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之戰背景介紹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秦國不得不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式完成六國統一大業。那麼邯鄲之戰中,秦軍損失如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邯鄲之戰的背景原因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進圍趙都邯鄲,攻滅趙國。應侯範睢妒忌白起功勞,以秦軍疲勞應休整為由,建議韓國割讓垣雍***今河南省原陽縣***、趙國割讓六城請和,秦昭襄王同意。趙孝成王準備按和約割讓六城時,大臣虞卿認為割地與秦,秦勢更強,趙“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如此趙將滅亡。虞卿建議以六城賂齊國,聯齊抗秦。趙孝成王用其謀,派虞卿東見齊王建,商討合縱抗秦計劃,並借魏國使者來趙連絡合縱之機,與魏訂立盟約。同時將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封給楚相春申君黃歇,結好楚國,並對韓、燕亦極力交好。在國內則積極發展生產,重整軍備,進行抗秦準備。

  邯鄲之戰秦國損失

  邯鄲之戰趙、魏、楚聯軍出動30萬兵力,秦國則有25萬兵力,最終秦軍以傷亡近10萬失敗告終。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馬市北***,秦將鄭安平所部2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覆敗,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此時韓國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國軍隊近三十萬人的傷亡,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