為餌,馴猴子採之,所以有人稱之為“猴採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吹葉墜,寺僧拾製為茶,能治百病。

  3、大紅袍茶樹為神仙所栽,寺僧每於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為神仙所栽。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地縣令於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後頂禮朝拜,在香菸繚繞中眾人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芽!茶芽紅豔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巖住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災年間,有一天遇見一位病危的白髮老人……急忙扶著老人進屋,把自己當飯吃的野菜湯送到老人手裡……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龍頭柺杖給老婆婆,又從口袋摸出二粒種子,交代用柺杖在地裡挖個坑,種下種子蓋好土,落些水……而後老人飄然騰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話,把種子種好,不久果真長出了茶樹,人們驚歎為神仙所賜的神茶後來卻被當官的知道,可因沒能採到、喝到神仙茶惱羞成怒,把茶樹連根剷除……老婆婆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著柺杖剛出門,就看見幾個男人正扛著·樹根走過來,老婆婆把柺杖放在樹根上,誰知龍頭柺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雲,載著那樹根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冉冉飛去,飛進了九龍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長出了茶樹……以後茶樹發了,長成三株。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紅袍的來歷。

  6、御封貢茶: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間尋找仙草祕方,途中遇一老漢跌倒樹下險遭猛虎之類,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敘述原由,老漢為報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龍窠採下茶樹葉子用布包好飛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馬直奔京城,將採來的茶葉煮湯給母后喝下,病情日見好轉,連喝幾天,母后病痊癒,皇帝大喜,連下二道聖旨:一是賜大紅袍一件,每年寒冬為茶樹禦寒,二是封老人為護樹將軍,世代襲職,每年採製進貢,自此武夷山就把這三株茶樹稱為大紅袍。

  7、貢茶珍品:

  說某年有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見他臉色蒼白,體瘦腹脹,就將九龍窠採製的茶葉用沸水沖泡給秀才喝,連喝幾碗,就覺得腹脹減退,如此幾天基本康復,秀才便拜別方丈說:“方丈見義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謝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狀元,並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見方丈道:“本官特地來報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說:“這不是什麼靈丹仙草,而是九龍窠的茶葉,狀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帶些回京進貢皇上,此時正值春茶開採季節,老方丈幫助狀元了卻心願,帶領大小和尚採茶製茶,並用錫罐裝好茶葉由狀元帶回京師,此後狀元派人把天心寺廟整修一新。誰知狀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醫無效,狀元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入看營,年年採製,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這三株大紅袍就成為貢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紅袍的人從未間斷過。”

  大紅袍的相關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關於大紅袍的歷史傳說

  歷史傳說關於大紅袍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為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傳說一

  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傳說二

  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茶”***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的傳說故事

  於明末清初發現並採制距今已有350年的歷史。數百年來盛名不衰,其傳說頗多,一是相傳古時候一個讀書士子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下山化緣的永樂禪寺的老方丈發現後,叫來兩個小和尚把他抬到廟裡。方丈見他面色蒼白,體瘦腹脹,便泡上一壺好茶,扶持他飲下。士人見茶葉綠地紅邊,泡出的茶水黃中帶紅,如琥珀一樣光亮,遂呷了幾口,頓覺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肚中咕咕作響。連續喝了幾次,鼓脹全部消退,身體康壯如常。謝過老方丈,他便赴京投考,竟得狀元及第。不忘救命之恩,狀元郎重返武夷山,在老方丈導引下,尋訪了這半山腰的神奇茶樹。這天,他正跪在山下虔誠地焚香禱拜,忽然一陣風來,把猩紅狀元袍捲上了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茶王"的枝頭,宛如紅雲一片。"大紅袍"遂由此得名。又有一說是一皇帝得消化不良得飲此茶水而愈,為謝此樹而將紅袍披在樹上,從此此茶樹取名"大紅袍".

  大紅袍母樹生長在武夷山天心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不長,溫度適宜,終年有涓涓細泉滋潤茶樹,由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肥沃土地,為茶樹補充養分,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品質超群。古時採摘大紅袍,需焚香禮拜,設壇誦經,使用特製器具,由名茶師製作。解放初期,大紅袍在採製期間有駐軍看守,製作過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並稱重後簽字,最後加封后由專人送呈當地市人民政府。現在,大紅袍母樹的管理、採製已由市政府指定交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管理、製作。

  據導遊介紹,如今大紅袍母樹僅存三棵,年產量極低,最多一年有過8兩二錢,最少有一年連二兩不到。可為稀世珍品。母樹大紅袍茶葉,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第五屆武夷巖茶節的拍賣會上,拍出天價,淨含量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葉拍賣價15.68萬元,創下了茶葉拍賣史上的奇蹟。

  大紅袍過去為皇室貢品,如今也是要悉數進貢中南海。不要說阿TEA,就是福建省省長,估計也難喝到。值得慶幸的是,武夷山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在1986年***?***無性繁殖成功了大紅袍的第二代:小紅袍,在******?***又成功無性繁殖了大紅袍的第三代:大紅袍,因為與母樹大紅袍在茶葉的形狀色漬上都十分相似,所以還以"大紅袍"命其名,但香味卻遠不如母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