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能夠報仇雪恥的原因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盡,滅吳國稱霸,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臥薪嚐膽

  :

  公元前494 年,吳越兩國在太湖大戰。軍力較強的吳國大敗越軍,越王勾踐被迫帶著妻子和大臣范蠡去吳國做人質。在吳國期間,越王勾踐忍辱偷生,取得了吳王的信任,三年後被放回了越國。勾踐念念不忘在吳國所受的屈辱,一面臥薪嚐膽,磨練意志,一面在國內發展生產。他還在太湖中祕密訓練軍隊,儲備作戰物資。勾踐還將越國的兩名美女西施和鄭旦獻給吳王夫差,使夫差整日荒淫無度,沉湎於美色之中,不理朝政。五年後,越王勾踐親率大軍征伐吳國,打敗了吳軍主力。又過了四年,越軍終於攻下了吳國的都城,殺死了夫差,滅了吳國。

  成語 – 臥薪嚐膽

  發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釋 義: 薪: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 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睡在乾柴上。嘗膽:嘗苦膽。

  語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中國男足要想再次進球,必須~,刻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