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歷史大事件隋滅陳之戰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開皇八年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隋滅陳水軍五牙大船圖片

  隋滅陳之戰之歷史背景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陳朝三個主要政權並存。北周武帝死後,丞相楊堅掌管朝政。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楊堅登基建立隋朝,仍建都長安。當時隋朝領域大體包括長江以北,漢代長城以南,東至沿海、西達四川的廣大地區。楊堅在北周和北齊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一系列加強君主集權、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使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日益壯大。

  而江南陳朝傳至後主陳叔寶時,保有長江以南、西陵峽以東到東南沿海的400餘縣、200餘萬人口。政治腐朽,上下猜忌,賦稅繁重,府庫空虛,刑法殘暴,人民怨聲載道;後主沉醉於酒色,疏於戒備,憑藉長江阻遏隋軍進攻。

  北方突厥為遊牧奴隸社會,自6世紀中期崛起,至沙缽略可汗時,控制著長城以北,貝加爾湖以南,興安嶺以西,黑海以東的遼闊地域,擁有騎兵數十萬。因隋王朝停止對其和親,不斷興兵南犯,威脅隋的統治。但當時突厥有四可汗,各擁重兵,沙缽略與阿波、達頭等可汗不和,為隋制勝突厥提供了有利條件。

  文帝曾準備先滅陳朝,後擊突厥。突厥沙缽略可汗因其妻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為北周復仇為藉口,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於十二月攻佔臨榆鎮***今河北撫寧東,一說今山海關***。並聯絡各部,準備大舉攻隋。文帝根據隋朝新立,邊防不固,實力尚不夠充實等情況,決定變更原來計劃,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583年四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584年沙缽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戰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隋滅陳之戰之平陳過程

  為擊滅陳朝,統一南北,隋文帝楊堅在開皇元年三月,即派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和州刺史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駐江北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和廬江***今合肥***,預作滅陳準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地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驃騎大蕭摩訶率兵進攻江北,隋出兵還擊。後因突厥在北境經常襲擾***參見突厥攻隋之戰***,楊堅便改取南和北戰、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二年正月,陳後主***叔寶***繼位,向隋請和,歸還胡墅;二月隋以“禮不伐喪”為名撤軍。此後又多次遣使訪陳,表示和好。

  三年,隋反擊突厥獲勝***參見隋反擊突厥之戰***,解除了北方威脅,繼經幾年治理,國力、軍力大大增強;而陳朝政治日益腐敗,府庫空虛,內部矛盾尖銳。於是隋朝加緊進行滅陳準備。五年十月,楊堅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同時在五、六、七3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巖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七年八月,進兵江陵***今屬湖北***,兼併蕭樑***原北周支援之小政權***,掃除南進障礙。十一月,楊堅與宰臣謀議伐陳之策。尚書左僕射高熲提出:在江南收穫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禦,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痺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覆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

  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東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祕密準備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節東***、襄***治今湖北襄樊***、荊***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戰船,準備水戰;陳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諸將即可乘虛渡江,如陳擁兵自衛,上游諸軍則可順江東下,直取建康***今南京***。楊素、賀若弼等亦爭獻平陳之策。楊堅均予以採納。攻陳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楊素於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裝有拍竿的大型戰艦***、“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賀若弼賣掉老馬,大量購買陳船,藏匿起來,又買破舊船隻五六十艘,泊於小河,使陳軍以為隋軍沒有戰船。多次將換防士兵集於廣陵,大張旗幟,營幕遍野,還使士卒沿江射獵,人馬喧噪,以迷惑陳軍,使之不加戒備。

  八年三月,楊堅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臺省,以晉王楊廣為行臺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併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裡。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游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游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游5路,渡江進攻陳都建康。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準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準備。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楊俊督水陸軍10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餘。時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佔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參見狼尾灘之戰***,擊敗陳守將戚昕;又於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峽口各要點***參見歧亭、延州之戰***,擊敗陳南康內史呂忠肅軍,繼續順江而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3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

  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佔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楊廣軍出六合***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蕭摩訶、護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併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6000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賀若弼、韓擒虎兩軍自北、南兩道並進,鉗擊建康。陳後主放棄鐘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

  十五日,陳鎮東大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鐘山,屯于山南白土岡東,渡江攻佔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佔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包圍。此際,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蘄州刺史王世積軍,由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青州總管燕榮水師由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陳叔寶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裡,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參見白土崗之戰***。同時,韓擒虎軍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臺***,陳將任忠迎降,引韓擒虎軍經朱雀門入建康,俘陳後主。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二十二日,楊廣到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沈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

  隋滅陳之戰之後人點評

  隋滅陳之戰,結束了東晉十六國以來270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實現了隋王朝的統一。隋王朝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根據雙方情勢,在戰略上精心謀議,制定了正確的軍政方略。戰前充分準備,周密計劃,多方誤陳、疲陳,製造陳軍錯覺,使之放鬆戒備,增大進攻的突然性;廢其農時,焚其儲積,削弱陳方的戰爭潛力。戰中集中優勢兵力,水陸兩軍密切配合,全線出擊,重點進攻,穿插分割,各個擊破,使陳軍兵力分散,難以相應,進退失據,被動挨打,在兩三個月之內,便以小的代價,取得攻滅陳朝的重大勝利。

  陳的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腐敗不堪,軍事上麻痺鬆懈,戰前無準備,戰中無定策,在強大而又準備充分的隋軍突然打擊下土崩瓦解,兵敗國亡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此戰是繼晉滅吳之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渡江作戰。隋朝水軍雖然不象西晉滅吳時“王浚樓船下益州”那樣聲勢浩大,直搗石頭城,但也在戰略上起了牽制和配合作用。

  陳王朝面對隋軍的進攻,雖戰略上處於被動守勢地位,但隋軍渡江總兵力至雙方最後決戰時仍不足6萬人,而陳軍此時尚有10萬之眾,若陳能部署得當,排程有方,拼力死戰,勝敗屬誰,則定當別論。但陳王朝在戰略指導上卻一錯再錯,坐失戰機。當隋將賀若弼僅率8000士卒進擊京口,勢孤力單之時,陳後主如採納蕭摩訶的建議,令其率軍猛擊,賀若弼部必然凶多吉少;當隋軍初步形成對建康的包圍態勢之時,陳後主又拒絕了任忠、司馬消難等人斷敵退路,持重待機,堅守拒戰的建議;當決定與隋軍最後決戰時,陳後主竟將10多萬大軍排成一字陣勢,綿亙20多裡,不指定將帥,各軍互不相屬,進退攻守各不相知。終於被隋軍各個擊破,使自己的優勢之軍,眼睜睜地化做了敗兵之旅。

  文帝早在決心滅陳之前,便祕密徵詢一些親信大臣的意見,多方進行謀劃,使陳每每中計,形同隋軍手中的"玩偶"。大臣高顧提出的破壞陳國農業生產和派間諜潛入江南燒燬陳軍的儲糧以及多次乘陳國收割莊稼之際,擺出調集兵馬佯示大舉渡江以麻弊懈怠陳軍的種種謀略,均在滅陳戰爭中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大臣崔仲方所獻滅陳分為上中游和下游兩個戰略方向作戰的計劃,使陳國從戰爭開始即陷於大江上中游不利救援京師,京師也不利派兵增援上中游的極為被動的境地。賀若弼以演習和沿江狩獵成功地造成了陳軍的錯覺,更是令人稱奇。而陳軍竟不懂"兵不厭詐"的基本常識,一而再、再而三地中計受騙,其兵敗國亡自然也就屬順理成章之事了。

  在8路大軍中,3路是水軍,1路是水陸聯軍。楊素率領的水軍出水安沿長江東下,在楊俊率領的水陸軍配合下,斬關奪隘,攻城略地,佔領了長江上游的廣闊地域,牽制了上游的3萬陳軍,戰船千艘,使其無法東援建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王世積統率的水軍居中策應,控制了江西地區,從建康的西南側翼直接配合主力攻佔建康。燕榮一路水軍則進行遠端戰略迂迴,掩護主力的東南側翼,並造成對陳都的合圍之勢。左僕射高穎也率一部水軍迫降了護衛京城的陳朝水軍。總之,幾路水軍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動為最後決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最終以隋滅陳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