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的歷史事件

  尼布楚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背景

  從16世紀後期沙皇伊凡四世時開始,俄羅斯開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殖民過程。

  1636年俄羅斯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這個地區成為了俄羅斯人的殖民地。

  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燒燬村莊,殺掠人口,搶奪糧食和貂皮。

  當俄羅斯的勢力接近清朝的中國時,便發生了軍事衝突。

  1652年***清順治九年***,俄國人東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今黑龍江省海林縣***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

  1657年,俄羅斯帝國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之後中俄之間發生多次外交和軍事上的衝突。

  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派朋春5月22日從璦琿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薩。之後清軍撤軍而俄軍捲土重來。

  1686年清軍兩千再攻雅克薩並圍城。經過幾個月的戰鬥,俄軍首領托爾布津被擊斃,俄軍傷亡慘重,雅克薩城指日可下。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薩之圍”,並派戈洛文為大使,前來中國舉行邊界談判,11月,清政府為表示談判誠意,宣佈無條件停火,停止攻城。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經過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討與沙俄談判方針時,索額圖提出:“察鄂羅斯所據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遊牧之所,雅克薩系我達呼兒總管倍勒兒故墟,原非羅剎所有,亦非兩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鄂羅斯”。他認為:如果沙俄能歸還逃人,承認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是清朝領土,即“與之畫疆分界,貿易往來。否則,臣當即還,不與彼議和矣”。[ 康熙帝同意這一談判方針,遂命索額圖、佟國綱出發,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六月,索額圖等使臣行至喀爾喀地方,正值準噶爾領袖噶爾丹大舉侵犯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康熙二十八年***16******四月,經中俄兩國代表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改在尼布楚。索額圖等人在出發前向康熙帝奏陳:“尼布潮***楚***、雅克薩既系我屬所居地,臣等請如前議,以尼布潮為界,此內諸地均歸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康熙帝考慮到噶爾丹正在進攻喀爾喀,希望儘早與沙俄劃定國界,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為此作出了重大讓步。索額圖率領包括傳教士徐日升、張誠在內的清朝使團啟程前往尼布楚,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六月抵達尼布楚,駐紮在尼布楚河南岸,與尼布楚城相距三裡。

  七月初五日,中俄兩國代表在尼布楚郊外開始談判,關於尼布楚地區的歸屬問題成為談判的焦點。清方代表一開始即指出“貝加爾海這邊的全部土地,則完全屬於中國汗所有,因為貝加爾海這邊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領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戈洛文則強調不久前俄國人才知悉並予以侵佔的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即為沙皇陛下所領有”。 索額圖予以駁斥,要求俄國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堅持其要求。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索額圖見戈洛文強要以黑龍江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的諭令作出讓步,表示可以將尼布楚一帶讓與俄國,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因果達河一帶為界。儘管如此,戈洛文仍堅不接受。索額圖為了達成和解,繼續退讓,先是提議以從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綽爾納河為界,俄方不允;後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南面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戈洛文才勉強同意。對中方提出的劃分俄國新佔領的西伯利亞與毗鄰的喀爾喀之間的邊界問題,戈洛文則藉口沙皇並無指示,且喀爾喀已為噶爾丹佔領,清朝無資格與俄國談判此問題,予以拒絕。

  由於俄國的這一態度,清方不得不放棄與俄國談判清俄中段邊界的打算。噶爾丹入侵喀爾喀雖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談判中處境被動,但俄方也並非沒有不利之處。首先是俄國在西伯利亞兵力不足;其次喀爾喀部大量南遷,使俄國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此外在談判的關鍵時刻,大約有600一700喀爾喀蒙古人對俄國佔領下的尼布楚發動了進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團,尼布楚周圍的布里亞特人由於不堪忍受沙皇的殘暴統治,紛紛起義,並要求與清朝使團聯合進攻尼布楚。再加上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正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也不能兼顧東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猶豫,同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16***9月7日,中俄雙方舉行隆重的簽字儀式,索額圖和戈洛文先在條約上簽字、蓋章,然後宣讀誓詞,相互交換條約。這個條約就是《尼布楚議界條約》。為表示慶賀,雙方互贈禮品,還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簽訂這個條約的中國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國名是中國。比如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尼布楚條約》對疆界劃分與兩國人民歸屬的稱謂,使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康熙二十八年***16******中俄《尼布楚條約》的訂立,使中國東北邊疆獲得了一個較長久的安寧。但是,俄國從來沒有放棄侵佔黑龍江地區的野心。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國必須佔領涅瓦河口、頓河口和黑龍江口”,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奪取黑龍江作為俄國“遠東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臺後,發誓要“實現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遺志”。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國軍政界“收復黑龍江”的叫囂日甚一日。

  尼布楚條約的原文

  大清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內大

  臣一等公都統舅舅佟國綱,都統朗談,都統班達爾善,鎮守黑龍江等處薩布素,護軍統領瑪喇,理藩院侍郎溫達;俄羅斯國統治大俄、小俄、白俄暨東、西、北各方疆土世襲獨裁天佑君主約翰·阿列克歇耶維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維赤欽差勃良斯克總督御前大臣費嶽多·鄂斯塔斐耶維赤·烏拉索夫,總主教謝門·克爾尼次克,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兩國使臣會於尼布楚城附近,為約束兩國獵者越境縱獵、互殺、劫奪滋生事端,並明定中俄兩國邊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見,特協議條款如下:

  ①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②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③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④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⑤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⑥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條約有滿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字,以拉丁文為準,並勒石立碑。碑文用滿、漢、俄、蒙、拉丁五種文字刻成。

  根據此條約,俄國全部佔領黑龍江流域的陰謀破產,但與大清帝國建立了貿易關係。此條約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俄國和中國,但沒有確定外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地區的歸屬,因為外興安嶺在烏第河源處分成南北兩脈,南脈在河南入海,北脈沿北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清朝所提的是烏第河以北、北主脈往南的地方屬於爭議地區,回去稟報後再議。

  1693年,俄國派使節赴北京覲見要求通商,由於其使節行三拜九叩禮,康熙皇帝非常高興,特准俄國在北京建“俄館”,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隊入京逗留80天,其他國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取代此條約,確立了俄國和中國的現代疆界。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