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丘陵在哪個洲

  丘陵為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表面形態起伏和緩,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巖類組成的坡面組合體 。坡度一般較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現在久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世界上最大的丘陵吧,資料僅供參考。

  :哈薩克丘陵***亞洲***

  哈薩克丘陵,亦稱“哈薩克褶皺地”,世界最大丘陵。位於哈薩克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亞平原,東緣多山地,西南部為圖蘭低地和裡海低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寬達900千米;東部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寬400千米,地表受強烈切割。哈薩克丘陵面積約佔哈薩克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爾卡拉雷***海拔1,403米***、烏盧套、肯特***海拔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為古老的低山臺地。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侵蝕,地表較平坦,多沙丘和鹽沼。由於深居內陸,地面又坦蕩單調,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氣溫24℃,冬季由於北部沒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氣團長驅直入,氣溫可降至-30℃以下,氣溫年較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地帶。自北向南分屬草原帶***已開闢大片耕地***、半荒漠帶。東南部在巴爾喀什湖附近為荒漠帶。山區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場。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鉛、鋅、鉻、煤、鐵、石油、天然氣和鋁土礦等。

  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 。西部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寬達900公里;東部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寬400公里,地表受強烈切割。面積約佔哈薩克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爾卡拉雷***海拔1,403米***、烏盧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為古老的低山臺地。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侵蝕,地表較平坦,多沙丘和鹽沼。由於深居內陸,地面又坦蕩單調,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氣溫24℃,冬季由於北部沒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氣團長驅直入,氣溫可降至-30℃以下,氣溫年較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地帶。自北向南分屬草原帶***已開闢大片耕地***、半荒漠帶。東南部在巴爾喀什湖附近為荒漠帶。山區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場。

  中國最大的丘陵是東南丘陵。

  東南丘陵地區從北向南依次分佈著北亞熱帶季風落葉常綠闊葉林氣候、中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氣候、南亞熱帶含季雨林的常綠闊葉林氣候和熱帶季風季雨林雨林氣候。自西往東南,年太陽總輻射量從100增加到130千卡/cm2·a,年日照時數從1400上升至2200小時。自北向南,年均氣溫由16℃升高到24℃,一月平均氣溫從0℃升高到18℃,七月平均氣溫除高山為20-24℃外,其餘多在24-28℃以上。年無霜期北邊在250天以上,南面達350天。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多在5300°以上,最高可達9000°。年降水量從北邊的1000多毫米遞升到南邊的1500毫米以上,高時可達2800毫米。一月份降水量自北而南從25mm上升到150mm,盛行西北風;七月份降水量北邊為100多毫米,南部達400mm,盛行東南風。降雨量的40%以上集中在夏季,還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大部分地區日最大降雨量可達100-250毫米。年降水日數多在140-200天之間,年乾燥度多在0.5-0.7之間。所以,總的來說,南嶺以北的地區,氣候為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型;南嶺以南的地區,氣候為長夏無冬秋去春來型。東南丘陵區降雨量大、降雨集中、降雨強度大的特點,為土壤侵蝕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外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