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文化遺產作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這可是一個新興的節日,來到家鄉亦不過只是短短五個年頭。可就是這個新穎的節日,喚起了人們心中對古樸古韻的無限情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澱,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的黃河文明,一道割捨不了的古韻情懷,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傳承,永駐心間.

  ——題記

  當瑪雅文明隱沒於未知的空間,當古巴比倫王朝終結於漫漫硝煙,當古羅馬鬥獸場成為永久的遙想,當古埃及金字塔化身為玄妙的謎團……惟有你,依舊昂首挺胸,屹立於世界東方.挺過戰火,挺過饑荒,你步伐堅定,意志堅韌,你教我怎能不為你傾心——偉大的中華,偉大的傳統,偉大的文化!

  但如今,對於你,我在喝彩之時更多了份感傷——熬過了無數的苦難,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開間獨自黯然的凋零呢?為何你要在這和平的年代裡緩慢而沉重的邁向終點呢?是為了不成為科技發展的絆腳石,讓十三億中華兒女過上更富裕的日子嗎?抑或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為了追求那份物質的滿足而無情的犧牲了你,讓你不得不與我們含淚訣別?

  不難發現,國畫正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毛筆早被滑鼠排擠到書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漸失落:它們卻在異域文化裡日漸興起,蓬勃發展.原來是我們的淡忘讓你“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不難了解,一排滿載美食的搖船,滿足了遊人們的舌頭,卻破壞了滿載詩情畫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麗;如日中天的旅遊熱,將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卻給麗江古城的寧謐漆上了無法退卻的烏黑……原來是我們的過度開發讓你“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外來的敵人再強大也不曾將你擊倒,你悉心呵護的兒女卻輕易的將你傷得體無完膚;你賜予了我們文明後裔的光環,我們卻在無知迷茫的腳步裡將之粉碎.偉大的傳統文化,請等等懷著無盡歉意的十三億中華兒女吧!時間換得了科技的發展卻喚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錢彌補得了物質的匱乏卻豐富不了虛空的精神.你已給我們造就了無可比擬的財富,所以,我們難道不應該放慢追逐科技的腳步,去撿起心靈深處關於你的記憶;我們難道不應該淡卻金錢至上的觀點,去治癒你那血淋淋的創傷麼?現在,我們懷著讓你在未來的五千年、五萬年乃至五億年的時間裡依然君臨天下的決心去彌補我們的過錯,這樣,你會停止呻吟,重舒眉頭,展露笑顏,永遠相隨在我們的左右嗎?

  所以,請等等我們吧,不要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把根紮下,心靈之花會璨然綻放;把根紮下,民族之樹會枝繁葉茂.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即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前夕,文化部公佈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2007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悉,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計劃將“非遺”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遺”納入中小學課程,組織“非遺”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我黨十七大報告也特別提到,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鑑於廣大中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瞭解不多,特設定作文訓練題目,兼以審題指導,同時附錄學生習作及簡要評點,以期引起中學師生的重視.

  篇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這可是一個新興的節日,來到家鄉亦不過只是短短五個年頭。可就是這個新穎的節日,喚起了人們心中對古樸古韻的無限情感。

  “嘀嘀噠——嘀嘀噠——”老街上敲敲打打,好不熱鬧。大紅的花轎,敬業的轎伕,專業的司儀隊,好像真的把我們帶回了許多年前的那個大喜日子。人們聚在一旁,老人家們更是議論個不停“我們以前藹—”,是啊,如果不是這樣特殊的懷古節日,誰還能回憶起那快被遺忘的老時光?沿著老街繼續前行,我發現類似的風俗節目還真不少。編籮筐的,制草鞋的,泥刻的,剪紙的……令人眼花繚亂。沒有隆隆作響的大機器,只是手工製作,也能做出一份特別的精巧與細膩。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白白的頭髮,滿布的皺紋,似乎都在宣告著主人所經歷的風霜。可她非但沒被無情的歲月所擊垮,反而保持著一種歷練後的輕巧。一個木架,幾縷佈線,你也許很難想象這怎麼能織成一匹精細卻又不失結實實用的布。可在老奶奶的手中,這起起,那勾勾,色彩鮮明的十二生肖像就應運而生。這條線連著那條線,那條線又壓著這條線,細細的絲線一頭連線著現代,而另一頭的歷史卻好像與我們漸行漸遠。

  老奶奶身後是一幢古樸的小樓,裡面展出的是許多樓主從各個地方搜尋來的古物。大到雕花木床,小到鍋碗瓢盆,上面的圖案無不精美細緻,栩栩如生。就連乍看普通的木盆也有不平凡之處,所刻的八仙過海中八個人物神情各有不同。有的桀驁,有的不羈,有的和藹,有的慈祥,簡直要把這八位仙風道骨的仙家刻活了。

  “以前的人可真聰明!”我發出由衷的讚歎。“那現代的人就不聰明瞭嗎?”媽媽反問,我啞口無言。旁邊一位不認識的叔叔卻開口說話了,“不是現代人不聰明瞭,是我們在變懶!”

  我們在變懶嗎?確實,一系列工業文明機器的誕生,使我們忘記了手工,忘記了祖先的那份鑽研與探索。可這些真的能代替一切嗎?現代的技術也許模仿出它們的樣子,卻少了幾分手工的靈動;可以做的比他們更豐富,更多彩,卻又少了幾分歷史的古香古色。正如我無法推斷出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手工傑作花費了製作者多少的時間與精力,在這年頭,已經很少會有人這麼“慢”的去做一件事了。

  如今的我們渴望一切物質,但殊不知一種更加偉大的精神財富才是真正的遺產。我想,這也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的意義之一吧!

  篇三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春遊,去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這可是我做夢都想去的地方,我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車,一路上我看見了許多美麗的景物,一棵棵樹兒都長出了嫩綠的芽兒,彷彿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萬物甦醒。農民伯伯辛勤耕種的油菜花,黃燦燦的,好看極了,一路欣賞著美景,我和同學們也一路高歌。很興奮,終於到了非遺園。

  一進門我們可以看見美麗的噴泉,大鼓和革命戰士用的馬車,真壯觀呀!導遊先讓我們看鬥雞、賽狗、賽馬,它們跑的速度可真快!讓我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這些,導遊又把我們帶到馬戲團,一進門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我有些害怕,等我坐好了位置,表演也開始了,剛開始就表演空中飛人,驚心動魄的一幕,只見兩位叔叔在空中緊抓竿子,從這頭盪到那頭,去接另一位叔叔,連成接龍,真驚險呀!

  最後,我們看得是水舞,那美麗的噴泉隨著音樂的旋律開始跳舞。真讓人目不轉睛。

  我們要走了,我還真有些戀戀不捨。