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陸的基本介紹

  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印度次大陸的基本情況

  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8°~13°,東經61°~97°。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3億。

  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印度次大陸的地理文化

  南亞次大陸的全洲面積***即包括島嶼,共為440萬平方公里***的8.9%,自然地理上北有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的聳峙,南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限制,西有伊朗高原的阻隔,東有印、孟、緬邊境的層疊山障,自成單元的天然態勢非常明顯;人文地理上,長期經歷著相當封閉的社會—歷史發展程序,同樣具有很顯著的獨立性,又因南亞大陸面積比一般大陸要小,故稱為南亞次大陸。

  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山地,南部是德干高原,山地和高原之間是廣闊的印度河一恆河平原。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除北部山區外,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4~27 ℃ 之間,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000~2000 毫米。河流主要有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等。盛產小麥、稻米、棉花、黃麻、花生、甘蔗、茶葉等。礦產資源有煤、鐵、雲母、錳、金等。

  印度次大陸的氣候文化

  南亞大部分處於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北迴歸線橫貫中部,北有高山阻擋亞洲中部的冷空氣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一年可分為三季。3至5月的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雨水,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0%~90%,溼熱多雨;從11月到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印度次大陸的經濟文化

  農業

  南亞的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分佈於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孟加拉國西部。其次為小麥,主要分佈於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區。黃麻以恆河下游地區種植面積最廣,棉花主要分佈於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礦產

  南亞礦產資源有煤、鐵、雲母、錳、金等。

  發展

  南亞七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較快,大多以紡織、食品等傳統的輕工業為主。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個國家。

  印度次大陸的宗教文化

  南亞既是世界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發源地。佛教主要流傳於斯里蘭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於印度和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馬爾地夫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

  宗教對南亞各國社會有著深刻影響。印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在南亞各國,宗教寺廟往往成為信徒朝拜的聖地和區域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