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炭的基本介紹

  大黃炭,中藥名。為中藥材大黃的炮製加工品。常用於涼血止血。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介紹】

  1. 大黃炭 性狀:表面焦黑色,斷面焦褐色,質輕而脆。有焦香氣,味微苦。 炮製作用:生大黃,苦寒,沉降,氣味重濁,走而不守,直達下焦,瀉下作用峻烈,攻積導滯,瀉火解毒力強,用於實熱便祕,高熱,譫語,發狂,吐血,衄血,溼熱黃單一,跌打瘀腫,血瘀經閉,產後瘀阻復痛,癰腫疔毒;外治燒燙傷等症。如用於治熱結便祕,潮熱譫語的大承氣湯***《傷寒論》***;治熱毒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金匱》***;治瘡癰腫毒,或燒傷、燙傷的金黃散***《外科精義》***。 大黃炭瀉下作用極微,並有止血作用。如用於治食積痞滿,產後瘀停,症瘕癖積。單用或與活血祛瘀藥同用。 貯存:貯乾燥容器內,炮製品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2.大黃***Dahuang*** RADIX ET RHIZOMA RHEI 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e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乾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與主治】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

  【用法與用量】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大黃炭的其他介紹

  鑑別

  ***1***本品粉末黑褐色。除部分組織團塊焦化、顏色加深外,具有與大黃項下〔鑑別〕***1***項相同的粉末顯微特徵。

  ***2***取本品粉末0.2g,照大黃項下的〔鑑別〕***3***實驗顯相同的結果。

  檢查

  土大黃苷取本品粉末0.2g,照大黃項下的〔檢查〕土大黃苷項試驗,不得顯持久的亮紫色熒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30克。

  藥用比較

  大黃生用瀉下作用較強,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於瀉火解毒,清利溼熱;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於涼血止血。

  藥方選錄

  【藥名】四紅丹

  【處方來源】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標準1991年

  【藥物組成】當歸160g,地偷***炭***160g,大黃***炭***100g,當歸***炭***100g,大黃160g,槐花***炭***160g。

  【製備方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40g-160g製成大蜜丸,即得。

  【規格】9g/丸

  【劑型】丸劑

  【功效】清熱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婦女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日2次。

  【方論】該方由6味藥組成。主治血熱妄行所致衄血、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痔血。方中大黃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標本兼顧,是為君藥;大黃、當歸、地榆、槐花炒炭,可加強其止血作用,其中地榆炭、槐花炭涼血止血,當歸炭、大黃炭化瘀止血,既助止血之力,又防止血留瘀,共為臣藥;當歸活血、補血、止血,可加強上藥止血作用,使止血不留瘀,是為佐藥。本方有清熱涼血,化瘀止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